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文房硯屏的功用與鑑賞

《古典工藝家具》雜誌
清 黃靈岫雕瓷硯山 清黃靈岫雕瓷硯山 清伊秉綬銘南雪齊硯,翦淞閣2013年拍品,成交價368萬元。 (圖片提供:北京保利) 清伊秉綬銘南雪齊硯,。 (圖片提供:北京保利) 清早期 黑漆嵌百寶硯屏 (一對) 清早期黑漆嵌百寶硯屏(一對)
文房清玩百科>>>
編輯/劉曉木
硯屏小百科:硯屏是放在硯端以擋風塵的用具,形狀如立於案頭的小插屏,為玉石、陶瓷、象牙、澄泥、漆木等原料製成。 其首創於宋代,流傳至今的硯屏,則以觀賞用的居多。
硯屏的發展與使用
在宋代,就有了跟硯屏相關的記錄。 宋文人的《洞天清祿集》中記載:“古無硯屏,銘硯多鐫於硯石底部和側面,蘇東坡黃山谷始作硯屏,硯銘既勒於硯,又刻於屏,黃山谷有'烏石硯屏銘'”文中說,蘇東坡與黃山谷(黃庭堅)就是硯屏的創始人。
硯屏是擺設的觀賞性小型屏風,故江南又稱台屏。 關於硯屏的作用有很多說法,一說是放在硯台的前面用於遮擋風吹,防止研磨的墨汁乾涸。 還有一說是古人坐在書桌前讀書寫字,硯台裡的墨汁折射日光或燭光,容易晃眼,所以要用一塊小屏風障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後來隨著時移世變,硯屏的功能性也逐漸模糊,最後轉化成為了一種專門用於擺設觀賞的工藝品。 從強調功能性家具轉向陳設性家具。 至清初期,已經慢慢演化成桌屏。 除了畫案,也陳設在條案等處,供人欣賞。
硯 屏通常是用木頭或竹子做成框架,鑲嵌雲母石、大理石一類帶有紋理的美石,或者用石頭或竹木的底板,在上面雕刻出人物、山水、花鳥、風景等傳統題材圖案,然 後鑲嵌在框架座內,便成為文房珍物,它與宋人的石癖自然密切相關,而追求繪畫的水墨韻味也是形成這種欣賞趣向的原因之一。
其它硯類文房用品簡介
硯床(硯匣)
古人云:“硯無床,不稱王。”其意是說一方佳硯必須配製好匣,硯放於文房書齋,久遠流傳。 在東漢時始有盛放石硯的漆匣和獸形鎏金銅盒的製作;梁陳時始有琉璃硯匣的製作;明清時製作更為講究,多以優質木材而為之。 明屠隆《考盤餘事》中載:“硯匣以紫檀、烏木、豆瓣楠及雕紅退光漆者為佳”。
硯匣具有美的觀賞價值和堅固的實用性,起到硯的保護映襯作用,使匣“與硯同壽”。 匣與硯的造型和諧統一,硯匣的材質以紫檀、紅木、花梨、雞翅木、金絲楠木為上,依硯的外形相應製成硯匣,硯匣的雕刻不可繁雜,雜則喧賓奪主,硯匣的子口要吻合嚴密,啟蓋靈活,使用方便。
古代木質硯匣大多為優良木材製作,如紅木,紫檀,黃花梨等。 其硯匣之內壁還塗有漆數層,防止墨汁水分的蒸濡,使硯匣脹裂。 古硯匣因年代久遠多有破爛和損壞,對於此類硯匣可採用匣外配匣的方法,以此對古硯匣進行收藏。
硯山
硯山與硯屏皆起於宋人的愛石,此是由愛石而分出的文房二事。 唐代已有士人的湖石之好,但到了兩宋,案頭山石才成為風氣。
宋以前,硯材的選擇並不十分嚴格,普通是陶硯。 硯的造型依然是很少雕琢的古樸,線條簡練流暢。 硯山卻是硯的別一種,其實該說它本來就是“山”,硯則不過是兼職。
疊山硯的出現應該追溯至唐朝。 皮日休《太湖硯》雲:“求於花石間,怪狀乃天然。中瑩五寸劍,外老千疊蓮。月融還以洗,雲濕便堪研。”這硯如山石盆景一般。 故宮藏 “唐十二峰陶硯”便是參照。
南唐三十六峰石硯山則是小巧的天然疊石,因此更有咫尺大千,天然人工之奇。 米芾《硯山》詩所謂“一塵一具界”所贊是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硯台(石)也兼插筆功能,是漢唐以來的傳統。 如唐辟雍硯,邊緣處做出兩個插管,兼作筆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