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流落美國的漢代珍品玉馬首

 收藏快報 
“玉馬首” “玉馬首”
江西瑞昌胡茂全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進入中原,使得玉器製造業得到極大的物質保證,穩固了漢代和田玉在玉器材質中的主流地位。 同時,也改變了漢代以前玉器不少就地取材、使用當地較次玉材的境況,從而使得漢代玉器的質量有了根本提高。
漢代玉器,既秉承了戰國時期的玉器工藝傳統,沿用雕、刻、琢等技法,又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摸索創新,產生出漢代玉器的獨特風格。 在技​​法上突出“漢八刀”和“游絲毛雕”兩種新技藝。 其風格簡練流暢,神態逼真,宛如八刀而就,這種表現手法常被人們稱為“漢八刀”,特別是以玉蟬、玉翁仲、玉豬為代表。 “游絲毛雕”指的是漢代玉器上出現的一種陰刻線,其線條形若游絲,細如毫髮。
漢代玉器中藝術價值較高的應屬於圓雕作品,表現手法注重寫實,以玉雕牛、羊、馬等最常見。 漢代“玉馬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該品高14厘米,為新疆和田玉。 “玉馬首”耳尖鼻圓,體態健碩,馬首低沉,馬脖弓起,馬嘴大張,似蓄千鈞之力,只待一發。 那雄健的半軀、發達的肌肉,更增添了戰馬出征前的威武雄壯之豪氣。 該品玉質上乘,雕琢精細,構圖巧妙,設計新穎,整體形象充滿動態與靈氣,雄渾豪放。
它的特色也比較明顯,逐漸擺脫了傳統模式的影響,開始形成了自己雄渾豪放的風格。 一件玉馬首,便讓所有的玉器黯然失色,它標誌著漢代玉器發展的水平,摒棄以往陳舊的程式化的古風,向新的自然寫實風格發展。 用寫實的方法刻畫出動物充沛的生命力和動物生動的神態,用自然主義的表現風格體現出特徵化的精神刻畫,而並非是靠玉器本身品貌的逼真寫實。
19世紀末20世紀初,北京古城多次遭到西方列強入侵,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不管是皇宮禁苑還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鋪都沒有能夠倖免。 紫禁城、圓明園等遭洗劫後,損失慘重,貴重物品被劫掠一空。 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後,收藏所剩無幾。 經過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寶奇珍,掃地遂盡”。
這件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漢代玉馬首,也在混亂中失踪,幾經輾轉,現存於美國維多利亞·亞伯特博物館,其原存何處暫無人知曉。 時過境遷,它依然挺直著半截殘軀,低頭怒吼,似在訴說中華民族的滄桑和歷史,具有較強的藝術震撼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