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漢代方磚
王雙強 老祖宗知道文字的尊貴,把文字用了個絕。 甲骨鐘鼎,石鼓青銅,磚瓦權量,處處可見文字的踪跡。 同樣,循著這些承載文字的文玩寶物,今人得以穿越時空,回歸過往,知悉我們的前世與來路。
在這些寶貴文玩當中,漢磚是當之無愧的一個重要品類。 其中,尤以“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十六字方磚為翹楚。 如果把我們的民族看做兩千多歲的一個生命,那麼漢代屬於她的青壯年時期。 那一時期,她擁有了生機勃勃的文字、語言、族群、服飾、體貌,雄踞天下絕大多數版圖,英姿颯爽,血氣方剛。 強悍的政治、經濟、文化,引得四方少數異族屈膝禮貢朝賀。 這般得意,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代畫像磚的遊獵圖、騎馬怒射圖、漢代的馬踏飛燕、鼓樂陶俑等均可見得。 這般得意,就是十六字方磚的前四個字“海內皆臣”了。
大漢王朝信天、祭天、畏天、敬天,她以為自己的強大是順應了天意,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所謂《易經》乾卦的元亨利貞。 同樣,維繫王權統治也離不開天意與天佑,即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即十六字方磚的後八個字:“歲登成熟,道毋飢人”。 有了好的天年,道路上就不會有逃荒的、討飯的,漢王朝的“海內皆臣”才得以永世不殆。 最後四個字“踐此萬歲”是統治者給自己提的醒,漢王朝還很年輕,要想經世不朽,就得順天意,行人道,確保老百姓最基本的吃飯問題。 用現在的話講,“歲登成熟,道毋飢人”即民生問題,吃得飽,住得好,享受基本的教育、醫療福利。
中國社會從個體到家園,都崇尚“文”治。 個人有個人的字、號、書齋名、座右銘;家有家訓,譬若著名的《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正是大漢帝國的國訓。 為了表示虔誠與決心,漢王朝還將之鐫刻在用於重大建築的方磚上。
漢代“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十六字方磚,根據出土地點的差異,其書風、結體、氣息亦不完全相同。 但據筆者所見,總體上筆劃流暢開闊,雍容大度,是漢隸當中最富態飽美者,且魏碑之俊俏殷實暫露端倪,頗具金石氣。
兼具了文字之福與書法之美,傳世的“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十六字方磚,更加輝光耀世,彌足珍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