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平五千(M26:7) 金錯刀(正面) 金錯刀(反面)
出土“金錯刀”正面拓片拷貝
張永清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鄭州 450052)
2011年11月底,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中原區保利百合二期工程區發掘出土兩枚新莽時期刀幣“一刀平五千”,因“一刀”二字為錯金,故又名“金錯刀”,也稱“錯刀”,價值頗高。
兩枚“金錯刀”出土於M26中。 M26保存非常完整,屬新莽時期墓葬,呈刀把形,方向165°,由墓道、墓室組成。 墓道北向,豎穴直壁,平底,長2.6米,寬1.1-1.2米。 墓室用小青磚券成:墓壁用青磚順置錯縫砌成,1米處起券頂;墓底用青磚順置連縫鋪成,僅在近門處一排為橫鋪;墓門處無封門磚,僅見平鋪兩排土坯,高0.2米。 青磚規格統一,長28、寬14、厚6厘米。 墓室內未見人骨、葬具,隨葬品有陶罐1、陶甕1、陶壺2、陶灶1、釉陶器1、銅鏡2、鐵劍1、鐵刀1等10件以及“金錯刀”2枚、銅錢“大泉五十”29枚。
兩枚銅錢完整無缺,銅製精良,品相極好,其形制、大小相同,體長7.3厘米,分別重33.5克、36克,由刀環、刀身組成。 刀環如方孔圓錢,直徑2.7厘米,穿孔上下鐫有陰文“一刀”二字;刀身長4.6厘米、寬1.1-1.4厘米,身上以陽文篆刻“平五千”三字。 錢幣造型古拙穩重,製作精美,外廓高挺,對文字保護甚佳。 “一刀平五千”五字書寫流暢,氣勢生動,毫不呆滯,承襲了戰國時期幣面銘文“一筆過”的特徵,尤其是“一刀”二字以黃金平錯鑲嵌其間,是一種獨特的創舉,象徵高貴、富有、華美。 唐 代孔穎達在對《禮記·檀弓(上)》的疏文中有如下描述:“錯刀金鏤之,刀形如泉,其邊作刀字形,後世因呼錢為錢刀。”王莽時期,錢制混亂,但鑄錢質量堪稱 一代鼎盛,鑄造的錢幣“金錯刀”、“六泉十布”等均以工藝精美而受到歷代推崇,清代著名學者、錢幣收藏家戴熙在《古泉叢話》中盛讚王莽道:“為古今第一鑄 錢手,人皆有一絕,莽為錢絕”。
“金錯刀”是王莽篡漢之後第一次托古改製而更鑄發行的一種刀形貨幣,在全國流通時間僅三年。 據《漢書·王莽傳上》記載:“(居攝二年)五月,更造貨:錯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錢,一直五十。與五銖錢並行,民多盜鑄者。……。”《漢書·食貨志下》亦記載:“王莽居攝,變漢制,……。又造契刀、錯刀。……錯刀,以黃金錯其文,曰'一刀直五千'”。 可知,“金錯刀”鑄行於居攝二年,即公元7年。 它是仿照先秦古錢鑄成,是一種虛價大錢,高額而大幅減重,目的是聚斂人民的財富,且靠政治的強力而推行,流通起來有一定的局限性,為其後來的廢止埋下伏筆。 再加上王莽篤信讖緯學說,認為“劉”字含有“金刀”凶煞之氣,對其執政不利,便於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進行第二次幣制改革,把含有“金、刀”字樣的“一刀平五千”以及“契刀五百”、五銖等予以廢除。 《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漢而立新,廢劉(古為劉)而興王。夫'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其 去剛卯莫以為佩,除刀錢勿以為利,承順天下,快百姓意。……”顏師古注曰:“金刀,莽所鑄之錢也。……莽以劉字上有卯,下有金,旁又有刀,故禁剛卯及金刀 也。”《漢書·食貨志下》亦載:“… …莽即真,以為書'劉'字有金、刀,乃罷錯刀、契刀及五銖錢……”至此,金錯刀在全國廢止。
金 錯刀是王莽時期刻意發行的官鑄銅質刀幣,屬全國正式流通的貴金屬鑄幣,古文獻有明確記載,其文字、鑄造、設計都堪稱中國古錢一絕,製作精美,匠心獨具,藝 術價值遠遠超過了它的使用價值,當屬錢幣中的極品,被譽為“中國錢幣之王”,且流通時間短,傳世絕少,歷來受泉家推崇,號稱“錢絕” ,有著極高的收藏和欣賞價值。 而兩枚同出於一墓,顯得尤為珍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