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岩叢樹圖》,北宋巨然絹本墨筆縱144.1厘米橫55.4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蘭若圖》 《秋山問道圖》
朱紹良 巨然《溪山蘭若圖》是幅高古的巨嶂式山水大軸,與台北故宮傳為巨然《層岩叢樹圖》軸、《秋山問道圖》軸,從歷代流傳定為巨然,都是無款識作品,後兩幅作品被明董其昌認定為巨然。 《溪山蘭若圖》軸上有北宋初年的“尚書省印”大印,《層岩叢樹圖》軸也有此印,存世的書畫鈐有“尚書省印”印的作品僅七件,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還有梁師閔 《蘆汀密雪圖》、美國佛利爾博物館張戡《解鞍調箭圖》軸、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李成《晴巒蕭寺圖》軸、北京故宮劉敞《書秋水篇》四吟、上海博物館宋拓《淳化閣 帖》。
另外,《溪山蘭若圖》軸上還鈐明初“典禮稽察司”半印,典禮稽察司是洪武六年為“專糾失儀者”而設立,至洪武二十八年取消。 用印方法是將一半鈐於書畫上,另一半鈐於檔案之上,因此,存世的89件書畫作品上鈐有“典禮稽察司”均為半印。 從傳世的鈐“典禮稽察司”半印的書畫作品分析,最晚的作品是宋末元初錢選《白蓮花圖》卷,而且都是重要書畫作品。
可以斷定《溪山蘭若圖》軸的時代為北宋繪畫,是否為巨然所繪,要進一步分析。 我們在面對古人的文化遺產面前,既不能武斷的斷其真偽,也不能畏首畏尾閃爍其詞,要客觀公正的先斷時代,然後再分析是否為真跡。
傅熹年老先生訪美結論:絹本水墨巨軸。 畫樹與夏景山口待渡圖相似,樓閣畫一斗三升斗栱,補間用人字栱,直簷口,脊上翹,明顯五代北宋特點。 為五代北宋初畫無疑。 右上角有“巨五”二字。 鈐有尚書省印大官印,何惠鑑先生考為北宋印。
徐邦達老先生訪美結論:五代、北宋巨然風格,清內府舊藏。
兩位老先生都肯定是五代、北宋的繪畫,尤其是傅老先生更加科學的從建築物風格,這是判斷古代書畫的硬證據。 參照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的風格,巨然為董源的學生,自然風格上會有相似的地方。 並且指出“尚書省印”大官印,輔助斷代也能定為北宋畫。
詳查歷代書畫著錄的著作,發現只有《宣和畫譜》、清初《式古堂書畫彙考》、《繪事備考》三部書記記載,而且後兩部著作也是沿用前書,都記載了巨然《溪山蘭若圖》軸共六件。 此幅《溪山蘭若圖》軸是否在其中呢? 依據《宣和畫譜》著錄程式,要鈐蓋宣和諸璽,而這幅作品上無任何宣和印鑑痕跡,僅有“尚書省印”印。 從傳世的《宣和畫譜》著錄作品來看,有些也沒有宣和諸璽,如武宗元《朝元仙仗圖》卷、趙幹《江行初雪圖卷》、阮郜《閬苑女仙圖卷》卷、郭熙《幽谷圖》軸等,《宣和畫譜》著錄的作品是否一定鈐蓋宣和諸璽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
通過文獻的查證,只能是資料性考證,根本的還是要從繪畫作品本身考證。 巨然《溪山蘭若圖》軸,如果從歷代著錄記載巨然的繪畫風格分析,基本上符合“筆墨秀潤,善為煙嵐氣象”,峰巒聳峙,從樹茂盛,一派幽谷朦朧之感;皴筆疏密,濃淡變化有序,墨點準確表現山頭煙嵐浮動。 這是一幅相當接近巨然風格的繪畫,時代、畫風、藏印特點都達到北宋初特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