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古典家具的燕尾:萬榫之母

 《古典工藝家具》雜誌 
 王秀林 燕尾榫結構,也被稱為萬能榫。 燕尾榫結構,也被稱為萬能榫。 燕尾榫結構,也被稱為萬能榫 燕尾榫結構,也被稱為萬能榫
在明清家具製作中,燕尾結構是不可缺少的榫卯方法。 無論是掛肖還是串肖;無論是箱櫃抽屜還是升斗結構;無論是明扣還是暗扣,都無一例外地充分利用了這一原理。
文/王秀林 採訪/陳盛娥
人物名片>>>
王秀林,故宮[微博]博物院家具修復專家、北京林業大學林業史研究室研究員、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秀林工作室主人。
明清家具堅固耐用,除了選用硬質木材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在於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榫卯結構,不同構件之間的線腳和平面渾然相接,以達到扣合嚴密的效果。 而燕尾這一“萬榫之母”、“異形結構之母”,嚴謹、牢固,還富有裝飾作用。 它不僅僅是體現於建築上,更體現於明清家具裡,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態而言,可稱得上是“偉大之母榫,萬物之合協”!
記者:在明清時期,燕尾結構就被匠人充分發揮。 比如大木工的房屋木架上、升斗結構等等。 那麼,燕尾結構到底是怎樣由來的呢?
王秀林:這裡要說到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魯班爺接受了一項關於建立一所風水亭的任務。 魯班爺當時想:“現今已經建造了這麼多亭子,我應該建一座別有風格的!”三個時辰過去了,還沒有想出更好的建築方式,卻已至晌午了,魯班爺的妻子就特地為他做了一條整魚,用筷子的一頭扎進魚嘴另一頭托魚尾將這條魚放在盤子裡。 魯班爺看見後,眼前一亮,大聲叫道:“有了,太妙了!”於是,魯班爺就把小亭子的柱子設計成有兩條魚相對,由一棵柱子分別由魚口相接,魚魚相望,連連有餘。 初步方案訂下來了,但是怎樣連接才更有力呢? 當他進入了沉思時,突然耳邊傳來了小燕子聲嘶力竭的慘叫聲,打斷了魯班爺的思緒。 抬頭看見一隻可愛但已受傷的小燕子掛在了兩根晾鰾的繩子上,魯班爺非常心痛,輕輕地把小燕子取下來。 他發現小燕子的後尾呈八字形的卡在了兩繩之間。 他立刻召喚夫人給小燕子包紮好傷口,放在棉花上,每天照料,直至傷愈回歸大自然。 在這段時間裡,魯班爺從中又受到啟發,由此就萌發了用燕尾方式連結兩條魚頭部的想法,使之更有豎勁和抗衡力,而這一結構方式被他命名為“燕尾結構”。
記者:在造型結構上,您十分強調當代古典家具要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以榫卯結構來達到家具堅實牢固的目的。 但是,在若干構件組合的工藝上,仍然存在著怎樣的不足之處?
王秀林:明清時期的皇家御製家具堪為傳世精品,大都是一根料做成的,用材精良、造型優美、做工講究,從結構到裝飾則通過各種形式的榫卯進行組合,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 而有一部分廠家在木材更加珍貴的情況下,製作的家具都是由兩根料相拼而成,只是中間加一道木榫相連接,還有的廠家連木肖都沒有,只是兩根料由粘合劑相拼。 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溫的變化、空氣、濕度的反複變化,再加上兩根木料紋理走相的不同就勢必要開裂。 如果我們用若干個兩頭燕尾的方法將其拼接在一起,就會產生材美工巧的效果。
再比如,現如今,帶托泥的古典家具中,大多是鑿眼或栽木肖使腿與托泥相連。 而宮廷造辦處的家具珍品的結構是由托泥的兩條邊各出一半燕尾,而腿子的下端出梯形榫,在這種家具只上半部組裝好後,腿子與托泥組裝在一起形成合拍燕尾榫卯。 這種結構方式只要托泥不散架,腿子就永遠不會與托泥分離。
記者:作為故宮博物院家具修復專家,您在卯榫結構方面進行了很全面的探索。 那麼,修復老家具時,是怎樣運用這一結構的?
王秀林:榫卯結構在中國的運用具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燕尾榫。 無論是掛肖還是串肖;無論是箱櫃抽屜還是升斗結構;無論是明扣還是暗扣都無一例外地充分利用了這一原理。 在修復古舊家具時,我們也應該以精湛的傳統手工藝為主,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比如,接榫要生根,即在不同的方位採用不同方向的燕尾方法。 這樣的修復增強了接榫的力度,並巧妙地應用好部件的部位,以減少外露部分,以保持老包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