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齊白石《荷花鴛鴦》

 新浪收藏 
齊白石《荷花鴛鴦》 齊白石《荷花鴛鴦》
此次中國書畫專場中我們有幸徵集到一幅齊白石先生的《荷花鴛鴦》,系上款人楊公庶先生家屬提供。
楊公庶系近代知名學者,著名政治活動家、宣傳家、書法家楊度先生長子。 楊度與齊白石有同窗之誼,曾共同問學於文壇耆宿王湘綺。 楊度任學部副大臣時,感到齊白石久居鄉間,不能盡展其才藝,便寫信邀齊白石來京,讓他遍覽北京名勝古蹟。 隨後又出資助齊白石遨遊全國名山大川,以曠眼界。 洪憲失敗後,楊度從天津回到北京,便閉門讀書寫字,很少和外人來往,但與齊白石來往卻很密切,常在一起研究詩詞繪畫藝術,齊白石來北京時還曾居住在楊度家中,曾為楊度治印多枚,均為其印中精品。
楊公庶先生為德國柏林大學化學博士,他學成回國後,立誌發展民族工業,與天津達仁堂老闆樂達仁先生志同道合。 後經先生作媒,於1925年娶前北京市副市長、同仁堂總經理樂鬆​​生之堂妹樂曼雍為妻。 樂曼雍亦雅好文藝,與胡絜青為同窗,曾從喬大壯學詞,夫妻二人與齊白石、徐悲鴻、吳作人、傅抱石、蔣碧薇等藝術家經常來往,楊氏伉儷還共同提倡教育,支持抗日,成為當時一段佳話。
正是齊楊二家的此種深厚的交誼,齊白石畫贈楊氏伉儷的作品並不乏見,1958年《中國畫》第二期出版的樂曼雍上款《松鷹圖》,佳士得[微博] 2009年曾拍賣的楊公庶、樂曼雍夫婦上款的草蟲冊頁即是其中的代表。 此幅《荷花鴛鴦》寓意吉祥,尤為難得,鴛鴦寓意雙宿雙棲、和和美美,而荷花則像徵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 畫中題款“丙寅三月廿又一日,畫此以誌公庶仁兄世大人之喜”,白石老人曾言“老年心腸,不厭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鴛鴦”,足見畫家對美好和恩愛的由衷追求。 丙寅為1926年,楊氏夫婦於1925年完婚,齊白石選擇次年春天畫此相贈,其對楊氏伉儷的美好祝愿之情躍然紙上。
“荷花鴛鴦”是齊白石十分鍾愛的題材,而以晚年成熟期創作的居多。 白石老人於1918年定居北京之後,開始長達十年的“衰年變法”,至1924年,齊白石的衰年變法出現了質的飛躍,工寫結合和紅花墨葉的經典性花鳥畫體格開始形成。 《齊白石全集o卷二》P170及P211所刊的荷花鴛鴦圖構圖與此幅類似,均作於1924年,其時用筆已趨於老辣蒼厚,色調轉向明快。 此幅《荷花鴛鴦》作於1926年,畫風更加成熟,畫面更顯醇厚,可視作齊白石衰年變法後期“紅花墨葉”構圖之典範。 荷葉用大潑墨寫成,酣暢淋漓。 蓬勃展開的大片荷葉與新生的嫩葉,形成近實遠虛的關係。 荷梗蒼勁挺拔,荷花以沒骨法為之,色調馥郁沉厚,花團錦簇,並蒂而生,寓意美好。 荷蔭下一對鴛鴦相伴而遊,造型生動準確,令人頓生喜愛。 整幅作品在濕潤的大寫意墨葉與焦墨荷梗映襯下,形成紅黑、濃淡、乾濕對比鮮明的強烈視覺張力,呈現出獨有的情調與情趣。 鴛鴦自古就被當作忠貞愛情的象徵加以歌頌,而在白石老人筆下,並蒂鴛鴦又被增添了更美好的寓意,營造出別具一格的“只羨鴛鴦不羨仙”美妙意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