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書法:是一門修養藝術

 揚州晚報 
論書法:
“筆墨當隨時代”被誤讀
記者:在您看來,書法藝術的魅力在哪?
陳社旻:書法進入我的生活數十年,捫心自問:我是虔誠的。 中國書畫數千年來,其實是文人的一種自言自語。 蘇軾“開自無聊落更愁”的梅花意象,徐謂“筆底明珠無處賣”的葡萄意象,都通過自然的外部形式來傳達真實的內心情感,有對自身悲劇的嘆息,更有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生活和藝術是相通的,藝術虛構,生活也是原本無聊,人賦予​​了生活的意義。 唯一與藝術相處相守的,是要有富足而澄明的內心生活。 而這些,也是書法藝術能夠吸引我的魅力所在。
記者:您在1993年,就寫過一篇論文,談論書法的傳統與創新,而這個話題,似乎是永遠存在。
陳社旻:現代人的創作,都是對傳統精華的自然汲取過程,在我看來,面對傳統經典範式,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我們說現代人書法寫得好,那是橫向相比,倘循歷史軸線縱向一比,差距還是明顯的。 而所謂傳統,也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變化著的。 現在,那就是很多年以後的傳統。 當然,能否留下那麼多年,就要看自身的水準了。 能夠從傳統中吸取營養,最終創新,那是一種水到渠成。
記者:對於很多書畫家來說,都提倡“筆墨當隨時代”,認為是要跟著時代變化的。
陳社旻:其實,當初石濤在說這句話時,並非指筆墨要跟著時代走。 他 的原文是這樣說的:“筆墨當隨時代,猶詩文風氣所轉。上古之畫蹟簡而意淡,如漢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畫如晚唐之句,雖清灑而漸漸薄矣;到元則如阮籍、王粲 矣,倪黃輩如口誦陶潛之句,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恐無復佳矣。”你看,石濤最初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味跟隨時代,最終只能“恐無復佳矣”。 書法藝術是寧靜、超然的,而時代往往是火熱、激越的,藝術只有保持住自身的獨立性和自律性,才能超然物外。
記者:揚州也有不少書法愛好者,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陳社旻:寫書法的時間越久,就越覺得,書法不是學來的,也不是練成的,而是“養”出來的。 書法最終能夠到達什麼樣的境界,主要是看寫書法人的自身修養,這其中就有學識的培養,還有世事的歷練。 從根本上講,書法是人內心的映照。
談自身:
“我用我的杯子喝水”
記者:看您原來的照片,長發齊肩,很有藝術家的風範,如今剪去長發,看上去更尋常了些。
陳社旻:年輕的時候,難免氣盛好奇,內心還藏有一些狂者鬥士“舍我其誰”的氣概。 改變我外形和心態的,就是時間。 多年書法寫下來,感覺追逐浪潮,終會被浪潮吞噬。 故作高深,一旦被人識破,反比平庸低劣。 “云無心以出岫”,從容閒適,外貌如此,心態也該如此。
記者:對於一名書法家來說,您今年50多歲,今後還會有很多時間用以提升,您對自己今後的藝術生涯,有所規劃嗎?
陳社旻:肯定是有的。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或許,在你所讀的書中,只有那一兩本,讓你受用終生。 而行萬里路,也在那關鍵一兩步中,有了質的提升,這裡強調的是量與質的關係,要厚積薄發。 所以,我們只有不斷在路上,以一種腳踏實地的姿態。 在書法上,我現在寫行書、楷書、隸書,草書寫得比較少,平時寫了過過癮。 要是論藝術感染力,草書的抒情性是最為磅礴的,所以今後會嘗試著多寫草書。
記者:在很多人看來,您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比如您很少參加各種活動。
陳社旻:我從未覺得自己低調,有向外求的,也有向內求的,這取決於各人的價值取向,我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生活。 每天快快樂樂地,活在當下。 與其花時間費精力交往,不如安心做自己的功課。
記者:這樣不擔心別人說您不合群,或者孤傲嗎?
