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景德鎮博藝陶瓷亮相馬連道

新浪收藏 
現場展出的青花茶具 現場展出的青花茶具 現場展出的瓷板畫 現場展出的瓷板畫 景德鎮文化活動現場嘉賓剪彩 景德鎮文化活動現場嘉賓剪彩
新浪收藏訊2013年5月23日,景德鎮博藝陶瓷與茶油文化活動在北京東方紫荊茶城隆重舉行。
北京書法協會秘書長郭建軍、北京音像大廈總經理殷世全、贛森總經理顧白南、博藝總經理余華和景德鎮徐靖、劉中榮、林正茂、佔昌贛、鄧幼堂、程建平、張萬蓮等七名工藝美術大師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動。
現場展出的景德鎮博藝瓷器不僅豐富多樣,且造型精緻。 青花茶具將傳統文脈與現代審美融於一體的,給人以典雅素淨,盪心滌情之感;粉彩茶具,不論人物、山水,還是花卉,畫面質感較強,皆是線條纖秀,色彩柔和,給人以秀麗雅緻之感。 展廳中,除了展出頗具傳統味道的青花、粉彩茶具之外,還展出少部分當代藝術陶瓷中較為受歡迎的瓷板畫,瓷板畫具有平整光潔之美,陶瓷藝術家汲取中國傳統繪畫精髓,可隨意揮毫,成為了表達東方審美理想的重要載體,同時也充分展示了瓷畫的審美意境。
據北京東方紫荊茶城負責人介紹,此次景德鎮文化傳播活動,不僅探討了瓷器文化,而且也引進了純天然的野茶油,梳理了茶油文化。 野茶油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其稀有的資源和對人體健康的特殊功效,歷來為皇家指定進貢品,在明清時期尤為盛行。 油茶是一種常綠、長壽樹種,油茶果從開花到授粉到果實成熟需經歷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盡吸天然養分,日月精華,營養價值極高,在民間素有“抱子懷胎”之美譽,堪稱人間奇果。 野茶油樹在全世界唯中國獨有,所以說中國的野茶油就是世界的野茶油,是大自然賦予華夏大地的瑰寶。
此次活動受到北京景源禦坤商貿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這次活動也是其開業典禮儀式。 對於企業來講,推廣自己的產品固然是本身的職責所在,但像北京景源禦坤商貿有限公司這樣將傳承景德鎮文化的使命抗在肩上的企業是比較少見的。 這正是此次景德鎮文化活動的目的,希望號召更多的企業能夠肩負起發展文化藝術的使命,共同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
參加展覽活動的工藝美術大師介紹:
徐靖
1974年12月出生於景德鎮,江西樂平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技師,民建會員。 徐靖從小生活在藝術氛圍濃厚的雕塑瓷廠宿舍大院,懷著對陶瓷藝術的熱愛和對前輩藝術家的景仰,1990年進入雕塑瓷廠學習陶瓷雕塑技藝,在曾山東、何水根等老一輩陶瓷美術家的關心和指導下,進步神速。 所有的汗水和努力在“青春杯”獲得回報後,對陶瓷藝術的熱愛更加痴迷。 同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西省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系統的學習陶瓷美術的理論和藝術基礎。 這一時期除了不放鬆瓷雕技藝的鍛煉外,還努力的學習素描、國畫的基本功,由於學習刻苦,被當時客居景德鎮的揚州著名國畫家陸履峻老師看中,並收為入室弟子,學習青花技藝和國畫,書法和青花技藝。 在跟隨陸老師學習之後眼界大開,在主攻的瓷雕藝術方面,自然而然的融合了中國書畫的格調和青花藝術的雅緻。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追求和理想。
劉中榮
1962年生,江西豐城人,1989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高嶺陶藝學會會員。 日本NHK電視台曾以《亞洲發現》為題,為其作電視專輯,《參考消息》《福州晚報》《景德鎮日報》均發表其陶瓷藝術作品。 個人傳略入編《中國民間名人》《中國專家人才庫》《景德鎮中青年陶瓷藝術家作品博覽》等書籍。 作品青花《魚樂》茶具獲景德鎮第四屆陶瓷美術《百花獎》一等獎,青花文具獲首屆。 景 德鎮國際陶瓷精品大獎賽"三等獎,青花釉里紅"吉慶有餘"獲首屆景德鎮"希望杯"優秀作品展。綜合裝飾"源"獲全國中青年陶藝家收藏精品大獎賽銅獎。《彩 陶紋樣對我創作的啟迪》、《日用陶瓷應注重體現審美價值》《淺談陶瓷產品設計》等二十餘篇論文分別發表於《景德鎮陶瓷》、《景德鎮日報》《中國陶瓷信息》 等報刊
林正茂(林衛國)
1972年生,江西浮梁人,景德鎮珠山區政協常委,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 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1]、中國陶中國工業設計大師[2]
