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端硯投資收藏五大攻略

 新快報 
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雅昌供圖 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雅昌供圖 清康熙松花石雕蒼龍教子鬆花硯雅昌供圖 清康熙松花石雕蒼龍教子鬆花硯雅昌供圖 清康熙松花石荷葉隨形一片清廉硯雅昌供圖 清康熙松花石荷葉隨形一片清廉硯雅昌供圖
新入行者不要指望能撿漏購優質老坑兩三年後或有回報
文/歐忠榮
攻略一:關註名坑

專注老坑、坑仔岩、麻子坑
投資收藏端硯,起點要高。 初來乍到,宜專注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以免分散有限的資金和精力。 經比較分析,不同坑口之間升幅的差別甚大,基本上都是名坑比一般坑口升值快。 買幾件優質的老坑,兩三年後就有不錯的回報;而宋坑要買一大堆,若干年後成批量賣出去,才會有一些回報。
端硯的坑口龐雜,初入行者對端硯的認識有限,什麼坑口的硯石都收藏,容易上當。 只收藏那些特徵明顯、石品好、坑口無爭議的名坑,才不用白交“學費”。 這是一個迴避風險的好辦法。 若干年後,隨著對端硯認識的加深,可以陸續擴大到收藏一些其他坑口的硯石。 甚至可以收藏一些坑口似是而非、石品花紋奇特的“異品”,主要是用來作教材和標本,以提高自己識別坑口的能力。 必要的知識準備,是成功的基礎。
攻略二:購硯“六忌”

硯過大無硯味,硯過小不實用
一忌優柔寡斷。 遇到真正的佳硯,若價格適中甚至稍高於市場價,而自己的經濟情況亦允許,要果斷買下,以免日後追悔莫及。 好的硯台,硯主一般不會輕易脫手,硬要買,老闆就會開出一個高於正常市價的價格,若不是高得離譜,最好還是把它買下來。 好的端硯看潛力,判斷其價值不能僅盯眼前。 品質上乘的端硯,貴一點都值收藏;差強人意的端硯,再便宜也不要貪圖。 近幾年端硯價位再上新高,經常可聽到後悔當初沒買的聲音。
二忌良莠不分,把瑕疵當成名貴石品來追捧。 過老的火捺、過粗的金線、過多的翡翠、過大的黃龍紋以及淚眼、死眼等等,都不值得標榜,有不如無。
三忌貪大或尚小。 硯過大則無硯味。 一般來說,七、八寸至十一、二寸之間的端硯比較適合使用和收藏把玩。 硯過小也不好,雖然精緻,卻不實用,在市場上也叫不起價。
四忌跟風。 看見別人有某種式樣和圖案的端硯,馬上請藝人依樣畫葫蘆仿製一件,無限重複,了無新意。
五忌喜多。 不分優劣,大批大堆地購進石料,本是收藏者,卻做起了商家的生意,失去了收藏本來的樂趣。
六忌盲目追眼。 端硯行內,向有“追眼”、“炒眼”之風,火柴盒大小的老坑碎石,不可為硯,但偶出一眼,輒要價數万元。 須知石品再美,也要生於可實用的硯台上方有價值。 材不相就,眼只堪作標本而已。 其實,石之美者,何須有眼?
攻略三:端硯“三不藏”

優劣各半的果斷捨棄
一是設計製作不佳又無修改餘地的不藏。 一方端硯,雖設計製作不佳,然石質奇佳,尚有“整容”餘地的,還可收藏;設計製作既劣,又因硯石破壞過大而“回天乏術”的,避之則吉。
二是優劣各半的不藏。 硯石是天生之物,本無十全十美,若美中不足,實屬可容忍之範圍。 但“美中不足”與“優劣各半”不同:前者為優明顯大於劣,些小瑕疵相對於優點而言微不足道,可忽略不計;若“優劣各半”,則其優點越突出,其缺點就越“刺眼”。 這類“大善大惡”的端硯,收藏日久,其缺陷就越會成為“眼中盯”、“肉中刺”,讓人輾轉反側、遺憾不已。 到最後,衍成“心病”,只見其缺陷,不見其優點,必欲棄之而後快,以求“眼不見為安”。
三是坑別有爭議的不藏。 端石諸坑,特徵各具,大多可辨。 但亦時有難辨其真面目的,即使專家也會為其“身份”爭論不休。 假若有一塊硯石,既似坑仔,亦似老坑,這時,若按坑仔的價格購買,則無不可;而作老坑購入,則需三思而後行。
攻略四:不要相信好運氣

