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一錠清墨價值過萬:古墨收藏逐年升溫

 金羊網-羊城晚報
文革墨 文革墨 吳昌碩高級精系列油煙書畫墨2008年創作,中國四大名墨 吳昌碩高級精系列油煙書畫墨2008年創作,中國四大名墨 清乾隆 御製“詠墨詩”墨 清乾隆御製“詠墨詩”墨
地球墨 胡开文清代墨模制墨,荣获巴拿马世界万国博览会金奖 地球墨胡開文清代墨模製墨,榮獲巴拿馬世界萬國博覽會金獎
御制御园图 集锦墨 胡开文清代墨模制墨 御製御園圖集錦墨胡開文清代墨模製墨
古墨最大尺寸不超過1斤,市場上四五斤的大墨實為旅遊工藝墨
一錠清墨價值過萬古墨收藏逐年升溫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許悅實習生林姝婷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墨居第二,歷代許多書畫精品能夠保存至今,墨的質優起著很大的作用。
隨著歲月的流逝,作為易耗品的古墨如今存世稀少,長期以來少有藏家涉足。 但近年來,隨著古玩收藏之風盛行,墨品收藏作為後起之秀,其價值正逐漸升溫,如今一錠清朝的古墨價值已經過萬元。
但隨之而來的造假讓不少收藏者大交“學費”。 制墨大師汪培坤走了一趟廣州的古玩市場就發現,動輒兩三斤、四五斤的大墨,其實都是旅遊工藝墨,根本沒有收藏和實用價值。 “翻遍徽墨的歷朝歷代記載,最大規格的古墨根本沒有超過一斤重的”。
●特邀嘉賓
黃唯理
(廣東畫院一級美術師、九三學社廣東書畫院院長、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陳跡
(廣東畫院二級美術師、廣東畫​​院美術館館長)
汪培坤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中國文房四寶制墨大師、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董事長)
●嘉賓主持
趙利平
(收藏家、資深藝術評論人)
A

畫家有好墨條:如武士有好兵器
趙利平:墨分五彩——焦、濃、重、淡、清,再加上白紙自有的顏色,由此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歷代作家、書法家、畫家都對墨寄予著深厚的情感,中國畫更是被稱為水墨畫。 在用墨上,書畫家都有什麼講究?
黃唯理:筆墨作為中國畫的語言與特色,受到歷代畫家的高度重視。 中國畫的筆與墨是分不開的造型因素,可以說,筆墨在中國畫的地位崇高。 這裡所說的“筆墨”,主要是指畫家的精神、修養,借助毛筆與墨塊在宣紙上的體現。 在中國畫論中也有“墨法”的章論。
陳跡:唐代以前,從事繪畫的主要還是工匠,對色彩的運用相當重視。 大約從唐代的王維開始,文人們開始介入繪畫,大家開始注重水墨,尤其是到了北宋米芾的時候,水墨畫已經很發達。 元代之後,基本上就是水墨畫一統天下了。 直到現在,評鑑一幅中國畫,筆墨依然作為最核心的因素而備受關注。
有人說墨分五彩,也有人說墨分六彩,我覺得意思是說墨色可以分出不同的層次。 當然,筆和墨是不能割離的整體,不同的墨色,對於畫面效果的作用當然也不同。 中國畫確實能夠靠筆墨來表現自己的心境,畫出自己的修養。
黃唯理:擁有好文房,尋得好墨條,如同武士擁有一件好兵器,會助畫家在紙上創作更加自如。 石濤就說過:“紙生墨漏,亦畫家之一厄也。”張大千也認為,墨對畫的表現,紙對墨的承受,紙與墨對於畫的關係太重要了,如果所用的墨不好,所用的紙不知其性格,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得心應手。 石濤、張大千都是天馬行空的天才,他們都如此感嘆,可見紙墨對於作畫關係太大了。
陳跡:質地好的墨研磨來用,墨色變化豐富,確實可以產生無窮的韻味。 如果用墨汁,就少了變化。 如果用的是研磨的墨,用筆的筆路筆跡,都會沉澱在紙上。 沉澱之後各個部位的濃淡,還會再綻開一次,水和墨又會分開一層。 這種豐富和層次,會讓它比較立體、比較厚重,這一點在書法上也有明顯體現。 現在看王鐸筆墨淋漓的書法,仍然能夠看到他清晰的筆路,如果他用的是現在的墨汁,當然只會是糊成一塊。
畫工筆劃的人,對用墨更加講究。 磨了墨之後,有的人還要拿一個新的碟子,用紗布接引過去——再過濾一次,因為怕有渣。 有的人還要用手指研磨,直到覺得很細膩了才施用。
墨錠VS墨汁:天然VS化工
