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奇石文化雜談:古人賞石之法

 新浪收藏
“奇石”文化系列雜談之九:
現代社會,奇石文化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大量的人們賞石、藏石甚至是投資、買賣奇石,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則和方法,甚至用現代儀器來檢測各種奇石。 現代許多媒體對此有各種各樣的介紹。 對於賞石的方法,並非現代人的發明,而在古代就有賞石的方法和原則,最早或最著名的賞石方法的文字記錄則是來自宋代的米芾了。
北宋米芾(字元肆),是當時著名的書畫家,也是當時最有名的藏石、賞石大家。 他不僅因愛石成癖、對石下拜而被國人稱為“米癲”,而且在相石方面,還創立了一套理論原則,即長期為後世人所一直沿用的“瘦、透、漏、皺”四字訣。 米芾相石“四字訣”,最早的記載是在宋人漁陽公所著《漁陽石譜》殘本中:“米芾相石之法有四語焉”,即“秀、瘦、雅、透”,到了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在其著《天目》中述:“米南宮所謂秀、瘦、皺、透,大約其體石之變幻奇絕者也。”。 到了明末清初,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在其著《閒情偶記》中述到:“言小石之美者,但在透、漏、瘦三字。”他去掉了“秀、皺”二字,首次添加了一個“漏”字,到了清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融多家學說於一爐,提煉出米芾賞石的四字訣“瘦、皺、漏、透”。 從此,此四字便一直作為米芾相石之訣流傳至今。 “瘦、皺、漏、透”相石四字訣,是我國古代文人幾百年來不斷發展、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而形成的對奇石形式美的一個高度概括論述
由於時代的變遷,供人玩賞的石品的增多和奇石文化的不斷發展,賞石觀念也在不斷探索、更新。 如今,“形、色、質、紋”又成為人們新的鑑評標準。 還有人將賞石歸納為十個字“瘦、透、漏、皺、形、色、質、意、座、名”。 相 信,隨著人們收藏奇石的種類不斷增多,人們的興趣愛好更加廣泛,人們的賞石、藏石方法和原則還將不斷的豐富和完善,越來越豐富的賞石原則和方法,將源源不 斷地被整理成新的文字、圖片資料,甚至更多高科技的手段和科學的指標將出現,如翡翠玉石折射率、密度等,這都將不斷地豐富我國的奇石文化,推動奇石文化的 健康和持續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