廣彩 銅壺
廣彩 帶路人:
譚偉彬(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負責人)
梁夥權(廣州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秘書長)
“廣彩的地域性強,出了廣州便無廣彩。”所以在這行業內浸淫40年的譚偉彬說,像上世紀70年代曾一度以餐具出口的量產“蓋模”廣彩,現在已經很少。 如今的廣彩,色彩艷麗,金碧輝煌,多以人工手繪的高端禮品、藝術品收藏為主。 收藏時,以量少工精、西洋技法中國題材為佳。
由於廣彩從業人員少,目前只剩100多人。 即便按每人每年出15件作品,一年也只有三五百件,所以升值空間很大。 在2003年一件16寸廣彩大師翟惠玲的瓷繪碟,當時只要4000元,10年後的今天已經在2萬元以上,升值5倍。 而一件好的作品,老師傅精益求精,往往畫工需時頗長。 譚偉彬就與一位老師傅訂了一件三國志題材的廣彩,兩年了老師傅仍未畫完。
廣彩名聲在外,作為特色文化“手信”十分相宜。 因此與其他傳統手工藝品相比,購買渠道較為豐富。 陳家祠、泮溪以及芳村花鳥魚虫市場等工藝市場集散地,都有很多廣彩作品,不過質量好壞參差,需要有一定的鑑賞能力。 在一些良好信譽的展銷會、展覽館常設櫃檯,以及依靠行業協會背景所開設的陳列展廳,也可買到特色精品。
而近年來由於廣彩逐漸受到藏家重視,拍賣行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渠道。 拍賣方雖未必會對作品的質量有專業保證,但會對權屬人資質審定,也是入門者的其中一個渠道。 不過譚偉彬提醒,由於廣彩師傅年齡偏大,思想也偏保守,很多人並不熱衷參評各種級別的工藝大師稱號,因此有大師名號的固然好,還有許多並未封號的老藝人,高超技藝隱沒民間,需要懂行的行家帶路發掘。
銅器
帶路人:
蘇英敏(天程銅藝鋪及銅聲銅器負責人)
盧俊成(紫彥堂銅藝館館主)
此次廣府廟會中,展場最大的是西關打銅器的檔位,有20多平方米。 紫彥堂銅藝館是廣東百家私立博物館之一,它的主人盧俊成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落後,製造業不發達,普通人想擁有一件像樣的生活用具成為奢望,但因為手工銅器的興起,讓奢望得到了實現。 手工製銅鋪在西關成行成市,龍津路、西華路、天成路都曾經是“銅器舖一條街”。 紫彥堂裡的收藏品,不少都是在廣州收集到的。
事實上,傳統打銅鋪在廣州,也幾乎算是最容易找到店鋪購買的傳統手工藝了。 這與當年恩寧路改造店鋪搬遷引起輿論關注,以及天程銅藝新一代掌門蘇仔蘇英敏接班經營不無關係。 當年幾乎要經營不下去的傳統打銅鋪,如今成了恩寧路其中一塊商業文化招牌,短短一條恩寧路上,就有十五六多家銅器鋪聚集。 從傳統手工製作,到機器批量生產;從幾十元的小件,到十幾萬元的純手工打造“高級定制”;從日用銅壺銅盤銅鍋,到大件的銅質家具、奢華擺設都能找到。 本地年輕人來尋找時尚的傳統氣息,外地遊客來聞名瞻仰,每天遊人不斷,帶旺了一條街的銅器生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