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十公圖》
劉亞諫 《十公圖》是在大八尺整幅宣紙上畫成,畫中“十公”為近年來逝世的文化界、藝術界的大師,其中包括趙樸初、啟功、史樹青、季羨林、王世襄、張仃、吳冠中、周汝昌、徐邦達、羅哲文先生。
大師們生前經常舉行雅集,如果把他們畫在同一畫面中,讓十位老人相聚於山石美景之中,豈不更有藝術趣味。
意在筆先。 畫之前我反复構思,既要彰顯個性,又要互相呼應。 怎樣才能生動表現大師們的精神風貌?
我沉浸在對他們的回顧及畫意構圖之中。 似 乎見到趙樸初在荷花叢中,望著我微笑;記得到京城春秀路徐邦達先生家中,老人慢悠悠地鑑定古畫;多次去史樹青先生處,他為我的詩書畫集《歲月如夢》作序, 併題字;季羨林先生一邊愛撫他的小貓,一邊講述古籍書畫收藏的逸趣;王世襄先生寓學問於玩樂之中,在花鳥蟲魚中覓得天機;多次見羅哲文先生,其高風亮節令 人崇敬,對我的詩書畫作品,他題詞以鼓勵;周汝昌先生雙目充滿著靈慧之光;我喜畫焦墨山水,張仃先生的焦墨技法使我受益匪淺。
我畫十位老人,或立或坐,或動或靜,聚會於山水花木之間,力求使觀者如入其境,如聞其聲。 人物安排上,做到畫面有聚有散,錯落而隨意,盡量表現自然隨性。 王世襄先生喜歡養鴿,從他手中放飛鴿子,畫面顯得活潑而靈動。 徐邦達先生精於鑑定,羅哲文先生熱愛攝影,在畫面安排上,我力求自然地表現其特點。
為公眾人物造像,不僅要形準,更要神似。 我力求把握其精神氣質,畫出他們崇高、智慧的氣質之美,在似與不似中尋求最佳點。 圖中紅學家周汝昌先生,除以幾本書點綴外,以伸手撫逗鴿子表現學者熱愛生活的雅趣;而季羨林先生,抱小貓而快樂,體現老人的大愛情懷和平常心態;張仃先生穩坐石邊作畫,隱含著他堅守中國畫“筆墨底線”的執著;吳冠中先生翹首作畫,表現他不斷追求的探索精神。
景物佈局,緊扣頌揚大師的主題,以鬆樹堅石,表達大師們精神風範萬古長青;梅、蘭、竹、菊四君子,喻義十老美好品質;水仙以示書香仙壽;荷花乃佛花,為趙樸初先生所鍾愛。 幾杯清茶,幽香飄然,以表君子之交;一彎溪流,“問佢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亦增加畫面的清雅和動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