趙利平:陳跡老師剛說過,用墨​​錠和墨汁作畫的效果差別很大。 但我到很多畫家工作室看過,很多人桌面上都是直接擺著一瓶墨汁,很少看到有人磨墨。
黃唯理:現代墨汁也是有其好處的,它的膠重,顯得溫潤,作大畫時,這種溫潤的效果很有優勢,而且最重要的是方便。 而磨墨作畫層次厚而豐富,可以留住筆的痕跡。 所以我個人認為,可以兩者兼用,取其不同的效果。 我們生活在現代,總不能拒絕現代的產品,作小畫時可以磨墨,作大畫及練字時則可磨墨、墨汁混用。
現在不同的墨汁價格差別也很大,效果當然也不一樣,這就要看書畫家本人是否講究了。 如果你對自己作品保存的耐久性很講究,當然就要選好一點的材料,如果你只是注重效果,那幾塊錢一瓶的墨汁也能用。
陳跡:拋開畫家技法上的因素,用現成的墨汁作畫層次感較差,而且感覺比較燥。 而研磨出來的墨,用起來可以留住筆的痕跡,濃墨厚重,淡墨也能清而不薄,這些效果是現成墨汁難以達到的。
趙利平:墨錠和墨汁的效果為什麼會差別這麼大?
汪培坤:中國傳統制墨採用的都是天然的材料,如松菸制墨法,就是中國製墨史上重要的傳統制墨方法之一。 早在五世紀的賈思勰所撰《齊民要術》中,記載的製墨方法就是用細且清純的煙灰,經搗杵及篩濾,除去一切附著的雜質調製而成。 墨條大概是在宋代的時候出現的,最早出現的就是松菸墨。
而墨汁有記載的,也不過100年左右的歷史,墨汁的開發主要還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才開始的。 它的主要成分是骨膠和炭黑,炭黑是現代色素,是化工材料,所以現代墨汁跟中國傳統的墨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且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日本墨汁,跟國內生產的墨汁還不一樣。 不但炭黑是化工材料,就連所用的膠也是化工的。 我國生產的墨汁,目前所用的膠還是傳統的東西。
C

古墨收藏:清墨最好
趙利平:以前很少有藏家涉足墨品收藏。 但近年來,隨著古玩收藏之風盛行,墨品收藏作為後起之秀,其價值正逐漸升溫。 特別是有年份的古墨,價格更是不斷抬高。 那麼,什麼樣的墨品才有收藏價值?
黃唯理:古人說好墨是“輕膠十萬杵”,這是因為古人制墨不為牟利,搗煙很細,下膠輕重合適。 現在的墨需求量太大,因此大多只能是粗製的,下膠重而且濁,用料多不像古人講究。 明代方瑞生在《墨海》中論好墨的標準為:“黝如漆,輕如雲,清如水,渾如嵐。”具有“香如婕妤之體”、“光如玄妻之發”,這樣的好墨肯定古代才有。 為什麼現在追捧古墨? 就是因為以前用的材料講究。
如果是收藏古墨,應該是清代的墨最好。 據記載,中國的製墨業在清代達到了高峰。 到清末期洋人入侵,制墨所用的原料漆和桐油被大量掠奪出口,而進口的則是大量的炭黑,令中國的傳統制墨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張大千就曾經說過:“欲找好墨,要光緒十五年前所製的,乾隆御製的更好……”石濤、周作人也有共識。 而且在明清,收藏墨的風氣也特別盛行。
汪培坤:但墨作為一種實用性的易耗品,經過這麼多年的歷史流轉,真正能夠存世的老墨數量實在是少之又少,真正的老墨現在價格貴得不得了。
廣東的“假墨”就特別多,我曾經到廣州的古玩市場看過,賣的所謂徽墨很多都是兩三斤、三四斤的,這樣的大墨90%都是假的。 那是旅遊工藝墨,只是工藝品,並不是徽墨。 現在我們這邊生產的旅遊工藝墨,基本上都銷往廣東,出廠價一塊也就兩三百塊錢,在廣州可以賣到過千元。
這類工藝墨是用炭黑、石膏粉、滑石粉製成的,一來成本低,二來容易定型,我們做二兩墨、四兩墨要晾半年,他們半個月就乾了,一兩個月就可以出廠了。 沒有收藏價值、也沒有實用價值。
現在老是有人打電話給我,說自己手上有一塊多大的元墨、宋墨,我一听就知道肯定是仿古墨。 我查遍了徽墨歷朝歷代的記載,歷史上都是沒有大墨的,最大的就是“一斤龍”,重量沒有超過一斤重的。 這麼大的墨需要晾乾一年才能出廠。
現在很多人追老墨,我勸大家先把廠家的歷史了解清楚。 要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墨、文革墨,先查一查當時有沒有這個廠,沒有這個廠哪有這種墨。 如今這個市場比較亂,以前國家就三大墨廠,後來企業改制後,有很多改制工人自己辦起了小作坊,買點炭黑就制起了墨,以次充好。 還有一些是翻刻老闆的墨,如板是嘉慶年間的,翻刻出來的墨就直接說是嘉慶年間的,也不說明是翻刻的。 所以收藏老墨,一是要了解歷史,二是要到老廠買。
趙利平:老廠製墨現在還是遵循古法嗎?
