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戰國青銅劍彰顯精湛冶煉技術

德州新聞網
市博物館館藏的戰國青銅劍。記者王志偉攝 市博物館館藏的戰國青銅劍。 記者王志偉攝
戰國時期,戰火紛飛。 這一時期大量使用青銅鑄造的兵器,用於近戰刺殺和劈砍。 市博物館就收藏著一件該時期的青銅劍。
市博物館館藏的這件青銅劍出土於陵縣劉泮鄉李沖天村,劍長39.8厘米、劍身寬3.8厘米,劍身脊部隆起向兩邊直斜,劍鋒及劍鍔鋒利,劍莖有兩道凸棱,圓柄劍首,造型精美。 “歷經2000多年而不鏽蝕,鋒利如昔,足以看出當時冶煉技術之精湛。”有關專家介紹說,戰國青銅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青銅合金,複合金屬工藝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近代才開始出現,而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
劍,中國古代尖刃冷兵器,又稱直兵,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被世人稱為“百兵之祖”,一般劍身細長,兩側有刃,頂端尖而成鋒,劍柄短,便於手握。 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成為歷朝歷代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追捧的對象。
不過劍到底由誰發明,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因此關於劍的來歷也有幾種說法。 有人根據《管子·地數篇》中“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製之,以為劍鎧,此劍之始也”的記載,判斷劍出現於軒轅黃帝時代。 也有人說劍出現於殷末周初,《逸周書·克殷》記載,牧野之戰取得勝利後,武王用“輕呂”擊刺紂王的屍體,此“輕呂”古書註釋為“劍名”。 據考證,“輕呂”實際上是突厥語,而周人出身戎狄,比商人更容易掌握這種兵器,是以有人推測劍是從西亞通過游牧民族傳入中國。
中國最早的劍是西周時的青銅劍,作武器之用。 到了東周,大多以銅鑄劍,劍質頗佳,冶煉技術也逐漸進步。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規範了鑄劍的法則,青銅劍成為最主要的短兵器,並成為社會各階層必有之物,此時青銅劍發展進入頂峰,此後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 到鐵劍出現時,青銅劍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市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劍具有戰國時期青銅劍的典型特徵。”相關文物專家介紹說,該青銅劍劍身經過硫化處理,劍刃的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代在精密磨床上生產出的產品相媲美。 據《考工記》記載,戰國時期的工匠已累積了足夠的經驗,能充分掌握冶煉青銅的技術,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的銅、錫比例也有所不同。 “該青銅劍劍脊含銅較多,韌性好,不易折斷;劍刃含錫多,硬度大,非常鋒利,其硫化銅可以防止鏽蝕,以保持劍的光亮。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