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青花五彩瓷罐
山東廣饒李學民 東營市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這件青花五彩瓷罐(見圖),通高9.9厘米,口徑3.9厘米,底徑4.8厘米;無蓋,口微斂,頸短,豐肩,肩部曲線修飾柔美,矮圈足;釉色白中微閃黃,口、頸、肩、足部分別用筆塗抹一圈釉下青花,腹部繪樹葉、紅花和雙獅。 樹葉為釉下青花,採用洗染技法,能分出濃淡。 雙獅相向而行,採用釉上紅、綠、黃彩塗繪,活潑可愛,富有情趣。 雙獅之間飾兩朵紅花,每層花瓣皆用釉上紅料一筆勾勒而出,局部用同種顏色塗抹,以顯其層次感和厚重感。 花枝與葉先用釉上黃彩勾出輪廓,然後用釉上綠彩塗抹。
五彩瓷器分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兩種。 五彩瓷並不是一定要有五種彩,施彩多寡,要依據整體裝飾效果來確定。 據目前所掌握的實物資料證明,金代磁州窯系燒造的釉上紅、綠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 釉上五彩是在已經燒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繪畫,再入窯以700℃至800℃爐火燒製而成,工藝簡單。 青花五彩瓷燒造工藝相對較複雜,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繪出一定的紋樣,罩上透明釉入窯燒製,再以紅、黃、綠、紫、赭等色彩在已燒成的瓷器上進行描繪,最後再入窯以700℃低溫燒成。 目前所見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時期燒製的,但數量極少。 明嘉靖時期,青花五彩工藝開始流行,至萬曆朝發展到高峰,器型有盤、碗、罐、蓋盒、尊等。
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鮮豔,造型多變,頗受世人喜愛,歐洲人、日本人更是對其情有獨鍾。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萬曆五彩瓷器數量較多,但大多數是仿品,其中有一部分仿品具有相當迷惑性。 因此,瓷器收藏愛好者尤其是初涉收藏的朋友應謹慎辨別。
此罐紅、綠、黃等彩穿插映襯,色釉濃艷,效果華麗。 所繪枝葉風格滿密,求其形似,頗具意蘊。 雙獅在花叢枝葉間嬉戲,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不失為萬曆時期民窯五彩瓷器的上乘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