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談陶瓷熨斗和虎子(圖)

 文物天地 
西晉青釉虎子1964年南京永寧二年墓出土 西晉青釉虎子1964年南京永寧二年墓出土 東晉青釉龍形提梁虎子1951年安徽蕪湖市出土 東晉青釉龍形提梁虎子1951年安徽蕪湖市出土 清道光青花熨斗 清道光青花熨斗
楊靜榮
有收藏愛好者對央視《一槌定音》清代陶瓷熨斗提出質疑,認為應是虎子。 之所以產生這種誤斷,主要是對陶瓷工藝學造型設計和民俗學的常識缺乏必要的了解。
先說虎子,其用途有兩說,一說是溺器,一說是水器。 後者是考古工作者根據墓葬出土時虎子均擺放於死者頭部位置而推斷的。 《後漢書·獻帝紀》記載:“初令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李賢注引《漢官儀》:“(侍中)往來殿中,故謂之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民俗學資料證明,虎子也俗稱“夜壺”,一直沿用到上個世紀,男人睡覺時擺放於頭部,主要是為了拿取方便。 虎子質地有金屬、漆器、木器、陶瓷等多種。
陶瓷虎子在東漢墓中就有出土,到六朝墓葬出土最多,造型品種變化多端。 東晉時出現扁圓形虎子,到宋代以後,基本以扁圓形為主,一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邯鄲陶瓷公司第五瓷廠還在生產(這個瓷廠主要生產大缸,不但供內需,還遠銷國外,虎子的質地與大缸料一樣,外施黑釉) ,以滿足偏遠山村人民生活所需,造型與宋代定型扁圓形的基本一樣。 虎子是男性小便用的實用器皿,無論造型如何變化,陶瓷工匠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實用功能,所以凡是虎子,其口部直頸較為寬大,均為圓形,而且口部均設在邊緣部位,東漢時略上翹,到六朝時多呈45度斜角,保證了使用更加方便。 宋代以後扁圓形的造型流行,而且變化不大,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實用,其次扁圓形陶瓷可以直接拉坯成型,生產時省工省力,成本低廉,市場銷售有競爭力。 六朝墓葬出土虎子均為陪葬品,多出自貴族之墓,所以造型豐富,釉色純正,做工精良,有的器物還刻有確切的紀年款,歷史、藝術、研究價值均非尋常,多數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主要存於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 南朝出現的扁圓形虎子到宋代以後定型,基本都是實用器,民俗認為它是屬於不登大雅之堂之物,故多使用灰陶、釉陶或缸料燒製,成本低廉,顏色灰暗,不使用時存放於背陰處,盡量不引起人們注意。
熨斗是用來熨燙絲、麻、棉等織物的,其首要功能是需要一個平整的底面。 陶瓷青花熨斗出現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景德鎮,早期作品是正燒,底足無釉,應該是第一代產品。 雖然底足無釉,但是底面十分平整。 不要小看這平整的底面,其中蘊含著陶瓷工匠的智慧與汗水。 因為陶瓷材料的特殊性,要燒成像平板似的底足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是虎子,底足可以做成圈足、臥足或者支足,既好燒又可以減少廢品率,成本低廉。 但 是熨斗需要平整的底面,陶瓷工藝發展到乾隆時期日趨成熟,可以燒造出平整而不變形的底面,所以嘉慶、道光時才會有陶瓷熨斗的出現,而熨斗的使用功能,又迫 使陶瓷工匠不得不採用平燒這種費工費力的成型方法,製作時需要先做好平整的底面,然後將壺體粘結上,類似鑲器做法,成本遠遠高於拉坯成型,而且還要裝飾青 花,突出視覺美感,又增加一道成本。 清道光青花熨斗是第一代產品,底面平整,青花畫法嫻熟,青白分明,視覺效果耀眼,與熨斗的使用功能相符。 第二代產品到光緒時改進為立燒,底足有釉,光滑平整,使用時更加方便,而且成本低廉,造型與前期產品基本一樣,只是前端呈三角狀,更接近現代熨斗造型,美中不足之處是立燒圈足裸露在外,美感略顯不足。 第三代產品出現於上個世紀前半期,造型又有變化,灌水處增加了蓋,避免使用時水溢出,這種熨斗直到解放初期仍在生產。 第四代產品與電氣相結合,只是底板為陶瓷的,都無釉,以金屬陶瓷為主,現代還有納米陶瓷等多品種。 第一代產品和第二代產品容易被誤認為虎子,尤其是第一代產品,底足無釉,更容易成為誤解的理由。 其實在陶瓷實踐中,只要在燒造前精心修坯或者用濕布仔細擦洗,燒造後,即使無釉,仍然可以達到光滑平整的工藝要求。 傳世的第一代陶瓷熨斗,底部使用痕跡均十分明顯,底面雖有包漿,甚至看上去粗糙,但是仍然平整,用手摩挲感覺十分滑潤,完全可以說明它們的實際使用用途。 陶瓷熨斗口部直頸較小,基本都是直角,也有的做成方口的,與虎子的實用功能截然不同。 清 代中晚期,宜興地區也開始生產紫砂熨斗,張捷先生在《文物鑑定與鑑賞》2012年第2期著文介紹一款宜鈞釉紫砂熨斗:“這款紫砂'盤奎'熨斗,總長28厘 米、高14厘米、底寬13厘米、手柄長4厘米、蓋紐長3厘米。上部中央蓋紐周圍有凸起的浮雕花卉紋飾。胎體段泥呈暗黃色,手柄紅泥呈深紅色,胎質細膩,釉 面溫潤,質感透亮,釉面有自然形成的網格紋和若隱若現的蛤蠣光。熨斗的上部中央有一個帶旋蓋的口是用來灌注熱水的,熨斗就是靠熱水傳出的熱量來熨燙衣 物。”說明清代中晚期流行陶瓷熨斗是不爭的事實。
過去的古玩行教授學徒時生怕學徒搞錯,一再告誡:“熨斗叫虎子,生意難盤活。”陶瓷熨斗在熨斗發展史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最大的優點是不會燙燒衣物,其次是成本低廉,曾經在中國流行將近200年,需要後人認真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