汪培坤:我們廠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現在還在按照古法制墨,只不過在傳統的基礎上有一些技術的突破。 現在製墨的11道工序還是沒變,只不過細化了,如在古法點煙環節,我們就細分為三個等級:甲級煙、乙級煙、丙級煙。 傳統用燈心草點煙,燈心草的草灰也落在了煙裡面,所以以前的墨是混合菸的。 現在煙分了級,墨自然也分了等級。
又如松菸墨,以前是砍黃山的老蒼松來燒煙的,現在用的還是松樹的枝幹。 你問松樹會不會受保護? 其實現在植被保護得好,人們生活用的是電和煤氣,不會像以前那樣需要砍樹燒火,松樹已經越來越多,長得太密反倒長不大。
現在製約這個行業發展的,關鍵是沒人願意做這一行了,純手工生產,需要慢工出細活。 而且制松菸墨,一般是在深山老林裡燒煙,成本低一點,然後再帶出來到廠裡做後期加工。 如果把松樹運出來,那光是運費就不得了。 但這要有人背著乾糧到深山老林去燒煙,半年都出不來,現在都沒人願意去燒煙。 沒辦法,墨的價格自然也就逐年漲起來。 但隨著書畫家對墨的認識越來越多,加上一些收藏家的加入,從2006年開始,我們廠的墨條銷量已經開始明顯逐年增長,這麼多年來銷量大概翻了三四番。
近年部分墨品拍賣成交紀錄 (數據來源:雅昌藝術網,製表:許悅)
拍品名稱成交價(元) 拍賣公司拍賣日期
清道光墨錠230000 北京容海2012-03-26
竹林七賢明古墨161000 安華白雲2012-06-08
清禦墨大行使楚圖孔子鳴琴古墨33600 安華白雲2011-03-06
清晚期古墨(兩盒) 17250 西泠拍賣2011-07-18
清胡開文款彩色套墨74750 西泠拍賣2012-12-28
早期仿民國胡開文制“萬年有道”辛亥革命紀念墨(一件)
清嘉慶御園圖御製套墨1344000 中鼎國際2010-11-18
清人物故事圖套墨(二套) 47040 寧波富邦2012-09-27
690 上海泓盛2012-12-18
名人趣事

黎雄才在墨里加茅台
趙利平:關於用墨有很多趣事,以前黎雄才老師在世的時候,喜歡在墨里面加茅台酒,這有什麼作用?
