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驚習俗
收驚,為「乩童」及「紅頭師公」驅邪押煞的法事之一。早期的社會,因醫藥的缺乏,且多瘴癘之氣的惡劣環境,老祖先發明最簡單且經濟的收驚方式,來解決家中大小的不知名的病痛。
收驚方法的傳授,大致上分為二種:一為師父傳給徒弟,強調單傳的私相授受,不公開、不外傳。二為祖傳方式,是「傳子不傳女」、「傳媳不傳孫」,家族的色彩濃厚。而現今的民間的收驚的習俗,有方法的區別,並無派門之分。
早
期的收驚方法,大概為分三種方式:一、為符籙。二、為咒語。三為香米及捻米卦。但因為長期的發展及施行者的相互交錯影響,為了增強其效力,三種方式已合為
同一方式,只是各家的符籙及咒語不同而己。目前台灣民間以香米收驚方式,最為普遍與流行,其儀式簡單,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在現今的社會裏最讓人推崇。
香米的收驚方式,是須用瓷杯盛滿白米使之微凸,再將收驚者的衣服覆蓋起來,並拉緊抹平,撚後焚香請神降臨收驚,經過一連串的咒語及收驚儀式之後,打開衣服,研判米粒的形狀變化,再告知收驚者的「驚症」,最後再焚香謝神。
一般而言,孩童雖是收驚的對象,但有時成年人也會著驚,不只是孩童要收驚而己,有時成年人也會藉這種「民俗療法」,來減低生活的壓力,自我調整生活方式,具有「心理治療」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