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歷代銅鏡鑑賞

 《東方收藏》雜誌
圖1 漢鎏金神獸鏡 圖1漢鎏金神獸鏡 圖2 唐海獸葡萄鏡 圖2唐海獸葡萄鏡 圖3 唐雀繞花枝鏡 圖3唐雀繞花枝鏡
江蘇 解立新
泰州文博單位庋藏古代銅鏡上百面,早至兩漢,近到明清,琳瑯大觀,美不勝收。 它們或源於地下古墓出土,或為社會有識之士捐獻,或揀選於廢品收購站,或購藏於古玩商店。 一面面銅鏡或許就是一個個故事,我們撿珠拾玉,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品味。
漢鎏金神獸鏡(圖1),1958年泰州江都出土,直徑14.3、厚0.5厘米。 圓形,背面圖案採用高浮雕手法,立體感很強,望之古樸厚重,圖案鎏金,雖有剝落,但金黃色仍然熠熠生輝。 扁圓形鈕,上有線刻花紋,連珠形鈕座,鈕座上下左右為浮雕神像。 下面一組,中間是漢鏡中大名鼎鼎的西王母,兩旁站立的是其侍臣。 上面一組兩位神人相對而坐,是演繹高山流水之情的伯牙和鍾子期,左右兩邊對稱各有一個雙臂化作羽翅的神像,大約就是神話中的不死仙人王子喬。 每組神像之間都有一隻神獸,是傳說中的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在神像和神獸的外周是一圈銘文帶,12個長方格和12個半圓格相間排列。 長方格里上有銘文:“金□竟(鏡),服者公侯,其師壽命長”,吉語鏡是漢鏡的一大類,包括以蟠螭紋為主紋的“大樂富貴”銘文鏡、以草葉紋為主紋的“見日之光”銘文鏡。 銘文圓圈形排列,字體為篆書而結構方折,通常文字多有省略,沒有定格,此鏡銘文較為少見。 12個半圓格內則飾以人、獅、龍、鳥等形象。 銘文帶的外周是邊飾帶,有龍鳳走獸等圖案組成的花紋帶和數圈幾何紋,為東漢晚期遺物。 此鏡集漢鏡多種元素符號於一身,加以鎏金,把漢鏡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時光荏苒,銅鏡的另一個高峰唐代來到了。 大唐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鼎盛時期,緊鄰泰州的揚州是當時的商業、經濟中心,亦是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的樞紐,因此有“揚一益二”之說。 當時揚州鑄造的銅鏡非常精美,是其一大特產,此時銅鏡不僅作為貢品,供唐朝皇室使用,還作為商品銷往國內外,揚州已成為唐代主要的鑄鏡中心之一。 唐鏡不論是傳神生動的動物圖案,還是多種多樣的植物圖案,都以質量上乘出名。 其 種類繁多,計有四神十二生肖鏡、瑞獸鏡、瑞獸葡萄鏡、瑞獸鸞鳥鏡、花鳥鏡、瑞花鏡、神仙人物故事鏡、雲龍鏡、八卦鏡、素面鏡、吉語鏡、雙鵲月宮盤龍鏡、雙 鸞蓮花鏡、打馬球鏡、雀繞花枝鏡、雙鳳鏡、仙騎鏡、千秋萬歲鏡、萬字鏡、寶相花鏡和特種工藝鏡等不同類型和題材的銅鏡。 唐代揚州的繁榮也帶動了泰州的發展,城市日趨完善,人們生活在裡坊之中,悠然自得。 泰博藏唐鏡十分典型,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現精選幾種與讀者共享。
唐海獸葡萄鏡(圖2),直徑為10.5厘米。 圓形,伏獸鈕,鏡背分為內外二區,內區葡萄枝葉繁茂,果實飽滿,葉與果相間搭配,沿圈帶次序排列,6只非狐非狼、似羊似馬的瑞獸嬉於葡萄枝間,獸體豐腴健碩,姿態各異,或俯、或仰、或蹲、或躍,形像生動。 外區葡萄枝蔓交錯,各種飛鳥走獸環繞其中。
