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投資古董鏡頭頗有錢途

 青年報 
製圖 餘儒文 製圖餘儒文
“不要小看這些老鏡頭,確切地說應該是古董鏡頭,它們的升值空間可大著呢。”從事IT工作的何先生是一位攝影發燒友,從高中階段開始接觸攝影,經過近10年與各種各樣的攝影器材打交道,使他發現投資古董鏡頭其實頗有“錢途”,並且從中獲利匪淺。
本報首席記者徐可奇
何先生拿出一枚德國徠卡的第一代Summicron 35mm F2鏡頭告訴記者,這款鏡頭的生產時間是1958年到1969年,如今在相機鏡頭收藏圈內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經典,甚至藏家們賜其“八枚玉”的雅號。 八枚玉是個愛稱,它是由八枚鏡片組成的。 這原本是一個泛泛而指的名稱,世上有八枚鏡片結構的鏡頭也絕非獨此一家,但是隨著這枚鏡頭被漸漸神話,這個名字也基本上被它霸占了。 而何先生在2011年以12500元收購的這款“八枚玉”鏡頭目前市場價大約在21000元,相當於在兩年內漲了近70%。
“古董鏡頭從某種意義上可謂收藏品,哪怕放在玻璃櫥窗內也讓人百看不厭。”何先生又拿出幾款古董鏡頭,只見銀色的金屬鏡身體現出古典的美觀,精巧的光圈環和對焦環轉動起來給人如絲一般的操作感,有的古董鏡頭甚至還專門配有精心雕刻的對焦手柄。
何先生說古董鏡頭與市場上的新鏡頭相比往往個性鮮明,有些型號具有獨到的設計。 雖然鏡頭市場目前主要被佳能和尼康這兩大品牌佔據,但在影像表現力方面與海利亞(Heliar)、布什(Busch)、寇麗尼亞(Collinear)、達戈爾(Dogor)和普羅塔(Protar)等品牌的古董鏡頭相比,還稍顯遜色。
對於古董鏡頭未來的價格走勢,何先生分析第一輪“牛市”是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那時日本和香港、台灣等地區的藏家大舉收集古董鏡頭從而拉高價格;而第二輪“牛市”是在2004年以後,主要的買家是來自中國內地的藏家。
“保養良好的古董鏡頭數量非常有限,而國內的需求卻很大,這是造成古董鏡頭價格一路上漲的主要原因。”何先生認為,而且根據經驗來看,在通貨膨脹的經濟環境下,收藏品的升值空間往往不可限量。 古董鏡頭在設計時只是面向極少數的高端客戶群體,因此在製作工藝上可以用不計成本來形容,所以兼具實用屬性、收藏屬性和投資屬性。 而目前市場上的新鏡頭為了面向大眾市場而需要控制生產成本,因此從收藏價值上來說根本無法與古董鏡頭相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