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匯票見證台灣日據時期閩台的金融往來 兩個見證孫中山女婿戴恩賽在閩經歷的信封 “泉州中國銀行”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4月26日訊(記者吳月芳謝楊文/圖) 孫中山女婿戴恩賽擔任廈門海關監督期間,夫婦倆曾在廈門短暫居住,當時的“泉州中國銀行”還與戴監督有過信件往來。
昨日,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從廈門淘回來的藏品中,就有2個這樣的信封,共同見證了孫中山後裔與閩南的絲縷淵源。 即將於6月在泉州市博物館開展的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昨天從廈門來了一批新藏品,還包括7張銀行匯票、三平祖師木質神像,都為民國時期物件。 兩個與孫中山女婿有關的信封戴恩賽是中國人,早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哲學博士。 1918年回國後,任廣東軍政府外交部秘書、政治組組長。 1921年任梧州市市長,就在這一年,他與孫中山次女孫婉結婚。 孫婉為孫中山與原配夫人盧慕貞所生,後來戴恩賽與孫婉育有一子一女。 後來戴恩賽又擔任國民政府駐巴西公使,1936年被任命為財政部廈門海關監督,次年就調往粵海關監督。
昨天淘回的藏品中有兩個信封恰好見證了戴恩賽在廈門短暫工作的經歷。 其中一個信封上用毛筆手書“鼓浪嶼廈門關監督署戴監督勳啟”,落款為紅色印刷體“泉州中國銀行緘寄”。 左上方貼有綠色的價值一分的郵票,標有“中華民國郵政”字樣。 另一個牛皮紙信封上更具體地寫有收件人為“戴恩賽先生夫人”,左上方的“中華民國郵政”郵票蓋的印戳顯示寄出地為上海。 負責此次文物徵集的泉州府文廟文物保護管理處主任何振良表示,這兩個信封上的內容恰好可以互相佐證:戴恩賽曾任財政部廈門海關監督,也曾經與“泉州中國銀行”有工作等方面的往來。 何主任介紹,根據史料記載,“泉州中國銀行”創建於1916年,原址在泉州市區順濟橋北中山南路,被人稱呼為“新橋頭”的地方。 而中國銀行最早的創立也恰好與孫中山有關,1912年2月,經孫中山先生批准,中國銀行正式成立。
一張匯票見證閩台金融往來在昨天收入館藏的一批華僑匯票中,一張充滿日本元素的“台灣銀行廈門支店”票證顯得與眾不同。 這張泛黃的票證上,右上角有印刷的編號,除了收件人的姓名為手寫外,大部分黑色文字是事先印刷好的,還有一部分藍色字體可辨別是印章蓋上去的,包括時間“昭和拾九年十二月廿七日”以及“支拂(意為支付)地基隆市株式會社台灣銀行”等字樣。 據介紹,票證上顯示的“小切手”,實際上是一個日文單詞,意思是“支票”。 何主任表示,這張匯票是從台灣寄往廈門,票面上充滿了日本元素。 台灣由日本統治的時期為1895年至1945年之間,它見證了台灣日治時期閩台金融往來的狀況。
相關報導>>>“泉州中國銀行”曾與孫中山女婿通信
孫中山的女婿在廈門海關做過“監督”,還曾與“泉州中國銀行”有過書信往來?
昨日,泉州府文廟文物管理處向記者展示了一批近期徵集的珍貴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信封——民國時,泉州中國銀行寫給孫中山二女婿、時任廈門海關監督戴恩賽的。 這批徵集到的珍貴文物,將在今年6月世界閩南文化節期間展出。
該信封保存完整,品相較好,上書“鼓浪嶼廈門關監督署戴監督勳啟”的字樣,寄信人為“泉州中國銀行”。 據泉州府文廟文物管理處主任何振良介紹,該信封是日前他們從廈門一民間收藏家手上買來的。 可惜的是,這封信只有信封,但因具體的信件丟失,因此無法了解當時雙方溝通的具體內容。 即使如此,此信封也有較大的文物價值。
這封信究竟寄於何時? 何振良介紹,根據史料記載,戴恩賽是孫中山二女兒孫婉的丈夫。 1936年他被任命為廈門海關監督;次年又被任命為粵監督。 據此可以判斷,這封信應該寄於1936年至1937年間。
此外,泉州府文廟近期還從廈門徵集了一批其他的珍貴文物,如一些台灣與廈門往來的重要匯票,反映了當時華僑對祖國經濟建設的貢獻。 難得的是,這批文物都保存較好。
□鏈接
戴恩賽,1896年出生於香港。 1921年任梧州市長,與孫中山次女孫婉在廣州結婚。 1925年孫中山病重時在北京侍疾,為孫中山遺囑證明人之一。
1955年1月16日,戴恩賽在澳門病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