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奇石作屏障:濃淡山色好

 北京日報 
李祖佑介紹大理石畫 李祖佑介紹大理石畫 大理石畫《蒙娜麗莎》 大理石畫《蒙娜麗莎》
孫樂琪
當你走進李祖佑先生的家,四季之景、人物之美、山水風光……一時盡收眼底。 這些妙境卻並非出自書畫大家的紙端筆下,而是一幅幅天然形成的雲南大理石畫,李老師用“天然畫卷賽丹青”來形容家鄉的大理石。
李老師介紹說,文人對大理石的賞玩歷史悠遠,自唐代開始,人們就把大理石畫製成石屏,用來觀賞。 而大理石畫真正大量進入人們的視野則是在明代。 明 嘉靖到萬曆年間,皇宮指派將大量的大理石進貢到京,萬曆年間在雲南任官的鄧元岳,曾在《點蒼山石歌》裡寫道:“點蒼山頭日吐雲,紫光白氣常氤氳。卻產奇石 作屏障,終朝開採徒紛紛。頻年貢人長安道,濃淡之間山色好。君王便作圖畫看,豈識閭閻塗肝腦。”而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來到大理,見到天然大理石畫之後 感嘆道:“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
據許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將大量的大理石不遠千里進貢到京城,有些在搬運途中和後來的歷代戰爭動亂之中遺失、損毀,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保存至今仍然完好。 比 如:承德避暑山莊的“四知書屋”中有一些家具飾面和一套掛屏四件,每件中間鑲嵌著方、圓形彩花大理石畫各一塊,表面平滑如鏡,花紋圖案清新,根據大理石的 天然圖案,上面分別題有“樵嶺寒雲”,“秋嵐初霽”,“晴巒翠靄”,“丹嶂蒼崖”,“秋山新雨”,“雲煙疊嶂”,“翠微斜暉”,“海岳浮雲”,與畫面相映 成趣,這是現存文物中規模較大的一套大理石掛屏。
天然大理石畫是大理石切割後,拋光面呈現的未經人為雕繪的天然圖畫。 李老師說,大理石畫天然形成,所以每一幅都是天賜孤品,世間惟一,亦不可再生,這正是它的可貴之處。 論“畫種”,無論是傳統與西洋的各類繪畫樣式在大理石畫中都可以找到,風格多變,氣象萬千。 且看看李老師的藏畫:
《銀狐踏雪》主色調為青灰和白色。 興許是初春,雪正慢慢消融,露出一些青草。 萬物等待復甦,一隻銀狐輕輕探出前足,目光狡黠,正搜尋獵物。 銀狐毛色豐潤,與蒼茫大地渾然一體,猶如一幅氣韻天成的中國水墨畫。 李老師說:“在阿爾卑斯山一帶,那裡的人們特別迷信銀狐,誰要是有幸看見了銀狐,這輩子就有享受不完的幸福快樂。在中國古代,狐狸也叫'保印大仙',縣衙里常常供著狐狸,為縣官保印。”
《天都峰》則表現了黃山天都峰的奇險與秀麗。 山峰黛青,白雲繚繞,更絕的是,遠處的山峰在白雲中若隱若現,還有那風流雲動的靈動感,真是惟妙惟肖、細緻入微,竟比圖畫更多了幾分天然與靈秀,怎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理石畫可不是僅僅只能表現水墨山水一般的中國意象,更能表現出一些色彩斑斕、令人稱奇的水彩畫、油畫的效果。 李老師珍藏的大理石畫中就有一幅“油畫”神似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連那神秘莫測、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都如出一轍,只是黃綠的色調更為明艷與寫意。
《江畔人家》則如同是一幅俏麗的水粉畫,水天一色,蓼紅葦白,清流急湍,江畔一間小小的茅舍,鄰水而立。 仔細看來,透過茅窗,竟還能看見兩個人臨窗對坐,彷彿對景清談。 這是怎樣一幅愜意的情景,李老師說,他經常把自己想像成畫中人物,彷彿就是自己和老友在江畔喝茶、聊天,身臨其境,心神愉悅。
李老師特別強調,品評一塊石頭,不能有既定的標準,賞石最重要的是要有意境。 說到這兒,李老師展卷揮毫,寫下:“能出風雅無窮意,定是乾坤好妙石”的句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