唐雀繞花枝紋鏡(圖3),直徑11.5厘米。 1984年泰州市東郊畜牧場出土。 八出菱花形,球形鈕,有少量銹色。 內區以四雀鳥繞鈕作同向排列,展翅飛舞,兩鳥之間配以花枝,花枝為有葉有苞的小折枝花,雀鳥花卉爭奇鬥艷。 外區周邊配以蜜蜂、蝴蝶和小花枝,作相間排列,形象寫實生動。 雀繞花枝紋鏡是唐代比較流行的鏡類之一。 主題紋飾以四禽鳥在花枝間環繞。 禽鳥有鴛鴦、鵲、雀、鳧鴈等,有的低首覓食,有的展翅飛翔,整個畫面動靜結合,簡潔清新,如一幅花鳥小景。
五代宋金銅鏡雖然沒有了漢​​唐銅鏡的精美,但也有自己特有的風格,一是形制上更加多樣化,除了圓形、菱形外,還有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帶柄形等​​。 二是銅鏡上商標字號銘文盛行,湖州鏡為其代表。 三是在圖案題材方面出現許多新的內容,如“柳毅傳書”鏡、“許由洗耳”鏡等等。 泰州五代南唐時由海陵升為泰州,境內由是繁華,兩宋時文化昌盛,經濟發達,可謂東南富庶之地。 地下出土銅鏡可見一斑。
五代千秋萬歲鏡(圖4),1991年4月在泰州市海光住宅區工地出土。 直徑12.2厘米。 圓形,弓形鈕,背鑄有“千秋萬歲”銘文。 江蘇揚州、湖南長沙均曾出土過類似銅鏡,雖然排列順序略有差異,但銘文和寫法均相同,可見“千秋萬歲”鏡為五代十國時期流行的銅鏡。
图4 五代千秋万岁镜 圖4五代千秋萬歲鏡
图5 宋嵇康学琴镜 圖5宋嵇康學琴鏡
宋嵇康學琴人物鏡(圖5),1989年泰州化肥廠工地出土。 直徑12.7厘米。 八瓣菱花形,菱花弧度較平緩,弓形鈕。 銅鏡呈黃銅色。 用單圈將圖案分為內外二區,外區是八朵流雲紋,內區上半部分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左側一人端坐樹下,廣衣寬袖,頭頂以巾束髮,雙手輕撫身前的古琴。 右側有一屋舍,內有一人身體微側作謙恭狀,雙手於胸前相合,衣衫隨風而擺。 下半部分是類似木樁的紋飾。 宋代人物故事鏡紋飾內容多以神仙故事或現實生活為題材,畫面有如一幅幅富於美感的寫意山水人物畫,是當時較為流行的鏡類。 此鏡花紋採用魏晉時期嵇康學琴的傳說,較為少見,構圖形像生動,佈局完美。
图6 金双鱼镜 圖6金雙魚鏡
金代雙魚紋鏡(圖6),直徑21厘米。 1992年泰州市電廠工地出土。 銅鏡凸邊素緣,圓鈕,鈕的左右各有一條鯉魚,口微張,鱗鰭清晰,旋轉對稱,正展鰭折尾,同向而遊。 周圍填飾水波紋,生動地表現了鯉魚在水中覓食漫遊的活潑姿態。 雙魚鏡是金代最具特色和最為流行的鏡類,主題紋飾為兩條鯉魚對遊,多采用浮雕技法表現。 各地出土的雙魚鏡很多,但雙魚的形態、表現技法和周圍配置卻不盡相同,此鏡為其典型樣式。
明清的銅鏡製作已經日趨衰敗,可以說是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的尾聲。 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製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風采。 銅鏡裝飾也十分粗糙,題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閣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面鑄字,如“長命富貴”、“五子登科”等。 