憑藉時間差就可獲利
收藏者大多有“撿漏情結”,總相信自己會有好運氣,能撿到大漏。 有一位硯台收藏家說,時下誰也不是傻瓜,傻瓜早在當年困難時期就全部餓死了,哪裡還有那麼多漏給你撿?
玩新端硯,能撿漏的機會更少。 最有可能的“撿漏”,是一塊硯石外表上看不出什麼,開料後一看,各種名貴石品俱全! 這樣的機會,不是沒有,而是多乎哉不多也。 老是想著撿漏,套用“賭玉”的做法去收藏端硯,大多數會吃虧。
因此,不要指望撿漏,現在端硯的價格才真正啟動,光憑藉時間差,就可以獲得可觀的升值回報。 以時間和品質換取回報,這才是投資收藏端硯的正途。
攻略五:學會鑑別

任何單一指標不作唯一依據
若要不上當或少上當,有兩個途徑:一是找對一位入門老師,二是自己學習一點端硯常識,特別是掌握識別坑口的本領。
鑑別端硯坑口,切忌僅依賴於某種單一的依據就作出判斷。 如有不少人把五彩疔作為老坑的“身份證”,以為有五彩疔的就一定是老坑。 其他還有以金銀線、冰紋、硃砂斑作為老坑“標誌”的,可謂五花八門。 以這樣簡單片面的認知去收藏端硯,早晚會“吃錯藥”。
端硯石中,很難說有哪一種石品特徵是具有“唯一”性的。 比 如,有五彩疔的坑口:以老坑最常見,但坑仔岩、麻子坑、宣德岩亦偶有;有金銀線的坑口: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宣德岩、朝天岩、冚羅蕉、斧柯東等皆有;有 冰紋的坑口:以老坑為常見,麻子坑、坑仔岩、朝天岩亦偶有;有硃砂斑的坑口: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有凍岩、斧柯東、宋坑等皆有。
總之,不論是石品、石色或石聲,任何一種單一的指標,都不足以單獨作為鑑別端硯坑口的唯一依據。 有些東西,你沒見過,並不等於沒有;暫時沒有出現,也並不等於沒有。 鑑別,應從多個角度、綜合多種方式進行。
觀察

好的作品藏家不輕易出手
■收藏周刊記者趙旭虹梁志欽
從盛放研磨墨汁的器皿到把玩的收藏品,從拍賣雜項到西泠印社特設專場,硯台收藏市場日益繁衍,或趨成熟。 瑞哲軒藝術館負責人周銳表示,兩年前的一方220萬元的端硯,今年已賣到680萬的高價,端硯價格升幅迅猛。 嶺南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楊飛武則表示,真正收藏了好作品的藏家也開始惜售。
隨著時代發展,各種各樣的書寫方式已經嚴重削弱硯台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 對 此,硯台藏家歐忠榮憂心地表示,文人參與硯台收藏確實越來越少,這原因除了社會的多元化發展之外,更多的是我們沒有足夠了解硯文化,如果僅僅把硯台的功能 性看作是主要特性,那未免過於片面,早在唐宋之後,除了硯自身的功能屬性,硯文化更多地體現在文人交流、文學切磋以及銘刻時代信息等方面。
瑞哲軒負責人周銳表示,2007年的時候拳頭大小的老坑出產的硯石,厚度不到2cm,大概2000元,但今年再去找,8000元到10000元都難找,這僅僅是比較普通的硯石。 “如果花紋好一點的,價格一年翻三五倍很正常”。 他表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前年在肇慶看到一方當代大師的硯台作品,大概20cm×30cm,報價220萬元,當時覺得貴,可是今年我再去看的時候,報價已經變為680萬元了。”
嶺南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楊飛武表示,隨著書畫市場的一路走好,硯台作為文房四寶之首,必定水漲船高;其次,老坑或者好點的坑都已經越來越稀缺,甚至封坑了,好的材質已經難找;第三,真正收藏了好作品的藏家也開始惜售,“買的人越來越多,賣的人越來越少,自然就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