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借五行品鑑中國繪畫

大洋網-廣州日報 
吳昌碩《枇杷圖》 吳昌碩《枇杷圖》 ①倪雲林《虞山林壑圖》五行俱全 ①倪雲林《虞山林壑圖》五行俱全 ②蒲華這幅畫作使用水生木技法 ②蒲華這幅畫作使用水生木技法
③文徵明《雨中溪山图》五行俱全 ③文徵明《雨中溪山圖》五行俱全
④任伯年《竹深留客处》五行俱全 ④任伯年《竹深留客處》五行俱全
南朝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自古以來都是品評中國傳統繪畫水平高低的標準。 這“六法”其實也蘊含著陰陽五行的道理,無論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還是“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皆不出陰陽五行的範疇。 縱觀歷代繪畫,幾乎所有優秀作品都是五行俱全、中庸平和、陰陽平衡。 毫無疑問,這類作品產生的正能量也是最大的。
文/ 鐘葵
圖:資料圖片
五行品鑑中國繪畫
品評中國傳統繪畫作品,在古代一向以南朝著名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為標準,正如北宋畫家郭思所說的“六法精論,萬古不移。”“六法”是:“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
雖然謝赫是從繪畫創作角度提出“六法”,沒有上升到陰陽五行哲學的高度,但我們可以把“六法”中最重要的幾條轉化成陰陽五行分析法。
“氣韻”即萬物五行之氣
“六法”中國的第一條“氣韻生動”,是指把繪畫對象的精神氣韻生動地表現出來,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而萬物的精神氣韻無非是陰陽五行之氣,把事物的陰陽五行之氣表現得越充分,作品的感染力就越強,用這種作品裝飾傢居或辦公室當然也是最合適的。 第二條“骨法用筆”,是指用筆的技法,實際上還指用墨的技法。 關於用筆的技巧,五代大畫家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用筆四勢”,即筋、肉、骨、氣。 如將“四勢”轉化成五行,則筋為木,肉為土,骨為金,氣為火。 再加上用墨,墨之濃淡乾濕就代表水。
青綠山水“木相”明顯
第三條“應物象形”,是指要準確描繪對象的形狀。 萬物之形均可歸納為五行,大致上即水曲木直火尖金圓土方,當然很少有單一五行形的物象,絕大部分物像是複合形的。 通過分析作品中物象的形狀,就可知道其五行屬性。 第四條“隨類賦彩”,是指根據對象所屬類別,賦予相應的色彩。 儘管自然界色彩繽紛,千差萬別,但也可歸納為紅(火)、黑(水)、白(金)、黃(土)、青(木)五個系列。 如青綠山水以青綠為主調,在顏色的五行上是以木為主,使用者如果五行缺木,不妨在家中掛一幅青綠山水。 第五條“經營位置”,是指構思構圖,一幅畫紙,有上下左右和中間,在方位上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東方屬木,西方屬金,中間屬土。
鑑賞中國傳統繪畫的五行品相,首先要從題材、物象、色彩等方面入手,因為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如梅蘭竹菊圖都是屬木的;荷塘月色圖則為水生木之象;崇山峻嶺圖為土厚之象,雪景圖為水旺之像等。 更深層次的鑑賞須仔細分析作者的筆墨技法,通過畫面的五行品相判斷作品水平的高下和是否適合收藏使用。
金石味線條如“錐畫沙”
傳統繪畫向來十分注重金石味,帶有金石味的線條,在五行上屬金。 這種線條有如“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蟲蝕木”、“印印泥”,方而不扁,枯而不燥,濕而不膩,剛勁堅韌,力透紙背。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深厚的書法功底。
繪畫線條的“木”味表現在線條的形態和組合上。 “曲直”為木,自然界的草木枝葉根鬚向上下左右延伸,或長或短、或曲或直,千姿萬態,活潑自然。 繪畫作品中有“木”味的線條,無論疏密、長短、大小、闊窄、肥瘦、伸縮、開合、俯仰、向背、參差皆得其所,靈動自然,顯得生機勃勃,突顯“木”的精神氣韻。 線條組合有如縴夫拉舟、擔夫爭道,緊而不迫,繁而不亂。 如把繪畫中有金石味的線條比喻成畫中之“骨”,那麼有“木”味的線條就有如畫中之“筋”。
“水曰潤下”,“水”在傳統繪畫中的表現是有滋潤感的墨色。 如只用枯筆而不用濕筆,則顯得偏枯而失去陰陽平衡,缺乏生氣。 而濕筆只有在枯筆的基礎上使用,才見其滋潤之美,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樣。 有些畫家在創作時不僅大量使用濕筆,甚至有潑水潑墨的行為,其目的就是追求畫面的滋潤感。
“炎上”為​​火,火無定形,傳統繪畫中所表現出來的氣勢就是“火”。 當我們欣賞古代佳作時,往往有一股氣息迎面撲來,或溫潤明朗,或雄渾蒼厚,或清曠淡宕,或幽靜閒澹。 這是一種格調,一種氣韻,而格調往往有高低之分。 “火”的修煉重在立意,它展示的是作者的思想文化內涵和人格品德。 人體的心屬火,作者如果一味追求名利,心浮氣躁,其作品的格調就不會高到哪裡去,給人媚俗、滑膩的感覺。
積墨重重形成厚重感
土為萬物生長的基礎,易經所講的“厚德載物”, 就是要人們學習土的精神。 傳統繪畫中的“土”就是積墨,其品相如肥土之積,渾厚穩重,作品的厚重感因此而生,可以說是畫中之“肉”,土忌濁,忌單薄,有良好的素養和深厚的書法功底,筆下方見渾厚之象。 如黃賓虹的山水畫雖積墨重重,但能在渾厚中透出一股清朗之氣,其技法是在筆墨密集處留白,故無渾濁僵硬之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