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漢代彩繪青銅器見證民族融合

收藏快報
圖片資料 圖片資料
陝北榆林市相鄰的府谷、神木、榆陽三縣境內,先後幾次出土有漢代彩繪青銅器,除了神木縣店塔出土的彩繪雁魚燈和府谷縣新民鄉出土的漢代彩繪鳳鳥紋銅扁壺和彩繪青銅鼎以外,2010年,榆林學院陝北歷史文化博物館又徵集到一組榆陽區古城灘出土的漢代彩繪青銅器。
這組彩繪青銅器,與府谷縣新民鄉出土的漢代彩繪鳳鳥紋銅扁壺和彩繪青銅鼎相比,無論是造型、風格、繪畫技藝還是當時的用途都極為相似。 件件通體施彩,明艷華美。 用紅、綠、白、黑四色描繪而成。 祥雲瑞獸,流行其間。 彩繪青銅壺上寓意神聖、祥瑞的上天神獸——龍,被描繪得剛勁高昂、尊貴莊嚴。 彩繪青銅人形三足洗底部的三個胡人,則是濃眉大眼、鼻樑高挺,身著胡服、腳穿皮靴,兩手插腰、共頂一洗。 這些圖案,真實地再現了漢代陝北邊塞地區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衝突與融合。 從這組漢代彩繪青銅器可看出,漢代陝北上層人士當時享有的尊貴、富裕生活和極為講究的陪葬習俗。 同時,也可看出,這些彩繪青銅器的製作目的一開始就很明確,作為明器,除體量嬌小外,只作器物的造型,不鑄紋飾。 由於明器放在墓葬不動,手不經常觸摸,不易掉色,所以,在素面青銅器上用礦物顏料彩繪上需要表達逝者後代祈願的內容即可。 這樣,一方面不需花費那麼多工時在鑄造陶範上雕刻飾樣,另一方面可降低鑄造青銅器的難度。 漢代人雖然“事死如生”,看來,還是生死有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