陳社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方式,有人好為人學,而我“為己之學”,如果能夠把“己學”修煉好,那最終也是為“人學”的。 我特別喜歡法國詩人繆賽說的那句話:“我的杯子很小,但我用我的杯子喝水。”
說揚州:
落款都是“揚州陳社旻”
記者:您是靖江人,為何現在選擇定居揚州?
陳社旻:如果說開始,我來到揚州,是因為考入了揚州的學校,並一直留了下來。 到了後來,我就對這座城市,有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並多了一份感情。 這座城市的藍天白雲,亭台樓閣,以及舒適閒淡的生活方式,很是享受。 我一到大都市,心頭總一陣緊縮,一如置身於滾滾洪流之中,裹挾著推你必須向前。 回到揚州,那是一份難得的逍遙。 到目前為止,我生命中三分之二的時光,都是在揚州度過的。 所以都習慣落款“揚州陳社旻”。 我想,如果有來生的話,我還會選擇居住在揚州,因為我想,那時候的揚州會更美。
【記者手記】
門外看人門內觀心
陳社旻,溫暖好客,總有一股讓你抗拒不得的熱情,不由分說,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茗,就已經放在你的面前。 緒壺園內,品茗、觀畫、聽琴、看雲,賞花,或是什麼都不做,就坐在小小的天井中,守一段時光。 門外,是熙熙攘攘的人流。 門內,是靜觀內心的寧遠。
陳社旻直率,直言如今從事藝術,已然奢侈,若無物質基礎,怕是難以走遠。 他禪意,一個個意境深遠的小故事,說來平常,細細品來,意韻深遠。 他笑稱,自己本是學水的,不曾想,卻在這方格墨田中,用手中尖毫,渲染出一片潔淨天地。
【書法同行眼中的陳社旻】
靜心學書耐得寂寞
華人德(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社旻話語不多,常有所思,“吉人之言寡,躁人之言多”,他定能靜心學好書法的。 他還能寫些富有哲理的文章,真可謂好學深思,耐得寂寞。 包世臣《藝舟雙楫》陳論頗高,力倡寫字要“中實”、“氣滿”,但他本人的字沒能夠得上這要求,給人尖弱力怯的感覺。 而社旻的字卻達到了這一境界。 他的小字可作大字看,用筆如錐畫沙,如折釵股,力實氣空,不以怪異欺世,也不以姿媚惑眾,而能耐看久味。
言恭達(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社旻信奉“吟詩必知詩之品,作書須識書之格”古訓,詩書言志,均以境界論。 書之品貴悟不貴解,社旻深諳書道三昧,融冶晉唐神韻,博採明人氣格,“膽愈大心愈小,智愈圓行愈方”。 心以應物,驅遣陶熔,寄興毫端,涉筆成趣。 寫興象之意,求造景之美。 下筆如有神助,率意揮灑,大氣沖盈,神逸像外,別抒樸雅沖淡、沉鬱婉綽風神。 社旻行草,於筆墨縱逸恣肆之中,愈見其意象之精微,返樸之歸真,頗求“逸格”之妙,靈動於智慧,放達於激情,酣暢於氣脈,誠屬可喜也!
張飆(中國藝術報社社長):和社旻的交往中,我看到了他對傳統的熱愛,看到了他臨習碑帖的熱情,體會到他的文化修養,感覺到他真的能夠耐得住寂寞,能夠沉下心,認認真真地在墨海中耕耘。 這樣也許“名氣”小點,收入少點,但絕對有利於藝術創作水平的提高。 所以,我認為,社旻成為一個書界的九段高手,只是早晚的事情。
趙昌智(揚州書協名譽主席):初見社旻其人,木訥寡言。 一交談,像換了個人。 文、史、哲、經多有涉獵,是個飽學之士。 初觀社旻其書,沖淡無奇。 細品味,源於傳統而無陳舊味,貼近時代而無浮躁氣。 曾見社旻書歐陽修“采桑子西湖好”,大有穩泛平波任醉眠,身臨其境之感。 初讀社旻其文,輕鬆自在,無高深態,無玄虛言,卻有真見識在,讀進去才能懂。 社旻已是享有一定聲名的書法家和理論家,依然優哉游哉,不為物累,更為不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