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館探秘唐代牙刷和清代藥房 去博物館探秘唐代牙刷和清代藥房 去博物館探秘唐代牙刷和清代藥房
你知道最早的牙刷是楊柳條嗎? 你知道古代牙膏的原料是什麼嗎?
你知道古代傳統藥房的模樣嗎?
如果不走進去,還真不知道成都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內收藏了種類如此豐富的藥物標本和醫史文物。 作為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教學基地,在這裡,你會發現:中國最古老的牙刷產生於唐代,四川保存最多;想看原汁原味的古代藥房,可能也就成都才有了……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
始建於1956年,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醫藥科技類博物館,也是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教學基地,包括醫史館、中藥館、人體奧秘館等,展出有各種醫史文物、古醫籍文獻及藥物標本等。 目前已經接待了數万名參觀者,成為西部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展示和傳播中心。
亮點1
唐代牙刷
骨頭作柄,鬃毛作刷
一根10多厘米長的棕褐色小棍,外形扁平,上寬下窄……如此不起眼的展品,你絕對想不到它其實是把唐代牙刷。
這把牙刷由骨頭製成,雖歷經數百年仍然圓潤光滑,一定曾是主人的常用之物。 牙刷旁擺了個民國時期的漱口杯,刷頭部整齊排列著6對圓形植毛孔,曾是插刷毛用的。 “刷毛通常由動物鬃毛等製成。”
1984年在指揮街出土
博物館的伍秋鵬老師曾對這把牙刷有詳細研究:1984年發掘成都指揮街唐宋遺址時,從唐代灰坑中出土了4把牙刷,其中2把保存完整,後由成都市文物考古所調撥了1把給成都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目前為國家3級文物。 這把牙刷有力證明了,古代植毛牙刷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這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牙刷了。”
晚唐時期,人們還把楊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
宋時牙膏是真正中藥配方
牙刷在古代被稱作“刷牙子”。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諸色雜貨”記有:“鏡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還提到“凌家刷牙鋪”、“傅官人刷牙鋪”等專門銷售牙刷的店鋪,這說明牙刷在南宋已經成為了很常見的生活用品。
在明初所編《普濟方》中,“牙齒門·揩齒”記有古人刷牙方法:“每用刷牙子蘸藥少許,刷上下牙齒,次用溫水漱之”,與現代人刷牙並無不同。 其中提到的“藥”,也叫做“揩齒藥”、“牙藥”、“牙粉”,也就是古代的牙膏。
揩齒藥由各種中藥配製而成。 在北宋末年的《香譜》中,收錄了十幾個揩齒藥配方,其中提到的配料包括沉香、檀香、龍腦香、麝香、青鹽等,最後還需以熟蜜調成糊。 可見其同樣有清新口氣的作用,且製作講究之極。
亮點2
清代藥房
台櫃齊全,再現古藥房
門口掛著“步景堂”的匾額,裡面是齊腰高帶拐角的藥台,再往裡是近2米高的藥櫃,上面滿是小抽屜,櫃頂擺著藥王像……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內,保存著一整套清代藥房用具。 站在這“步景堂”前,似乎又能看到古時藥房裡忙碌的場景。
整套櫃子由楠木製成,雕刻簡樸具有川西特色,歷經數百年仍然堅固耐用。 “這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一套清代藥房用具。”博物館負責人陳丹介紹,這套東西來自清代中期,是博物館的老館長20年前在崇州發現的。 “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老館長正四處搜尋相關藏品,在崇州一家叫'保泰和'的藥店發現了它們。”得知博物館想收藏,藥店大力支持;為了表示感謝,博物館另外打造了一套新的送給藥店。
藥房有三寶,石獸是標誌
藥台上擺著三件東西:一個硯台、一個算盤及一小尊石獸。 “它們可是藥房三寶。”博物館老師、中醫文化研究專家譚紅兵說,古代藥房的櫃檯上,都必須擺放這三件東西。
譚紅兵說,硯台和算盤都是計價用的,而這石獸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石獸叫藥獸,傳說藥王孫思邈採藥時,都會帶一隻小獸幫他試藥。 小獸全身透明,吃下草藥後,能看見藥物在經絡中的走向。 “古代藥房都會在櫃檯上擺一隻藥獸,以表示店內的藥材貨真價實。”
除此之外,藥房裡還掛著很多牌匾,有的寫著“高麗人參”,有的寫著“虎鹿龜膠”……譚紅兵說,這套匾共有20多幅,是博物館從全國各地蒐集來的。 “它們就相當於現在的醫藥廣告!”
看病兼開藥,解百姓之憂
拿著坐堂大夫開的藥方,藥房伙計打開藥櫃上的一個個小抽屜,抓取中藥材。 櫃檯上鋪著一溜四方紙,那是用來包藥的。 伙計抓好了藥,放在四方紙上,扯下櫃檯上懸著的繩子,三下五除二,就拴成一個個紙藥包……在明清時期的藥房裡,這是極尋常的場景。
譚紅兵老師介紹,舊時藥房集看病、抓藥於一體,價格便宜,遍布大街小巷,是人們生活中平常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了藥房,古時還有遊醫,也稱“走方郎中”,他們身背草藥,手搖串鈴,遊走於街巷間,為老百姓上門看病開藥。 “百姓家聽見串鈴的聲音,就知道郎中來了。”
大約在清代中期,西醫進入成都,傳統藥房才開始改變,一直演變到今天的藥店,譚紅兵說,“形式變了功能沒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