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兩件漢代青銅洗文物2年後追回村民在土堆中發現

 重慶時報 

黔江出土的漢代青銅器(黔江區文管所供圖)黔江出土的漢代青銅器(黔江區文管所供圖)
記者任重
今年3月,黔江區文化執法大隊以及黔江區文管所工作人員,歷時2年終於追回了兩件漢代青銅器出土文物。
日前,黔江區文管所所長顏道渠向本報講述了這兩件青銅器從發現到收回的全過程。
曾以50元被收購
2011年7月,黔江區水市鄉兩村民在一堆棄土中發現了兩件有些破損的青銅器。
當時,這兩件青銅器被修水池的工人挖出後,並沒有立即被發現,而是埋在土堆裡,直到被雨水沖刷現身後,才被上述兩位村民偶然發現。
這兩位村民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價值,而是放在院子裡閒置。 直到2013年春節,從浙江打工歸來的余某偶然閒逛時發現,遂以50元的價格買下這兩件青銅器。
余某也拿不准這兩件青銅器的價值何在。 於是,春節後繼續外出打工的他,乾脆讓親戚把青銅器拿到黔江文物管理所鑑定。
結果,顏道渠他們鑑定發現,二者均為珍貴的巴文化青銅實用器,對於研究當地社會、經濟、民族變遷及巴文化的內涵有著重要意義。
兩年談了八次
鑑定完畢後,區文管所向余某的親戚講明這兩件青銅器的價值,並要求上交文物,但後者以余某不在為理由推脫。
顏道渠說,這兩年中談了8次,其中和余某當面見過2次,但是余某始終顯得很消極。 “見面的時候,他始終抗拒交還。在電話裡,他又一再說要他本人來解決,我們讓他委託親戚解決,他也不同意。”
後來,余某告訴相關部門,他已經在江浙一帶聯繫了買主,最高價願意出到10萬元進行收購。
但私自買賣這樣的青銅文物,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 好在,最終余某並沒有這樣做。
直到2015年春節期間,因為考慮到時間拖得太久,青銅器有保護不當的可能,最終雙方達成一致,促使余某上交了這兩件青銅文物。
“余某的行為差一點就觸犯法律。擁有這樣的文物,應該第一時間上交,會得到一定的獎勵。”顏道渠說。
這兩件青銅器為漢代青銅洗,形狀如盆、圓形、平底。 其一口徑28厘米、底徑21厘米、高13厘米,肩飾3道弦紋,鑄有兩獸首耳,口沿和器身有殘損;另一件口沿缺失,底徑12.5厘米、殘高7厘米,器內底飾魚紋,肩飾5道弦紋,腹部有1道弦紋,兩側鑄獸首耳,器身中部有兩個破孔。
可以確定是上層人士用品
黔江區文管所所長顏道渠說,整個渝東南片區都曾挖掘過青銅器,但這次余某收藏的青銅洗,屬於漢代,且是在現在人群密集聚集區挖掘出來,這屬於比較少見的現象。
他說,青銅器的發掘地點,在河邊、古墓、山上挖出的可能性比較大,這一次是直接在村落中找到。 他估計,這兩件青銅洗是因為戰亂、遷移等原因,留在了水市鄉。
這兩件上千年的青銅洗,目前未得出結論究竟是東漢還是西漢,而且當時恰好是巴文化融入到漢文化的階段,所以還不能完全判斷出所有者的細節。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這是當時上層人士的用品。 “因為在那個時候,青銅洗屬於稀罕物,一般的人士都不會用。”
記者了解到,由於這兩件青銅洗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所以黔江區文管所方面正在開展修復工作,然後用於歷史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