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國,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能書善畫精篆刻,書法以隸書見長,繪畫以山水為主,擅用焦墨作畫,兼工寫意花鳥。 篆刻作品入編《當代肖形印譜》,入選首屆《國際肖形印大展》、《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等畫冊專集。 其藝術傳略收入《中國印學年鑑》、《中國當代藝術屆名人錄》、《當代篆刻家大辭典》等。 近三十年來收藏漢瓦漢磚精品近百件。 書畫篆刻家、漢瓦漢磚收藏鑑賞家曾昭國:道在瓦甓,漢瓦漢磚古趣濃
關中大地曾是我國歷史上週、秦、漢、唐等13個王朝的建都之地,那些散落在各個遺址之上的漢瓦漢磚,歷代以來一直是文人墨客們欣賞把玩的高古之物。 近代以來,對它們的收集、整理與研究者不乏其人,在天津就有這麼一位喜愛收藏漢瓦漢磚的收藏家曾昭國。 在秦漢文化的熏陶下,他十餘年堅持不懈的對漢瓦漢磚進行蒐集整理,對瓦磚上的每個文字和圖案都視若珍寶,加以研究和臨摹,並通過拓片與書畫篆刻藝術為我們展現出漢瓦漢磚的古雅之美。 通過收藏漢瓦漢磚領悟中國古典藝術之美
走進曾昭國位於中北鎮的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架擺滿了漢瓦漢磚及相關文獻書籍的書架。 這裡既有“長樂未央、永奉無疆、漢並天下、與華無極”等常見吉語瓦磚品種,更有青龍白虎畫像磚,“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12字磚等漢瓦漢磚精品。 而在書架旁的牆面上,則掛著經他親手拓制和書畫的瓦磚拓片,他的這些作品將瓦磚拓片與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相結合,渾然一體,妙趣橫生,使人感受到一股特有的藝術魅力。 曾昭國還通過研習瓦磚上的文字、圖像,將這些擁有2000年曆史文化的古典藝術融入到自己的治印篆刻藝術中去,使得他的金石作品有一種尋常篆刻者不能達到的藝術境界。
曾昭國與共和國同齡,出生在一個富收藏的家庭,從童年時他就喜愛書畫藝術,多年鑽研名帖名畫,他的南宗山水書畫自成一派。 他最喜歡倪瓚、黃公望、王蒙、吳鎮等元四家以及明朝沈石田、董其昌的畫作。 曾昭國覺得清初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和石濤、石溪的畫最養眼。 曾昭國書法篆刻造詣也同樣精深,他早年拜書法篆刻家馮星伯為師,學習治印,後又拜識了吳玉如、龔望兩位碩儒,得到書法、讀書方面的指教。 曾昭國認為,研習書畫篆刻藝術,不僅要多看前人的佳作,多比較,更要多思考,吸取前人的經驗並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自己藝術創作當中去。
研習、領悟字形圖畫的精髓、汲取其中的傳統文化營養,這也正是他收藏漢瓦漢磚的最大收穫。 “作為一種收藏投資品,雖然近年來漢瓦漢磚逐年升值,喜歡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我並非為了投資賺錢,我收藏就是為了研究,領悟2000年前的中國古典藝術之 美,並且將這種感悟融入到我的書畫篆刻作品中去。”曾昭國告訴記者,照本宣科的刻印並不難,刀法也簡單,但這種金石作品是缺乏生命力的,其作者充其量也就 是個匠人。 他認為,方寸之間變化萬千,只有融入了篆刻者自身對傳統文化的領悟,才能創作出有生命力的好作品,而對於他來說,漢瓦漢磚上的字形、圖案正是他金石創作的靈感所在。
莊子云:“道在瓦甓。”清代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等無不以金石古文字為治印的重要滋養,他們集藏、撫賞古物,使他們創作的篆刻作品引領風騷,曾昭國今天也正走著同樣的道路。
吸引藏家競相收藏漢瓦漢磚價格日益看漲