到明代中葉以後,由於玻璃的普遍使用,銅鏡就失去了實用價值,一般用於避邪,稱為厭勝鏡,其藝術價值就談不上了。 清代的銅鏡製作種類很少,紋飾也愈益簡化,只有清宮造辦處為皇家所製的鏡,仍然精益求精,並運用髹漆等工藝,還常配鏡座、鏡架、鏡套、鏡盒等,別緻出新。 一般的鏡子紋飾粗略,質地不好。 清代銅鏡中龍、鳳、獅子之類的傳統題材仍有所見。 神仙人物故事鏡則有仕女遊園、童子嬉戲等,吉語銘文鏡也十分流行。 除傳統的四字銘文鏡外,還有吉祥紋飾加銘文的式樣,並出現了字數較長的銘文鏡,尤以薛氏鏡最為有名。 薛氏自宋以來一直為湖州鑄鏡世家,明清兩代尤其發達。 明代薛家鏡的署名不採用排行,而是用帶有文人字號色彩的名稱如仰峰、懷泉、近溪一類的名字,與宋代石家造鏡質樸的署名作風大有不同。 吉語銘文也很常見,有“金玉滿堂”、“福壽雙全”、“長命富貴”等。 到清代薛家鑄鏡成為名牌產品,傳世有“薛惠公造”款的銅鏡。 薛惠公是薛氏的後人,名晉侯,字惠公,鑄鏡素有佳名,在湖州儀鳳橋一帶開有一家“薛惠公老店”。 其製作的鏡類有雙龍鏡、百子鏡、長篇吉語銘文鏡等。 後者字體整齊,方形鏡面,並有葫蘆形和方形圖章鑄於最後。 泰州明清時已經十分興盛,境內多有大家望族,地下墓葬比較豐厚,所轄靖江市博物館藏有兩面明代銅鏡,值得玩賞。
图7 明五子登科镜 圖7明五子登科鏡
明五子登科鏡(圖7),直徑39、厚1.3厘米,2003年在靖江市東興鎮惠勝村出土。 此銅鏡圓鈕,素邊,鈕四周四個方框內分別為“五子登科”字樣。 鏡子圖案上的五個人神態各異,動作各有千秋。
图8 明百岁团圆镜 圖8明百歲團圓鏡
明百歲團圓鏡(圖8),直徑28.3、厚1.5厘米,1983年由靖江孤山鎮聯華村一村民將祖上遺存銅鏡獻給國家。 以大字楷書分上下右左而列的吉祥銘文鏡是明代銅鏡的首創,常見的銘文有“長命富貴”、“百歲團圓”等。 有的還配以吉祥圖案,表達了內心一種美好的願望。 明代銅鏡的最大特點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此銅鏡圓鈕,素邊,鈕邊一周飛鶴紋,其外的四方框內分別鑄“百歲團圓”四字,字間有仙人紋樣。 銅鏡保存完好,有少量綠銹,鏡面圖案清晰,寓意吉祥,賞心悅目。
图9 日本“藤原光长”铭铜镜 圖9日本“藤原光長”銘銅鏡
此 時還有一類日本江戶時代銅鏡,江戶時代即我國明末清初,這種鏡子構圖精美,紋飾清晰,用淺浮雕方法鑄造,受我國宋元明銅鏡製作的影響,但又有所不同,它們 構圖更加飽滿,花紋更加形象具體,圖案紋樣富有吉祥寓意,在吸收中國傳統風格的同時又有著濃郁的異國情調,所以受到國人的歡迎。 泰博也有收藏,茲介紹一面“藤原光長”銘松鶴紋鏡(圖9),直徑17厘米,圓形有柄,可惜柄已經殘缺。 該鏡圖案精美,銹色青綠,保存完好。 畫面頗有中國傳統繪畫的風味,兩隻仙鶴立於坡石之上,一隻束羽回首,傲然屹立,另一隻展翅待飛,又似翩翩起舞。 坡石右側一株古松斜勢而出,左側山石嶙峋,洞宇儼然其間,仙鶴上方有古藤天竺垂落,圓鏡以栗點作地紋,畫面右側有“藤原光長”銘文。 “藤原”鏡以“藤原光長”、“藤原光政”、“藤原光重”為最常見,可能是當時一個有名的鑄鏡家族,類似於我國宋代湖州石家鏡。 這類銅鏡多出現在我國沿海地區,內地少有,這與中日海上貿易有關。 到日本的海商,起初以福建商人為主,開海禁後江浙的商人增加,逐漸取代了福建商人。 泰州位於長江下游,與揚州毗鄰,是水路交通網的樞紐,也是與日本來往的重要驛站,此類銅鏡也是當時海外交往的一個縮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