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鼻煙壺鑑藏

《收藏》雜誌
圖1 圖1 圖2 圖2 圖3 圖3
瀋陽杜恆偉
鼻煙壺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一度大放異彩。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在當時還是身份的一種象徵。 雖然它遲至明代晚期才由西方傳入我國,但在清代得到了發展,小小的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各種藝術和工藝,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瀋陽故宮博物院因其特殊的歷史原因,館藏有許多清代煙壺精品,值得欣賞、品論。
鼻煙壺原為西方一種用來​​盛鼻煙的器具,簡稱“煙壺”。 尺寸很小,高度一般為七八厘米左右。 明代萬曆、天啟時期由西方傳教士傳入我國,但這一時期的傳世品極少。 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鼻煙壺深得皇室喜愛,大為流行。 為滿足需要,清宮特設造辦處製作煙壺。 從此,中國造的鼻煙壺聞名於世並有出口。
鼻煙壺分為金屬胎琺瑯鼻煙壺、玻璃鼻煙壺、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玉石鼻煙壺、瓷製鼻煙壺、牙角竹木鼻煙壺、剔漆鼻煙壺、內畫鼻煙壺8類,壺蓋有玉、珍珠、珊瑚、寶石、銅鍍金、瓷、木雕等質地和形式。 小小煙壺既可實用,又可拿在手裡把玩欣賞。
玻璃鼻煙壺用玻璃製作的鼻煙壺俗稱“料煙壺”。 清康熙時期,上層社會開始流行吸食鼻煙的時候,玻璃鼻煙壺逐漸興盛起來。 做工最妙的為“古月軒”玻璃煙壺,其次是西洋製作的五色玻璃煙壺。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宮造辦處始建玻璃廠,便開始製作玻璃鼻煙壺。 從《香祖筆記》一書的記載中可知,當時製作了紅、紫、黃、黑、白、綠等單色料煙壺。 雍正、乾隆時期,玻璃製造業達到空前的繁榮,出現了以玻璃為材料的仿翡翠、仿白玉、仿瑪瑙及金星料、藍料灑金等鼻煙壺。 特別是套料鼻煙壺色彩絢麗,深得人們喜愛。 製作套料鼻煙壺的技法有兩種:一是在色料坯胎上滿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種色料之後,在外套的這一層料上雕琢花紋;另一種是在經加熱半熔的色料棒上直接在坯胎上做花紋。 套料煙壺在乾隆時期日臻完美,有套一色、二色、五色、七色、十色等。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黃料淺雕山水人物玻璃煙壺(圖1),通高7厘米,最大腹徑5.5厘米,小口,圓腹,壺蓋為珊瑚製作。 壺正面淺雕山水人物,畫面中遠山近水,一隱士持杖過橋,身後跟隨一懷抱古琴的小童。 人物刻畫生動,畫面疏闊淡雅。 壺 背面雕蘇軾《留侯論》語:“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 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夫子房受書於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下鈐“吳” “印”白文印兩方。
畫琺瑯鼻煙壺畫琺瑯鼻煙壺一般分為鏨胎琺瑯、掐絲琺瑯、畫琺瑯,其胎質有金胎、銀胎、銅胎,還有瓷胎和玻璃胎。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款畫琺瑯煙壺如:
乾隆款畫琺瑯女郎煙壺(圖2),通高5.6厘米,底寬1.7厘米。 壺蓋為銅質鎏金。 壺頸部為藍色裝飾圖案,外腹繪兩位紅發女郎在樹蔭下閒坐,遠處有教堂和山丘。 壺底刻“乾隆年制”款。
乾隆款畫琺瑯嬰戲煙壺(圖3),通高6厘米,口徑0.9厘米,壺腹繪有婦女、孩童共8人。 一側繪有婦人手持食物在餵養小狗,旁有一孩童出神地看著,婦人身後有兩孩童在看書;另一側繪有一婦女手執紈扇,一孩童在婦人身後嬉戲,婦人前面有兩孩童手持花束玩耍。 壺底有“乾隆年制”款。
玉石鼻煙壺乾隆年間,玉石質地的鼻煙壺逐漸佔據主流。 主要材質有翡翠、黃玉、白玉、碧玉、青玉、瑪瑙、金珀、琥珀、蜜蠟、珊瑚、松石、青金石等。 乾隆年間還利用瑪瑙石上的天然紋理,精雕出各種巧妙的圖案。
