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洪明刻紅泥獸耳方瓶

新浪收藏

圖1圖1圖2圖2
江蘇南京安然
紫砂瓶多用作欣賞陳設,因此製作極注重泥色、造型與裝飾。 圖中所示的這件紅泥質地紫砂方瓶,通高18.5厘米,瓶體四方,豐肩,瓶身向下漸收,收至底部成正方,上部長頸,中間收束,上下漸放,弧度舒緩優美,瓶口亦呈四方,口沿平展。 肩部左右裝飾銜環獸首,瓶身前後施以陶刻。
有的紫砂瓶除陶刻外還加以彩繪裝飾,這只瓶則單純作素刻,刻繪內容為一詩一畫。 一面(圖1)為兩句詩:“枝涼知鳥靜,風動月依竹”,字體行草,筆勢瀟灑,其實不是筆而是刀,以雙刀刻入,中間刮平,顯得如碑刻一般遒勁,字美,刻也美,令人賞心悅目。 只這兩句詩,讀來便覺有畫面浮現眼前,月夜、微風、竹影、棲鳥……使我記起十年前在揚州的一個春夜,那是參加華東作家采風團煙花三月下揚州,春光明媚中將瘦西湖、雙博館、古運河、個園走了一遭,最後來到寄嘯山莊,也稱何園,我們留在此晚餐。 閉館後,偌大一個園子失了白日的熱鬧嘈雜,花園曲徑,亭台樓閣,山石綠水都安靜下來,敞軒花廳中燈火通明,笑語頻傳。 我是個不勝酒力的人,悄悄跑出門外躲清靜,一出室外,則見月明星稀,寂靜非常。 這樣的情景只在影視裡見過,自己親歷覺得很新奇,獨自行於竹林甬道,心中微微不安,回首花廳中燈光人影,有種不真實之感。 抬頭仰望,只見明月懸於幽藍天際,輕風過處,花木沙沙作響,竹枝紛紛搖動,似有什麼東西出沒其間,想這可是數百年的老宅,不免心慌,便急忙回身返至酒酣耳熱的人群中去了。 都說人類在進化,依我說是倒退,今人作不出古人那樣情致的詩來,五言七言一句兩句,便將所有都說盡了。 這話題扯得有點遠,回來接著說紅泥方瓶。
方瓶上與詩相對的那一面(圖2)刻著兩叢竹,一豎一橫,豎的纖細飄逸,橫的勁挺有力,豎長橫短高低錯落,將瓶面佈局得恰到好處,走刀快而有力,將竹節的張力和竹葉的動感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雖只一幅小品,卻以簡馭繁,風致動人。 竹旁有一行草書落款:洪明寫。 這洪明不是旁人,他正是出身於紫砂世家,深厚功力來自家學淵源的邵洪明。
宜興紫砂陶業有幾大世家,如邵家、范家、徐家、鮑家等,邵洪明即出生於邵家。 邵家這一支最早從事陶藝的可以上溯到明代時大彬的弟子:邵文金、邵文銀兩兄弟。 到了清中期,邵家又出了兩兄弟:邵大赦與邵大亨,兩兄弟都是製壺名人,邵大亨是陶藝界公認的一代巨匠,兄長邵大赦也功力不俗,有佳器傳世。 邵大赦的第三個兒子邵云如自幼喜愛書畫,欣逢良師盧蘭芳悉心指點,日後便操起陶刻這門手藝,他聰慧過人技藝高超,清末時在陽羨紫砂陶業公司既當公司經理,又做刻字先生,晚清民初鼎鼎大名的岩如、北岩、逸然軒主人便是他的名款。 邵云如有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都繼承父業從事陶刻,長子鴻坤,次子便是這方瓶書畫的作者:邵洪明。 鴻坤、洪明兩兄弟在民國時期常與製陶名家合作,作品很有文化底蘊。 自上世紀50年代始,紫砂陶刻界又升起一顆新星,藝名叫做“雲石”,這是任淦庭為自己的弟子所取的藝名,現在很多紫砂器上可以見到雲石落款,所刻很見功力,亦為藏家所喜愛。 這雲石本名邵新和,他的父親就是邵洪明。 邵新和除了雲石這個藝名外,還曾用“邵業”為藝名,其意義就是要繼承和發揚邵家的紫砂陶業。 數百年來代有才人,宜興紫砂陶藝正是在家傳師承中與時俱進,傳承光大。
來源:收藏快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