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梁潮平:筆行宣紙上神遊天地間

 南昌日報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及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看梁潮平寫字,是一種享受。 捉筆極高,站在書桌前,略彎著腰,寫出來的字卻很穩,或提或按,收放自如。 他的書法作品,動如行雲流水,靜若龍蛇交枕,筆鋒之遒勁、筆韻之豐足,令人嘖嘖稱奇。
梁潮平謙遜而健談,溫文爾雅常讓人更相信他是一名學者而不是官員。 長期從事公務工作養成了他嚴謹的性格,但寫字時卻是極平和,有如沐春風一般的感受。 四十多年來, 他臨池潑墨,筆耕不輟,在書法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陳曉記者徐蕾
啟蒙:從私塾先生開始
書法是獨具中國韻味的藝術表現形式。 古老漢字的美感,在歷史的沿革中,經過書法家之手創作出不同的藝術符號。 而這一感悟,梁潮平並非從一開始就懂得。
在墨香飄逸的書齋,梁潮平回顧了他的成長歷程。 回憶起幼時習字的經歷,梁潮平感慨萬千,從描紅、臨帖到真正的書法創作,他的習字之路可謂艱苦。
幼年時,梁潮平跟隨母親來到江西省南昌縣三江公社,鄉村生活帶給他的卻是另一種回憶。 上世紀60年代,村里一位私塾先生教會了他運用筆墨。 至今他仍然記得整篇毛筆字上被畫滿紅圈的喜悅,這份喜悅在梁潮平心里扎了根,也讓書法藝術從此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
高中時,梁潮平與母親和弟妹回到了南昌,進入南昌二中學習。 城市生活節奏慢慢變快,在忙碌的學習之餘,他對書法的興趣卻始終不減,班級的板報落到他的肩上,使他有了練習和展示的機會。 整個學生時代,書法陪伴梁潮平成長,提升了對書法的興趣,賦予了他課餘的樂趣,也帶給他信心。 在其家鄉老宅的矮牆上,至今還留有他當年刻畫的痕跡。
臨近高三畢業的那年,時逢中央辦公廳在老區選調優秀高中生人才,學習優秀的梁潮平被幸運地選上了。 1973年,17歲多的梁潮平來到北京參加工作,從那時起,他的人生進入了一個新的起點。
結緣:與書法有關的墨色記憶
來到北京後,梁潮平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依然沒有放棄書法練習。 “拳要打,字要寫”,這是硬道理,硬功夫,梁潮平說。
在恢復高考後,梁潮平再次走進課堂,先後獲得英語、行政管理、經濟管理等本科、碩士文憑,在閒暇時光裡不能忘卻的還是練字。 他學習楷書,臨顏、柳、歐、趙碑帖,繼而學篆、隸、行、草書體,重點研習二王書法,“心領神會,略有心得”。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於工作關係,梁潮平有幸認識了李鐸、劉炳森、董壽平等書法大家,向他們請教。 至今,梁潮平還記得和李鐸老師一起逛王府井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四體書法字典,李鐸老師專門為其題寫書名;還記得董壽平老師在宣紙上給他寫下“杏花春雨江南”條幅;還記得在百歲老人孫墨佛家中,梁潮平向其討教書法與長壽秘訣的場景。
從那時起,梁潮平工作再忙,都要抽出一定時間寫字。 由於條件簡陋,有時只能在床板上鋪紙練習,尺幅更大時則需在地上練習。
幾十年來,梁潮平潛心讀書,醉心書藝,走的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苦的自學成才之路。 或許正是“功夫在書外”,他的書法自成一格,篆隸兼長,行草尤精,運筆流暢,行雲流水,功底紮實,自成面貌,俊秀之中觀風骨,精巧之間競風流。
梁潮平十分崇古,他在學習古人、繼承傳統上下了許多功夫。 細細數來,梁潮平家收藏的字帖已有上千冊,從唐宋入手,上溯晉魏,下涉明清,南帖北碑、廣獵博取。 研習碑帖早已成為梁潮平的日常功課,他努力從中吸收古代碑文中的藝術精華。 也正是這份執著,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俊秀靈動的行草風貌。
在這個過程當中,梁潮平還編撰完成了書法專論教材,發表多篇有關書法的文章,也第一次對自己從書法理論上進行了梳理。 在數十年的吐故納新中,梁潮平的書法藝術水準露出了大氣象。 用墨的濃淡乾濕,運筆的枯榮燥潤,展現了線條的流暢靈動;感情的激越,行筆的神速和氣勢的奔放,構成了線條的旋律與紙上的舞蹈。 梁潮平的書法作品氣韻生動,風神蘊藉。 其線條流暢奔放,飛揚靈動,富於變化;用筆古雅樸茂,剛柔相濟,峻峭挺拔;結構嚴謹而疏爽,墨色和美中潤。 品讀梁潮平的書法藝術,給人以回味餘甘的美感享受,使觀之者動心,產生動目搖神的藝術感​​染力。
此後,梁潮平的作品相繼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收藏,併入選中國當代書畫藝術英才作品展;參加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中國書法名城國慶巡禮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中國報業書畫作品展等多項活動,屢獲獎項。 連續兩屆中央電視台書法頻道迎春書法作品展上都有他的作品。 2008年,梁潮平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並擔任第六屆中國書協維權鑑定工作委員會委員。