图4 圖4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瑪瑙雕瓶形煙壺(圖4),高7.6厘米,寬3.6厘米。 肩部浮雕獸銜環紋。 腹部一面刻七言詩:“香煙滿袖稱佳品,瑞氣侵心動愛情。珍賞共推三代器,清高玩品最宜心。”另一面刻七言詩:“天生異寶獻瑤京,雪影霜華分外明。光比隋珠能照乘,價昂趙璧重連城。”
內畫鼻煙壺內畫顧名思義是在壺內作畫,也叫“裡畫壺”或“鬼畫壺”。 內畫鼻煙壺的產生,與高度透明玻璃的煉製、掏膛技術的成功是分不開的。 內畫鼻煙壺大多選用水晶、瑪瑙、玻璃、琥珀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製作而成。 畫家用特製的鉤形毛筆在經過磨砂的煙壺內壁上反畫,用工筆或寫意畫上山水人物、花鳥魚虫,書寫上詩文,從外面看具有國畫或油畫的效果,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有清代周樂元和馬少宣內畫鼻煙壺作品。
周樂元,生卒年不詳,是光緒時期北京著名的內畫壺匠師。 早年原是一位宮燈、紗燈畫師,後轉為專門從事鼻煙壺內畫的製作。 由於其繪畫方面的造詣,轉行後很快成為煙壺內畫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
图5 圖5
周樂元套料內畫蘭魚煙壺(圖5),高6.6厘米,腹徑5.3厘米。 一面墨繪蘭花,題詩:“翠袖輕盈半掩羞,矯矯枝葉托風流。露凝清挹三分白,月染香沉一味幽。玉女渾倚湘水夢,騷人結佩譜新秋。古來名士原同調,雅淡聯芳契可修。”“玉堂仁兄大人清賞”,款署“周樂元寫”。 下鈐橢圓形白文印“樂元”,右下鈐“山陰​​周氏”白文印,另一面繪6尾五彩金魚游戲於水草之間,題“壬辰冬月寫於京師藕香壘”,下鈐白文印“元印”一方。 可知這是周樂元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創作的作品。
图6 圖6
周樂元水晶內畫煙壺(圖6),高6.6厘米,寬3.4厘米。 一面繪兩孩童在樹下踢球,即滿族“踢形頭”遊戲。 孩童梳著滿族“一塊瓦”髮型。 另一面繪一老翁船頭垂釣,落款“壬辰仲春仿南田老人大意於京師,周樂元”,旁有兩方白文印章。 這件煙壺是周樂元於光緒十八年仿惲壽平筆意而繪製的。
馬少宣(1867~1939年),回族,是京派內畫鼻煙壺大師,活躍於光緒年間。 據傳曾為皇室御用畫匠。 內畫技藝高超,與周樂元、葉仲三齊名。 其作品特點是書畫結合,相得益彰,書法工整嚴謹,功力頗深,繪畫多以人物為題材。
图7 圖7
馬少宣水晶內畫煙壺(圖7),高6厘米,寬3.2厘米,厚1厘米。 小口,直頸,垂腹,壺身呈水滴形,小圈足。 壺正面繪一老者釋擔歇息,所挑花籃中花卉繁多,上題“息肩圖”,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另背面行書:“百般幻影隨揮灑,翻笑滕王太認真。”楷書:“觀花匪禁著手成,春生氣遠山流鶯。”落款“比鄰作於京師,丙申仲春,馬少宣”,下鈐橢圓形白文印“少宣”。 應為馬少宣於光緒二十二年創作的作品。
瓷製鼻煙壺煙壺以瓷製者最多,從康熙朝直至清末均有製造,而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製最佳。 康熙時期首先燒製的是青花瓷鼻煙壺,用的是珠明料,色彩明快,今存甚少。 雍正時期燒製有青花釉里紅鼻煙壺,所燒的漿胎青花鼻煙壺也較有創意。 乾隆時注重立體感強的琺瑯彩鼻煙壺,成就蓋過青花。 嘉慶時官窯青花鼻煙壺產量不多,以奇釉青花為貴,但比不上那時的雕瓷鼻煙壺那麼出色。 道光時大多是民窯燒製瓷鼻煙壺,數量較多,側重粉彩,然不少青花色澤飄浮,厚薄不勻,釉與胎體結合不緊。 自嘉慶至咸豐、光緒期間,造型、紋飾和題材等大都抄襲前期,具有創意的委實不多。
图8 圖8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嘉慶款粉彩開光詩畫煙壺(圖8),壺身為扁圓形,高6.2厘米,腹徑5×2.8厘米。 膠邊紫紅地粉彩花卉。 口、腹、底均描金。 壺正面繪花卉,背面隸書詩一首:“薄縠(hú,有皺紋的紗)輕綃麗午風,畫堂人靜暮春融。重門難把芳心綰,獨露一枝深院東。”下鈐“乾”“隆”兩方朱文印。 壺底朱色篆書橫款“嘉慶年制”。
图9 圖9
剔漆鼻煙壺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剔紅漆人物煙壺(圖9),通高7.8厘米,寬5.4厘米,附珊瑚蓋。 壺身呈心形,剔雕兩位仙人駕鶴雲間,似在傾談。 人物造型生動,刀法洗練,線條剛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