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舷坑金星金暈歙硯《寒窗》
古代四大名硯之一歙硯目前漲勢驚人,幾年前才20元一塊的石頭,現在能賣到2000元;過去千元級別的貨色,如今身價高達7萬元。 由於老坑口已被保護起來限制開採,當地農民除了大批囤料漲價外,更有人為求老坑石而不惜拆掉自己的老屋。 歙硯價格如此瘋漲究竟為哪般? 文、圖
記者郭曉昊、林琳
歙(shè)硯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又被稱為龍尾硯。 近日,有行家前往江西婺源硯山村,也就是老坑歙硯的原材料產地。 “剛到村口,就看到一群農民在賣硯石。我隨手挑了一塊眉紋的問價,老鄉開口就要2000元,但幾年前這個等級的也就20元一塊。現在7萬元一塊石 頭,2008年時頂多1000元。”由於老的坑口已限制開採,當地的農民幾乎都在自家後院裡囤積了大批原石,足夠賣幾年,一年賣出幾百萬元根本不成問題。 “當地還有人由於好料缺乏,竟然將自己的老屋拆掉,因為當年建房時用的很多石頭其實就是老坑硯石。有的村子接近80%的人都採用這種'極端'手段大拆大建,挖出來的石頭賣了能蓋好幾棟別墅。不過,這也導致當地許多經典的徽州風格民居不復存在,非常可惜”。
市場:
原料貴藝術家也得囤貨
“優質資源少,資金關注多,這就是資源型收藏品近些年來幾乎通通瘋漲的根本原因。”資深藏家老譚一語道破了個中玄機。
“在許多門類裡,以前都是'行家市場',也就是許多人因為有這共同的愛好,花了許多時間、心思去鑽研、收藏,確實也挖掘到了不少寶貝,然後再在圈子裡進行 一定的展示、交換和買賣,應該說都是小眾市場。可現在,像歙硯這樣的資源型收藏品已引起許多其他領域資金的關注,當地農民開價也越來越高。”
“原材料的確太貴了,我們買的時候也要看運氣。”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吳國水在受訪時表示,“現在有很多人直接跑去產地收料,價格被抬得很高。如果一個人收一塊料花8萬元,那我就買不下手了。”他表示,如今藝術家和工匠也得去農民那兒適當囤料,以免斷炊。
瘋漲:
老坑石價近兩三年飛漲
好料產於婺源,好工出自歙縣——這是行內人對歙硯的基本共識。 據業內人士介紹,如今歙硯漲價幅度最大的主要是舊時的四大名坑,許多人因此將目光轉向各處新坑,開始新一輪的資源爭奪戰,這與廣東端硯的現狀非常相似。 “以前2萬元就可以買半車拖拉機拉著的老坑料;10年前一麻袋普通的老坑石只賣100元,巴掌大的老坑石還被拿來填路。”
記者此前走訪肇慶端硯市場時,就有藝術家介紹稱,本地商家手中老坑料奇缺,坑仔料轉而成為“香餑餑”。 老坑石價格飛漲在近兩三年間尤為明顯,自去年2~3月起更是進入“火箭時代”。
老坑石到底貴在哪? 除了石質特別優越外,其“名坑效應”不可忽略。 而存量稀少,特別是大料難覓,更成為老坑價格上漲的理由。 “不過,這並非代表老坑石資源已枯竭。還有一部分老坑料收藏在藏家手中。”除此之外,與老坑“同源”的舊坑仔料,也因此“雞犬升天”,許多囤貨者都寄望舊坑仔料和上等麻子坑料今後賣出老坑的價格。 歙硯協會執行會長凌紅軍在受訪時表示,新坑的紋路和質地相對差些,但其中的精品可達到老坑中高檔的水平。
藏家觀點
收藏硯台不應過分追求工藝繁複
藏家黃先生認為,古人講究收藏硯台應遵循中國傳統文化的“正脈”,講究文人氣息,不應過分追求工藝的繁複和花哨。 “硯台的性質和特點就是研墨,而仿硯形的石雕工藝品早晚都會退出主流舞台。”但在現實中,也有藝術家強調現在的硯台的發展分成好幾塊,有的是專門用來欣賞的,與雕塑無異,有的還保留實用性,繼承傳統。
他還透露,一般喜歡精品小硯台的都是專家和行家,因為老坑含有石英,出墨效果好,“而材料相對差一點的新坑大件的東西就賣給一些附庸風雅的大款充充門面。還有昌化老闆請歙硯藝術家用他們的技法去加工雞血石,做成山水、人物的雕件、擺件。”
凌紅軍還介紹說,裝歙硯的盒子大多配的是徽州當地的百姓的拆房老料,多為香樟木、紅豆杉等名貴木材:“這也算是從包裝和內容上都原汁原味地傳承了徽文化,在其他硯種中較為少見。”
收藏知識
歙硯為何發墨快
吳國水告訴記者,好硯必須配好墨,市面上幾塊錢一根的墨都不行,起碼要3000元以上的墨才能匹配,太差的墨還會將硯台磨壞。 硯石中云母和石英等分佈密集、聚結緊湊,使得歙石紋理縝密,堅潤細膩;平均硬度達肖氏40度(摩氏4度),比墨的硬度平均高出一倍。 所以在用墨研磨時,發墨益毫,“貯墨不涸”,“磨之無聲”(就是下墨快,不損筆鋒,貯墨不易乾涸,磨墨時噪音低的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