作為一類藏品,漢瓦漢磚以其精美的紋飾、瑰麗的圖案和雋秀的文字為各路藏家所喜愛,其市場價格曾在清乾隆年間達到過高位。 如今,隨著收藏熱的升溫,瓦磚行情也連年看漲。 據了解,目前一些常見的漢代文字瓦磚每枚價格已升到千元以上,動物紋瓦磚已超過兩千元,精品漢瓦漢磚已漲至五六千元,品相好的四神瓦磚每枚價格已升至數十萬元,如果是圖案、文字成套的瓦當,其價格還要更高。 不但價格高,且不易見到,即便是普通漢代瓦磚在市場上也只是偶有出售,屬於較難收藏的一類收藏品。
除了瓦磚本身,瓦磚的拓片同樣也價格不菲。 據報導,在2004年上海大眾的秋拍上,一冊秦磚拓本以5.38萬元成交,該冊拓本為傅抱石舊藏,上有傅抱石的題跋。 2006年9月,一冊清乾隆年間刻的《漢瓦漢磚文字》以4.5萬元成交。 據收藏專家介紹,我國對瓦磚的研究與收藏,早在北宋時期就開始了。 自清中期以來,古代的瓦磚被看成一種古董,為藏家競相收藏。 從清末到民國,瓦磚逐漸成為受大眾喜愛的收藏品。 近20年來,瓦磚收藏日益興盛,市場價格一路攀升。
對於近年來漢瓦漢磚的價格漲幅,曾昭國也深有體會。 “我大約從三十年前就開始收藏,當時去陝西、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購買漢瓦漢磚,價格比較便宜,幾十元買一塊,一百元買三塊,都是很不錯的瓦磚,可最近幾 年,不但品相好、文字多、圖案精美的瓦磚越來越少,而且價格不菲,一塊很普通就幾個字的瓦磚能要價兩三千元。”曾昭國告訴記者,秦漢瓦磚自古就受到文人墨 客的喜愛,他們收集瓦磚的一大目的就是用其做成拓片,通過研習拓片,提升自身書畫水平。 這種風俗一直延續到今天,這也是漢瓦漢磚收藏價不斷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漢瓦漢磚是重要載體
漢瓦漢磚不但有投資價值、研究價值,更承載著豐富的秦漢文化信息,在曾昭國看來,收藏漢瓦漢磚的過程也正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比如“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方磚,此磚有12字、16字兩種版本,共40多種版別。 曾昭國就收藏有一版12字的方磚。 他告訴記者,“這寥寥十幾個字向我們傳遞了2000年前的文化信息,銘文集中體現了西漢時中央集權、歸農著本、保障民生等治國思想,是兩漢時期最為重要的文字磚之一。該磚因文字雜糅篆隸筆意,備受藏家追捧。”
曾昭國說,自己對於漢瓦漢磚的喜愛還源於對瓦磚上面那些銘文圖案的熱愛。 這些銘文多為吉語,語言直白,情感表達熱烈,透露出古人的思想追求與人生企盼。 他邊說邊隨手拿出幾款瓦磚為記者一一介紹:
秦 末漢初“漢並天下”瓦,體現了漢朝大一統,人心思定的社會認同;漢“長樂未央”瓦,其中“長樂”的意思是:國君以親和力善待臣民,國得以永續,西漢宮殿是 漢帝國的統治中心,以“長樂”為宮名,為帝王自我激勵的“君與臣民長和”之願望,而“未央”意為沒有窮盡,沒有災害,其願景是希望漢帝國永續,傳之“千秋 萬歲”。
“不但銘文有很多可研究的文化信息,還有很多畫像磚以其精美的圖案也在向今天的人們傳遞著幾千年前人們的審美觀和人生企盼。”曾昭國介紹,“畫像磚在'畫 '出千奇百怪的人物、動物、植物像的同時,也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神靈、神獸的尊崇,比如青龍白虎圖案等。此外,畫像磚還為後世保留了很多民間傳說和民間故 事,這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更需要注意的是,漢代繪畫藝術傳到今天已經沒有繪畫作品等實物,今天的人們只有通過畫像磚、畫像石,才能直觀的感受到 漢代繪畫的造詣和水平,感受到那種來自2000年前的渾厚古樸典雅的畫風。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收藏漢瓦漢磚也正是在傳承傳統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