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梳背
遺寶之謎解密何家村49 齊東方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漢唐時期考古、歷史、文物、美術教學與研究。
當“女為悅己者容”時,要極力打扮自己。 發式、頭飾是醒目的部位,梳妝過程離不開梳子,但有背、帶齒,原本用於梳理頭髮的梳子,在唐代的功用卻十分特別。 何家村的金梳背是梳子殘留下的背的部分,其特點一是小巧玲瓏,二是華麗精緻。 長7.9厘米、高1.5厘米,兩層金片合成,呈月牙形。 金片上用金絲和金珠組成流暢的花紋,金絲直徑0.08厘米,小金珠直徑0.05厘米,至今牢固如初,沒有絲毫的裂縫和脫落,用什麼方法焊接,一直是未解之謎。
為什麼金器製作上的細、精、難、巧都在這小小的梳背上得到充分發揮? 這要從唐人的習俗說起。 元稹《恨妝成》中寫到“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是說女性打扮完畢後頭上有梳子。 崔涯《嘲李端端》中“獨把象牙梳插鬢”,明確說出把梳子插在頭上。 看來唐代梳子不光用來梳理頭髮,還用作固定髮型,起到今天發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插在頭上做裝飾。
唐代女性盛行插梳,西安曹家堡一位低級品官的妻子墓中就出土金釵、金鳳簪和金梳背成套,可見梳子是滿足女性愛美需求和渴望的首飾。 既然梳子能為美色添彩,而插梳露出的是梳背,在選料上就十分考究,考古發現有玉、玻璃、水晶、骨角、金銀等材質,不僅奢華,製作也極盡功力。 何家村的純金梳背如此小巧精緻也就可以理解了。 梳子是展示女性風采的重要首飾,人們對此十分珍視,也常常包含著情趣深長的故事,王建《宮詞》寫到“玉蟬金雀三層插,翠髻高叢綠鬢虛。舞處春風吹落地,歸來別賜一頭梳。”可知宮廷中梳子可以作為禮品甚至賞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