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探營陝西古青銅器複製基地

三秦都市報 
青銅器,最早出現於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曾一度是先進文明的象徵,昭告人類即將送走那個蠻荒的石器時代,進入全新的時代。 在經歷了40多個世紀的鼎盛春秋後,青銅器終於在2000年前由鐵器所取代,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如今,青銅器不再是容器、禮器、兵器、樂器。 古青銅器凝結了深厚的文化藝術內涵,但是年代久遠,上古的珍品很少​​能遺留下來,由此引發了愛好者的極大興趣,甚至是技藝精妙的複仿青銅器,同樣也被收藏者奉若珍燦。 因為能夠掌握古青銅器复仿製的專業技師,已少有人在。 然而,在陝西卻有一個同行業中久負盛名的文物“複製基地”。
“複製”不等同於“仿製”
走進陝西省文物复仿製文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看到,在展示廳裡陳列著近百種複古文物,青銅器、金銀器、唐三彩、耀州瓷器、古代錢幣。 其中以復古青銅器居多,何尊、大克鼎、父辛爵、長信宮燈、馬踏飛燕、龜鶴延年……琳瑯滿目。 細觀賞這些造型古樸、做工精細的青銅器,千萬別以為這些是文物,它們只是陝西省文物复仿製公司精心仿製的作品。 1988年,陝西省文物复仿製公司成立,開始與陝西文博系統建立起良好合作關係,並利用其豐富的館藏文物資料和文物複製經驗,以“精製、精仿、精裝”的宗旨,所有文物复仿製品均對原文物的形制、質地、工藝、紋飾及其藝術性和文化內涵有高度體現。 公司精心打磨的仿古青銅器及其它仿古產品,常年作為國家高層領導出訪的外事禮品,遠走亞、歐、美洲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文物复仿製在我國是個古老的行當,很多古代文物都是通過复仿製得以世代傳播。無論是複制還是仿製,都與文物造假不同。如歷代都沒有人見過《蘭亭序》真 跡,褚遂良、懷素等人的摹本現在也都成了文物。而復製品和仿製品是兩個概念,複製品是按1:1比例、原材料、原工藝做出來的克隆品,這就要求復制的企業必 須有資質,從事這類工作的人需要具有很高的藝術素養,掌握歷史、美術、雕塑、冶金等多方面的知識。而仿製品則不然,臨潼隨處可見的'兵馬俑'和'銅車馬' 都是仿製品而非複製品”該公司總經理房小煒解釋道。
需求旺盛催熱市場
近年來,隨著文物、藝術品收藏日趨活躍,大量的民間資本和投資機構進入該領域。 2011年,中國藝術品交易額近600億元,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獨占鰲頭,龐大的交易量極大地拓寬了文物複製品、仿製品的出路。 國內各大古玩市場業務繁榮,價值連城的國寶通過“克隆”仿製從這裡走進民間。
據了解,目前全省依法批准設立的文物複製企業共有70餘家,文物複製企業常用工1200餘人,主要從事西周青銅器、秦俑、拓片、漢唐粉彩俑、唐三彩、碑石、陶瓷器等文物複製,整體發展水平處在全國前列。 尤其是省文物复仿製公司在銅車馬、青銅器复仿品上造詣極深,也在全國范圍內叫響了名號。
陝西是文物大省,豐富的文物資源為文物复仿製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作為陝西仿古文物製作的龍頭,陝西省文物复仿製公司充分發揮地緣人文優勢,先後創制出大量精品仿古文物。 1991年為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複製秦陵銅車馬一套;1992年為秦陵兵馬俑比利時展覽提供隨展商品;1996年為銀川西夏王陵博物館複製大批文物複製 品;1998年為外交部送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製作一台1/2銅車馬;2000年製做了以明嘉靖南監本《史記》為母本的影印珍藏版,並作為有代表性的禮品向 南京世界華商大會獻禮; 2005年為中央軍委辦公廳製作了一批包括原大銅車馬在內的十餘件戰國、週、秦時代的國寶級文物复仿製品;2007年兵馬俑在荷蘭展出,公司提供隨展商 品;2007年公司代表陝西省製作“軒轅簋”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09年為荷蘭鹿特丹皇家博物館中國文化年產品;2010年為美國舊金山中國青銅文 化展、山東煙台地質博物館、台灣大三國文物展紀念品、西部機場集團提供展品;2012年參與“白鹿原影視基地”​​文化裝飾工作。
從“克隆”向多元化拓展
“公眾對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一度成為文物复仿製產業發展的動力。”房小煒表示,文物复仿製一方面可供收藏者觀賞,另一方面可以讓公眾更了解歷史保護文物。 目前,國內文物复仿製雖然已被社會所承認,但也存在市場結構單一、製作單位良莠不齊的問題,經營理念陳舊等問題。
如 今,陝西省文物复仿製公司作為陝旅集團旗下一員,擔當起了旅遊商品業發展的重任:一方面執行嚴格的行業標準和質量控制,繼續打造复仿文物精品,確保專業優 勢長足發展;另一方面重視市場化運營,進行產品創新研發,向城市文化裝飾和商旅文化產品高端定制等產業方向延伸;同時,依靠陝旅集團的資源平台,與集團內 部的景區、景點形成專項合作,重點開發主題鮮明、更具特色的旅遊紀念商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