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曬寶:方寸票證觸摸歷史

 烏魯木齊晚報 
各類的票證 各類的票證 各類的票證 各類的票證 各類的票證 各類的票證
□文/圖本報記者李倩倩實習記者賈惠敏
在物資嚴重短缺的年代裡,糧油票、布票、副食品票對中國家庭而言不可或缺,吃、穿、用都需要憑票證定量供應。
如今,票證已退出歷史舞台,在收藏界,票證卻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內涵,以及一定的觀賞價值成為收藏熱點。
烏魯木齊收藏家協會票證收藏專委會副主任黃桂芬,27年來收藏了各類票證2萬多枚。 隨著存世量越來越少,一些珍稀票證可遇而不可求,價格早已衝破萬元。
票證停用開啟收藏時代
7月18日,在烏魯木齊晚報會客廳,烏魯木齊收藏家協會票證收藏專委會副主任黃桂芬捧著一本厚厚的冊子,向記者講述了她收藏票證的故事,這些見證了那個年代歷史的藏品,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關注。
1955年,國務院第17次會議通過《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印製暫行辦法》。 從此,各種糧食票證便進入千家萬戶,拉開了中國“票證經濟”的帷幕。 百餘種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憑票證限量供應。
“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有了糧票卻能走遍天下,這是發生在'票證年代'的真實寫照。”黃桂芬說。 19歲時她從天津支邊來到烏魯木齊,在兵團雲母二廠工作,那是在1966年,糧票是市民家中最重要的東西。
1986年,黃桂芬調到北門醫藥公司,在收發室工作。 在一個熱衷收藏的鄰居帶領下,她開始集郵,後來又在鄰居的影響下開始收藏糧票。
1993年,糧票停止發行使用,而在此之前的幾年,布票、自行車券、縫紉機券等票證家族其他成員,就已悄然“退出江湖”。
黃桂芬告訴記者,第一批收藏票證的人,大多經歷過那個年代,對票證有著深厚感情。
新疆票證亮點多
黃桂芬收藏了2萬多張票證,其中包括糧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糖票、煙票等等,不同年代、不同品類的票證,令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
“新疆布票中,有一種綢緞票是其他省份所沒有的,因為新疆一些少數民族需要用綢緞做衣服,所以它是新疆特有綢緞票。從1961年至1964年新疆共發行過區級綢緞票20種,反映了新疆人當時的生活需求。”黃桂芬說。
據黃桂芬介紹,平常布票的單位按寸和尺計量,但新疆布票大多按厘米、米計量。 “小面額的票是用來找零的,居民用布一般不超過5米,生產用布可以達到50米、100米。”
記者在黃桂芬收藏的票證中,發現1963年發行的布票中,有很多簡化字,例如:1963年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業廳發行的找零伍厘米布票中,寫著“找另布票” ,而“新疆”兩個字也簡化成“新畺”。 鞋面布票上也有簡化字,“鞋面”簡化成“面”。 貳米的綢緞票也簡化成“弍米”。 黃桂芬說:“這是那個時代的文字改革反應在布票上的結果,你可以從一張小小的票證上讀到不少歷史信息。”
三類票證升值潛力大
在眾多的票證收藏中,有一個別具特色的板塊不容忽視,那就是“文革”時期發行的各類票證。 “文革票證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值得廣大收藏愛好者關注。”黃桂芬說。
“文革”票證大多出現在1967年至1972年,“幾乎所有的'文革'糧票上都使用了'革命委員會'印章,而且印有毛主席語錄,很多'文革'糧票上都印有 工農兵和紅太陽大放光芒等圖案。”黃桂芬說,由於“文革”票證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紀實作品”,具有現代文物的性質,因此備受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其價格也一 直高於其他時期發行的票證。
黃桂芬收藏了不少“文革”時期的票證,“從1967年到1971年的文革布票我都有,其中公共生產用布壹米布票的價格比較高,一張價格就為幾百元。 ”黃桂芬說。
“另外,開門票、軍票都是收藏的熱點,而且因為這些票證的稀缺性,價格也在不斷上漲。”黃桂芬介紹說,“開門票,是指新中國成立後,各地最早發行的票,流 傳下來的更是屈指可數,收集難度極大。而軍用布票因使用範圍小,發行量也小。加上設計與印刷很美觀,被收藏者所看好,近年來的升值幅度較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