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皇宮椅製作過程解析

新浪收藏

紅酸枝皇宮椅(套)紅酸枝皇宮椅(套)
□□宋立鵬
中式紅木家具造型優美、氣質典雅,堪稱中國家具乃至世界家具的經典。 而純手工製作的中式紅木家具,不僅在外形上傳承了中式家具的精髓,其獨特的製作流程也為家具本身增添了魅力。
純手工製作的中式紅木家具擁有一套完整系統的工藝流程,從原木到成品,需要經過木材烘乾、選料開料、榫卯、雕刻、組裝、刮磨、上蠟等多道工序,每一個工序都有著獨特的技藝要求。 作為實用性、藝術性兼而有之的中國傳統家具,無論是它的製作過程還是使用過程,均為無所不在的“情感製作”增添了更多的藝術情趣​​。
以傳統中式紅木家具中的代表之一“皇宮椅”為例,皇宮椅是在圈椅的基礎上改造出來的,是一種有束腰、多雕飾,且帶有托泥的圈椅,它比圈椅顯得更加華美大氣。 因最初此椅是為宮廷特製的家具,故稱其為“皇宮椅”。 通過皇宮椅的製作過程,我們可以一窺中國傳統家具自成體系的製作規範與嚴謹精妙的高超技藝。
選料考究榫卯嚴謹
皇宮椅的用料相當講究,通常採用木質緻密、色澤深沉且能長久散發清幽木質香氣的黃花梨木。 原木運回工廠後,厚薄不同的板材通過分類,分別進入乾燥窯進行乾燥,直到將木板乾燥至水分含量在8%至12%。 只有控制好木材與本地濕度的平衡,製成的家具才不易開裂和變形。木料經過乾燥處理後,木工師傅會根據圖紙進行選料和開料。
在選料過程中,除需根據家具製作的不同位置,選擇尺寸和造型合適的木料外,還要考慮拼板的花紋是否對稱、紋理走向是否相同等諸多因素。 各個位置所需木料選好後,就要開始對木材進行開料。 在開料過程中,首要工作便是將木料的白皮及兩端廢料進行截取,其次要根據家具的製作尺寸,將截取好的板材進行再次開料。
開料完成後,就要進入中國傳統紅木家具的靈魂——榫卯結構的製作。 榫卯結構使整套家具不使用一釘一鉚,除提升紅木家具的內在品質外,還能使其結構造型更具穩定性,同時兼具裝飾作用。 相比許多現代家具用釘子連接、固定各部位,榫卯結構無論是力學探究抑或內在連接更顯渾然天成、堅固耐用,這也是中國傳統家具歷經百年而不變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榫卯結構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態而言,大致可分為明榫、暗榫、套榫、夾頭榫、插肩榫、抱肩榫、勾掛榫等。 皇宮椅的扶手通常使用楔釘榫,椅圈多用三接楔釘榫連接,椅圈上楔釘榫的連接工藝也是判斷皇宮椅質量優劣的一個重要因素。 做工粗糙的皇宮椅​​椅圈楔釘榫的連接處可能會留下較大縫隙,事後工人們常會用鋸末粉將其補上,但這樣的話會留下一條明顯的黑線。 而做工優良的榫則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另外,傳統的皇宮椅拼接處楔釘的形狀是正方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上下左右上保持連接的穩固性,一字形的楔釘也可使用,但其效果相對較差。
此外,在榫卯工序中,從榫頭開鑿到榫眼細節,均需對榫頭與榫眼的匹配程度進行反复推敲,針對“有沒有歪斜或翹角”的依次檢驗行為,即行業所說的“認榫”過程。 如果發現有歪斜或翹角情況,則需及時進行調整。
雕刻完美組裝慎重
榫卯工序完成後,會進入雕刻紋飾的工序,可以說,在紅木家具的全部工藝中,雕刻工藝佔了一半以上。 中式古典紅木家具的雕刻工藝可分為線雕、浮雕、透雕、圓雕四大類。 線雕又稱“線刻”“陰刻”,用刻刀於木面之上刻出花紋,刻痕陷於木材之內,為雕刻之基、勾畫之本。 其線條清晰明快、流暢自如。 浮雕的雕刻凸於平面,其用途極廣,山水風景、樓台殿閣、花鳥寫意,高低重疊、上下穿插,相契相合,意蘊深邃,妙趣橫生。 透雕即“鏤空雕”,於紅木之上鎪空不必要的留白,凸顯紋飾,在造型的疏密虛實、方圓頓挫、粗細長短的交織與變奏中,表現出精巧入微、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 圓雕則指無背景、具有真實三維空間關係、適合從多角度觀賞的四面雕刻。
在雕刻工藝完成後,接下來就要對已製作的部件進行組裝。 在組裝過程中,一定要不差分毫地掌握好榫卯的緊密及接口的吻合。 此外,由於紅木家具自重很大,在組裝時如果放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其腿上的受力不勻,很容易造成家具變形走樣。 所以,木工師傅在“攢活”時都會在水平、乾淨的地面上進行,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在家具組裝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從而使家具的各部分連接緊密。
刮磨上蠟平整潤澤
家具組裝完成後,還需對錶面進行刮磨的處理,這是中式紅木家具製作過程中一個關鍵步驟。我們看到的家具,很多型面要經過純手工的打磨處理,一般先用刮刀刮磨,再用由粗到細的砂紙分多次精細打磨,直到將較粗砂紙的痕跡磨掉。 刮磨後的半成品家具線條流暢,表面平坦無起伏感,紋理清晰。
刮磨後的各部件經檢查合格後,就可以拆分下來進行上蠟了。 用軟的純棉布將加熱溶化後的蜂蠟均勻地擦磨在部件表面上,第一遍上蠟後待木材完全將蠟吸收,還要進行再次打磨,這是為了將家具表面多餘的浮蠟去掉,把滲入木紋裡面的蠟保留住,使木質亮而不燥。 這樣的工序要反复很多次,直至家具呈現出潤澤、古樸的氣質,才算大功告成。
來源:中國文化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