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書畫的鑑賞,歷來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尤其是鑑定中國古代書畫,更是舉世聞名的“老大難”。 香港學者林霄提出了“以筆跡學方法重鑑祝允明”設想,並付諸於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林
霄說,“祝允明大概是500年來被誤讀最深的偉大書法家。晚明贗品氾濫,'俗手'的偽作誤導了人們對他的歷史評價。”困難雖然很多,但林霄很有信心,“現
今時代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候都有利於重新清理歷史疑案。因為圖像資料豐富,有許多古代藝術家的作品可以也需要重新鑑定,祝允明就是其中一位。”
關於祝允明的書法真跡標準,台灣學者傅申先生在《祝允明問題》一文中使用了三種建立真跡標準的方法:第一,祝允明作品有同時代人的題跋,且書於同一張紙上,或有同時代人的騎縫章。 當然,同時代人的筆跡當無疑義。 第二,祝允明的題跋,題寫在其他人的作品之上,並且前後有同時代人題跋互為印證,而且是書寫在同一張紙上,或者有同時代人的騎縫章鈐於另紙之間。 第三,有同時代人所刻的碑帖為輔證。
在此基礎上,林霄又加上第四種方法,當發現有兩件以上作品不同,卻有著幾乎相同的跋文、署款,並且相同的書寫日期,此必有一偽或者皆偽,以書法水平高者,而且題款內容與實際狀況相符者為真跡,有不相符之“硬傷”者為偽跡。 偽書的確認,同時也反證了真跡。
林 霄為我們描述了“筆跡鑑定學”的工作步驟:第一步,鑑定作品紙張、筆墨是否符合時代標準;第二步,鑑定書寫內容是否符合文學性以及描述的真實性;第三步, 檢視書法的佈局章法、書寫速度是否與標準相符,並檢驗是否有偽裝性筆跡;第四步,取待鑑定書法個別單字或字組,與標準件中“高價值特徵字”進行比對。 找出真偽兩組標準的特徵字,就可以判定部分待檢視作品。
關於祝允明的書法真跡標準,台灣學者傅申先生在《祝允明問題》一文中使用了三種建立真跡標準的方法:第一,祝允明作品有同時代人的題跋,且書於同一張紙上,或有同時代人的騎縫章。 當然,同時代人的筆跡當無疑義。 第二,祝允明的題跋,題寫在其他人的作品之上,並且前後有同時代人題跋互為印證,而且是書寫在同一張紙上,或者有同時代人的騎縫章鈐於另紙之間。 第三,有同時代人所刻的碑帖為輔證。
在此基礎上,林霄又加上第四種方法,當發現有兩件以上作品不同,卻有著幾乎相同的跋文、署款,並且相同的書寫日期,此必有一偽或者皆偽,以書法水平高者,而且題款內容與實際狀況相符者為真跡,有不相符之“硬傷”者為偽跡。 偽書的確認,同時也反證了真跡。
林 霄為我們描述了“筆跡鑑定學”的工作步驟:第一步,鑑定作品紙張、筆墨是否符合時代標準;第二步,鑑定書寫內容是否符合文學性以及描述的真實性;第三步, 檢視書法的佈局章法、書寫速度是否與標準相符,並檢驗是否有偽裝性筆跡;第四步,取待鑑定書法個別單字或字組,與標準件中“高價值特徵字”進行比對。 找出真偽兩組標準的特徵字,就可以判定部分待檢視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