陳跡:這事我覺得可能跟表演欲有關吧。 在墨里面加茅台酒或是二鍋頭,我覺得效果應該是差不多的,起作用的都是酒精。 磨墨,我覺得還是用清水為正道。 但如果是宿墨,因為墨里面含有動物膠,放久了會有腐敗的味道,有的畫家會倒點老白乾之類的高度白酒下去再研磨。 就個人的經驗,用摻入白酒的墨畫畫,墨色在宣紙上的湮化效果沒有單純用清水研磨來得自然。
黃唯理:在浙江時,我曾聽說大名家曾宓老師非常講究用墨,據說是找油煙墨敲碎後加水放鍋中蒸,然後取出使它發酵,再放入甘油。 估計這曾氏秘方也是老人作出大批好畫的利器之一吧。
另外,據關山月的助手關偉說,關老以前墨磨多了用不完,就在墨汁裡放一個小銅勺,防止剩墨變宿墨,據說古人也是在墨汁裡放上銅片防腐的。 到了關老晚年有了冰箱,他就直接把剩墨倒在瓶裡,放進冰箱防腐。
知多D

先有墨後有筆
經過考古的挖掘與實證,發現墨的起源較筆的發明為早。 早期的墨多是採用天然材料,甚至用墨斗魚腹裡面的墨汁為墨進行書寫或染色。 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上有多種顏色的圖畫;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朱​​書、墨書;長沙出土的戰國竹簡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 可見,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的。
中國古墨製造歷史悠久,最負盛名的當數徽墨。 清代徽州出了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四大墨王”,形成了徽墨獨領風采的地位。
墨從製作原料劃分,有油煙墨、松菸墨、油松墨、硃砂墨、選煙墨、特煙墨等。 油煙墨質地堅實、細膩、耐磨、色澤烏黑髮亮,但用膠量較重。 松菸墨的特點是墨色黑,但缺少光澤,膠輕質松,入水易化。 好墨具有“質細、膠輕、色黑、聲清”的特點。
古墨分七類
一、禦墨。 即封建時代皇帝自己寫字用的墨,往往是宮中召集匠人製造。 明朝禦墨傳世的有“永樂國寶”,宣德“龍香禦墨”等。 清朝從康熙年間起由內務府自造禦墨,以後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朝都繼續製造。 這類禦墨外間流傳甚少。
二、貢墨。 分為兩種,一種是封疆大吏或朝中大臣囑制墨家製造進呈給皇帝用的;一種是地方上每年向皇帝進貢的,如歙縣在道光以前,每年要進貢墨三次,分春貢、萬壽貢、年貢。 封疆大吏進貢的墨做工精美,煙料上等,上面有進呈者的名款、年號,有時還有製墨家的名款,如“太平清玩”既有“臣徐元夢恭進”款,又有“康熙乙末年臣曹定遠謹制”款。
三、自製墨。 文人或書畫家向制墨家訂製自己設計的墨。 明清兩代此風甚盛,如明代嘉靖年間羅龍文、清代康熙年間曹鼎望都以製墨著名,但他們都是向制墨家訂製,並非自製。 此類墨上有時有製墨家的名字,工料、圖案、形式都要比門市上出售的要高出一等,向來為藏家重視。
四、珍玩墨。 以墨為原料製造的手工藝品,不是為磨用而是為玩賞的,如明代程君房的“百子榴”墨,重僅二三錢,根本不能磨用。
五、普通書寫用墨。 這是墨的大宗,因質量的差異,同一個制墨家所製,價格相差可以達到十倍以上。
六、禮品墨。 專為喜慶送禮用的墨,如送壽禮的“壽屏墨”,送婚禮的“百子圖”墨,送學生入學的“手捲墨”等,這種墨注重外表形式,煙料往往較差。
七、藥墨。 因油煙不能入藥,這類墨都用松菸,如乾隆時詹子云所製“八寶藥墨”等。
松菸墨的製法
松菸制墨法是中國製墨史上重要的傳統制墨方法之一。 曹植在《長歌行》詩中曾說:“墨出青松菸”,這說明以鬆煙為原料製墨從三國時期就已開始。 不過那時制墨還沒形成一種專門職業,大多是寫字人自製自用。
傳說三國曹魏明帝時,武都太守韋誕是位書法家。 由於他經常與墨接觸,從而領悟到做墨的方法和經驗,就自己做墨自己用。 據五世紀的賈思勰所撰《齊民要術》記載,韋誕的製墨方法是用細且清純的煙灰,經搗杵及篩濾,除去一切附著的雜質,調製而成。
到了唐代,制墨業已形成專業,同行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使用松菸制墨的方法更加完善,唐以後仍在不斷改進。
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敘的松菸制墨法是:先將鬆樹流去膠香,然後伐木。 凡松香有一毛未淨盡,其煙造墨終有滓結不解之病。 凡松樹流去香,木根鑿一小孔,炷燈緩炙,則通身膏液就暖傾流而出也。
凡燒松菸,伐松斬成尺寸。 鞠篾為圓屋,如舟中雨篷式,接連十餘丈,內外與接口皆以紙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數節,小孔出煙。 其下掩土砌磚,先為通煙道路。
燃薪數日,歇冷入中掃刮。 凡燒松菸,放火通煙,自頭徹尾。 靠尾一二節為清煙,取入佳墨為料,中節者為混煙,取為時墨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