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埔里」這個地名在小時候並不瞭解它真正的地理位置在那裡?只知道那是外公的家,還有阿姨和舅舅們住在那遙遠的地方,四+幾年前媽媽帶我回娘家時,當時台灣 的交通並沒有如現在那麼便利,沒有國道6號,中潭公路也還未擴建,必須從台北坐火車到台中,然後坐當時的金馬客運或在火車站前招客的野雞車一路搖晃經霧 峰、草屯、双冬到埔里,每次晃到埔里巳經吐到两眼昏花。小時後對埔里的記憶並不多,只有三件事情是一直儲存在我大腦記憶體當中沒有流失,〔1〕是阿公的老 家以前是三合院的建築,中間的廣場是我玩耍的地方和被我追得驚恐四處逃竄的火雞,〔2〕是小時候調皮喜歡光著脚Y子跑到田裡去玩,回去時疼愛我的阿姨們便 會拿著棕刷在我的脚底板來回洗刷,而每次都會讓我哀嚎大叫,但他們卻在哈哈大笑,現在有時還會和阿姨們回憶以前的趣事,〔3〕就是到阿公在世時常常去服務 的醒靈寺遊玩,小時候媽媽為了希望我能運勢、學業等在神明的加持之下能更好,所以請阿公在廟裡的正殿奉獻一組灯具,今po文介紹醒靈寺因為那裡有著記憶裏 小時候的回億和和藹阿公的身影。
醒靈寺建於愛蘭橋的山丘上,一進入埔里往左上方看,就可以看到醒靈寺,建於光緒二十七年(一九O一),舊稱醒化堂後因地震毀壞,於民國38年重建現址正式 稱為醒靈寺。供奉三聖恩主,加上孚佑帝君(呂祖)、司命真君(灶君)。醒靈寺地勢較高,於此可以俯瞰埔里鎮風光,盆地諸山儘收眼底,寺院後方有呈「之」字 型的階梯步道通往河岸,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輛,有種置身事外的淡然…。寺內尚有石碑,敘述埔里開發的情形,寺內亦有一文物館,提供埔里史料相片參考。入口牌 樓的一對石獅,是大埔城的重要古蹟。
民國三十六年(歲次丁亥年)奉旨代天巡狩。由本廟出發,經由小埔社、太平頂、北港溪、國姓、柑 仔林、北山坑,再由桃米里進入魚池鄉,於二十七日下午回到本廟。前後共六天,巡遍埔里、國姓、魚池三鄉鎮,所到之處,莫不受到當地熱烈歡迎。當聖駕行到烏 牛欄吊橋(今愛蘭橋)時,先鋒太子元師之輦轎忽然起駕,沖過吊橋直奔現在廟址而去。有執事人員見況隨後緊追其後,當他們由公路爬到上面,只見一遍荒蕪之 地,無路可行,而先鋒武輦面朝南早已直立於荒草中。等他們走近稟告回堂後再請指示,武輦轎立即起駕歸隊。三月二十七日晴空萬里,艷陽高照。下午當 聖駕入 廟後,忽然天空烏雲密佈,緊接著傾盆大雨,瞬間又雨過天晴,但隨駕隨香人員及迎接聖駕之眾信,皆無可避,全身淋漓,滿地泥悼,眾信同感狹窄,便有擬欲他遷 之議。民國三十八年(歲次已五年)成立建寺董事會,相地大馬麟(現址),破土興工。寺坐北向南,壬丙子午正中。全鎮二十八里里民團結一致,伐木採砂,手挖 肩挑,不到一年正殿完竣,並于十一月十六日舉行入火鎮座,獲賜廟名日:「醒靈寺」。民國七十九年(歲次庚午年)農曆八月二十八日由董事長邱石頭、經理張 敬、堂主林廉恩、顧問(前鎮長)白金章、顧問(縣議員)童誌誠率領七十九名團員,恭請關恩主、呂恩主回大陸祖居,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及山西省芮城縣龍泉村 永樂宮謁祖。為期八天,于九月初六日下午返抵國門,是夜暫宿于本鎮太陽廟,初七日辰時恭迎恩主繞境,午時回寺安座,是夜舉行三獻禮。此次謁祖從祖居迎回 三恩主寶像,恭奉在中案。
醒靈寺現今規模宏大,結構堂皇,琳宮聖闕,觀瞻莊嚴,名勝千秋,長昭靈爽,此固為神力所感致,亦乃篤信之結晶也。其間,曾蒙先總統 蔣公數次親臨遊賞,垂詢諄諄,誠為本寺最大榮幸,自當千秋萬世,永垂不忘。
寺廟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梅村路1號
寺廟電話:049-29129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