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張曉剛最新作品個展紐約佩斯畫廊開幕

 99藝術網 
張曉剛作品《我的父親》 張曉剛作品《我的父親》
佩斯畫廊舉辦的中國藝術家張曉剛的最新油畫和銅質雕像作品個展今日在紐約的兩處展館同時開始進行展出。 此次展覽是藝術家在佩斯紐約的第二次展覽,展覽將於2013年3月29日至4月27日在佩斯畫廊位於紐約西25街508號和510號的兩處場館同時進行。
此次展覽主打張曉剛的首套著色銅質雕像系列作品,這些經過渲染的立體雕塑所刻畫的人物原型都是來自於藝術家自己的油畫作品中。 儘管這些雕塑作品只是張曉剛肖像畫的一種延伸,但雕塑的人物可以按照心理學形態歸類:充滿青春活力和理想主義色彩。 這批雕塑作品有著鮮明的政治現實主義風格,讓人輕易地回想起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那些被國家認可的雕塑。 張曉剛的這批銅器雕塑作品的尺寸大小不一,小的僅僅六英寸,大的高度則超過五英尺。
銅雕冰冷的表面被轉化成了用顏料著色過的表面。 每一件雕塑作品的色彩都是藝術家以靈巧的畫筆手法塗上的,偶爾再加上一些刻意留下的斑狀物,讓觀者不由得憶起了最初見於張曉剛20世紀90年代創作的《血緣》系列中的那些老照片上的色漬。 這些雕塑的著色完全是一種超現實的方式進行的,顏色的選用受到了唐釉和古代埃及彩色雕塑(包括奈費爾提蒂的頭顱雕塑)的影響。 其中小學生的雕塑被塗成了黑色,這樣讓原本很拘謹的人物看上去一下變得活潑起來,而他們的眼中則閃耀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現實主義感。
此次展覽還包含了張曉剛新創作的四幅油畫作品,這四幅作品延續了藝術家對於文化大革命之後家庭內部狀況的調查,那個時期正是藝術家走向成熟的階段。 這四幅畫作中有三幅作品中都包含有基本的家庭人物——父親、母親、孩子——代表著過去和未來,而深陷囹圄則是當下的狀態。 第四幅畫作,《白襯衫與藍褲子》(2012年),則將過去與現在的元素結合在了一起,張曉剛將中國的油畫中常用到的一種傳統元素——一支梅花,和象徵現代化的燈泡放在一起。
張曉剛於1958年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77年考入重慶享有盛譽的四川美術學院。 在整個學習生涯中,他深受梵高和米勒的影響和啟發。 1995年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張曉剛展出了他的《血緣:大家庭》系列。 2009年9月,張曉剛在佩斯北京的“史記”個展中展出了最新作品。 從1989年至今,張曉剛共舉辦了14次個展,參加了近150次群展,作品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畫廊、以及私人收藏。 他的作品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 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 這種對社會、集體以及家庭、血緣的典型呈現和模擬是一種再演繹,是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的,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