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銀幣​​頭像最早出現在光緒時期

大洋網-廣州日報 
四川省造光緒元寶(正背),光緒頭像首次出現在銀幣上 四川省造光緒元寶(正背),光緒頭像首次出現在銀幣上 四川省造光緒元寶(正背),光緒頭像首次出現在銀幣上 四川省造光緒元寶(正背),光緒頭像首次出現在銀幣上 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 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
袁世凯飞龙金币 袁世凱飛龍金幣
中國幣制的真正統一是在民國時期,1914年,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宣布廢兩改元,規定以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為國幣,並以“圓”為單位,重庫平七錢二分,輔幣有銀、鎳、銅三種,銀輔幣有半元、二角、一角。 “袁大頭”鑄造數量很大,自1914年開鑄造至1917年共鑄造有一億八千餘萬元,此後杭州、南京及武昌造幣廠也開鑄,估計其總發行量近6億元。 該幣流通全國長達數十年之久。 1923年3月12日,又公佈國幣樣式,因有龍鳳圖案,俗稱“龍鳳幣”。
很多人以為,銀幣上出現人像圖案是從“袁大頭”開始。 其實不然,早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成都造幣廠鑄造的“龍洋”銀元就出現了光緒的頭像。 1902年,四川又製造了有光緒頭像的銀元,面值有重庫平三錢二分、一錢六分、八分三種。 因主要在川藏地區流通使用,故亦稱“四川盧比”、“藏元”。
1927年北伐戰爭後,民國政府禁止鑄造“袁大頭”,改為鑄造孫中山頭像新幣。 1929年,曾由美、英、意、奧、日五國試製過孫中山像銀元,但最終沒有正式發行。 1933年,民國政府頒布《銀本位幣鑄造條例》,並由中央造幣廠開制孫中山像銀元,因背面有雙帆船圖案、故俗稱“船洋”。 “船洋”的發行量也很大。 至1935年11月,國家實行新的貨幣政府,銀元從此退出流通市場。
除造幣總廠鑄造發行銀幣外,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權也製造過銀元,如四川的“漢”字銀幣;雲南的唐繼堯像銀幣、雙旗銀幣;貴州的汽車銀元、竹枝銀元;新疆的餉銀一兩、五錢銀元;西藏的“秀惡果木”銀幣等。 此外,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都製造過銀輔幣。
民國時期,造幣總廠還鑄造多種試樣幣和紀念幣性質的金銀幣,曾為孫中山、袁世凱、徐世昌、曹錕、段祺瑞、張作霖、張學良等政要名人鑄造了紀念幣。 1912年,南京造幣分廠也製造過孫中山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