習字:當書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梁潮平認為,書法是一門富有生命的藝術,書法家在從事書法創作時,應將書法看成一個具有靈魂的生命個體。 而不應將它塑成一個僅有文雅姿態和高尚舞姿的美麗雕塑。 書法背後所蘊藏的巨大的文化、思想含量和由此呈現出的藝術規律,深深震撼著梁潮平。 或蒼勁、或飄逸、或古拙的書法藝術深刻地潛移默化進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書法因實用而書寫,因藝術而流傳,因文化而傳承。 而要把握和欣賞這種藝術之美,就要感悟和靈性。
對於書法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梁潮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當代書法固然要繼承,但也要創新,以手寫心,方能彰顯特色。
梁潮平說,把字寫得整齊端正,甚至秀美,人人都可以通過一番努力而達到,但要把寫字上升為書法藝術,就不那麼容易了。 與眾多初學者一樣,梁潮平也是從臨帖開始的。 臨帖的過程實際也是習書者對前人經驗的汲取和積累的過程,厚積薄發而後終成自然。
如今,對梁潮平而言,書法不是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自我精神世界的表達。 一則因為這個年紀心境基本能平靜下來;二則因為人必須要有安頓心靈的法門。
閱讀、臨帖和寫詩,佔據了梁潮平大部分的業餘時間。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展捲鋪紙、一任書寫,沉浸在文字架構的意境中,是他工作之余放鬆自己的方式,也是修身養性的一劑良方。 如今,寫字成了他生活習慣中的一部分,每天總要揮筆而書,直至揮汗如雨,才覺得心情舒緩,心氣舒展,心境舒暢。 “臨池寫字,有如我的名字,最好的感覺就是唐代詩人王灣的名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多麼愜意、多麼寬廣的境界啊。”
曾有初入書法之門的後生向梁潮平請教,說自己初寫時,稍有懈怠,字就變形;稍稍煩躁,筆劃就飄;一旦拘謹,字就很木;放的太開,字又乖張。 梁潮平告訴他,貴在堅持,意在物外,只需持續練習下去,隨著時間推移,心態就自然平和許多。
心境:書法是撫慰心靈的文化
書法是抒情的藝術,藝術家的學識、修養、情感、心態無法避免地通過書法線條語彙表現到書法作品中去。 每幅書法作品都是書法家的心靈寫照。 正因於此,梁潮平在做人時盡顯謙謙君子風度,處處以誠待人。 梁潮平說,寫字並非是要成名成家,更多的是寫心和修身。 寫字需要敬其事而心氣和的狀態,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自然。 一旦進入寫字的狀態,煩躁便統統拋到腦後,不急不躁,不悲不喜,筆行紙上,神遊天地間。
梁潮平說,他寫字最喜歡放鬆,特別是伴隨中國古典音樂的節奏運筆,或抑或揚,或急或緩,時而婉轉悠長,纏綿不絕,如行雲流水,低吟淺唱;時而高亢激越,穿透重霄,如萬馬奔騰,驚濤駭浪;心潮起起伏伏,筆墨揮揮灑灑,酣暢淋漓,忘乎其他。 書與法有機結合,張弛相顧,疏密相間,濃淡相宜,便覺得有了一種精氣神的境界。 對梁潮平來說,寫字完全是一種回甘滋味,寫著寫著,心情舒暢,氣定神閒。
詩書畫意。 在練字之餘,梁潮平也工國畫、篆刻。 他尤其註重古典文化修養,時常會通過畫理、琴律、詩韻去感悟書法藝術的無窮奧妙。 在註重綜合修養的同時,他還重視書學理論的研究,結合自己的書藝探索,將所思、所感、所悟訴諸筆端。 從小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梁潮平相信,在現代化的生活中,仍然需要用傳統的東西來撫慰心靈。
書乃心畫,書如其人。 美輪美奐的藝術不僅是技法成熟的表現,也是人心靈氣質的物化和個人道德完美的大成。 梁潮平也一直認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非常必要的。 談起傳統文化的現狀,他流露出一種隱隱的憂慮。 如今快節奏的社會,電腦取代了紙和筆,許多年輕人失去了寫字的興趣。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女兒最近受他影響也開始練習書法,他也有意識地開始培養她對傳統書法的興趣。 梁潮平期待,在高科技席捲人們生活的當下,人們能夠回歸內心世界,尋找一種平靜、超脫的心態。
2012年7月,梁潮平到中國民用航空局任職,新的崗位賦予他更多重任,但忙裡偷閒,書法仍然是他沉澱內心的不二法門。
對藝術的探索、追求,對傳統文化的積澱,對生命的感悟,讓梁潮平的內心世界顯得格外厚重,而這也令他由心生髮出一種獨特的人文氣質,謙遜平和,儒雅大度。
在最近的一次民航局機關離退休幹部喜迎黨的十八大書畫影展上,他來到現場鼓勵書畫協會的老同志們,用手中的筆描繪偉大時代,記錄精彩生活。 藝術感染生活,也記錄時代,在他看來,這也是藝術存在的價值之所在。
纖筆一支書千古倉頡之功業,翰墨飄香揚百代書聖之遺風。 我們祝愿梁潮平先生更加開闊藝術視野,書寫出中華文字的傳神之筆,有更多的精品佳作問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