瓷書畫藝術大師、中國輕工業(陶瓷)設計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高級技師、江西省高級職稱系列評委。 景德鎮現代御窯陶瓷藝術館常務館長、景德鎮市陶瓷藝術交流中心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家切會、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鑑藏中國網景德鎮辦事處主任。
師從陶瓷美術家何叔水大師,曾受益於陶瓷美術家付堯笙、翟筱翔、胡紹宇、“天下微書第一人”——謝水林等老師。
景德鎮珠山區政協常委,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書畫藝術大師、中國輕工業(陶瓷)設計師、江西省工藝美大術師、江西省高級技師、江西省工藝美術系列職稱評委。 景德鎮現代御窯陶瓷藝術館常務館長、景德鎮市陶瓷藝術交流中心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叔水。 作品“期盼”被雲南省博物館收藏。 “孔雀”、“鸚鵡桃花”被江西省博物館收藏,“香港明天更美好”、“花開富貴”被英國珍寶博物館收藏。 共獲全國、省、市金銀銅獎五十多項。
佔昌贛
1958年9月14日生,江西婺源人。 1981年考入江西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江西省陶瓷美術家。 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鑑寶聯誼會會員。
主攻花鳥和修復清代雍正以後粉瓷彩,特別在陶瓷粉彩設色方面得到了很多名師指點,故在後來的作品中將自己配製的多種材質的色料運用到製作實踐中,使其作品風格時尚,前衛,雅俗共賞,給很多收藏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鄧幼堂 又名鄧石。 鄧幼堂室號“借石裔”,1959年10月生,江西新建人,為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藝術瓷廠研究所藝術室主任。 鄧幼堂從小受到父親鄧必浩(已故陶瓷美術名家)的熏陶,1979年開始從事陶瓷美術,1984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主攻釉上粉彩裝飾,尤其是對粉彩山水進行了深刻研究。 鄧幼堂經過二十多年對事業不斷追求,探索,積累,融古人技法於今,將書法、印學、詩情畫意有機地結合,逐漸形成筆法老練,意境深遠的個人風格,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家學底蘊和文人氣度,作品深受國內外陶瓷美術愛好者和收藏家的珍愛。
  程建平
1962年出生於景德鎮。 1977年隨陶瓷名家聶杏生老藝人學藝,1984年景德鎮陶瓷職大美術專業畢業,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
程建平擅長青花裝飾和傳統瓷雕特藝,並兼工釉上彩繪,人物、山水、花鳥,都能表現出獨特的藝術創意,善於吸取各類藝術之長,融入自己的作品。 在註重傳統藝術同時,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藝術形式。 其作品構思新穎,技法嫻熟,具有傳統和現代相融,及古樸典雅,秀拙相蘊的當代藝術畫風。
歷年來,在藝術創作同時,致力於古代陶瓷研究與思考,發表數篇學術論文。 設計的產品獲得多項國家級獎,藝術陶瓷作品曾獲首屆景德鎮國際陶瓷節一等獎,二屆陶瓷節二等獎,多項景德鎮市陶瓷百獎,第四屆祖國頌國際書畫大賽金獎,杭州西博會第五屆、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評比分別獲金。 銀獎。 藝術作品《瓷苑新苗》照片發表在《景德鎮文藝》雜誌。 程建平部分陶瓷藝術作品選送參加國內外展覽。 其論文《畫家知識結構的思考》登載在《江西青年美術文選》一書
張萬蓮
江西奉新人,江西省工藝美術師,1997年畢業景德鎮市職工大學。 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院分院院士。 景德鎮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 擅長古彩花鳥人物,新彩畫釉下綜合裝飾。 作品傳統中見新穎,大膽創新、富有靈性。
張萬蓮老師運用古彩對京劇名段“穆桂英招親”中,楊宗保前往五台山取降龍木時路遇穆桂英於穆家寨的情景,進行畫面講述。 畫中人物衣冠華麗,典型的京劇扮相。 楊穆二人一後一前,楊宗保在後施禮作揖,拘禮、謙和;穆桂英在前背身擺手,果斷的神態中又流露出一絲羞澀。 畫面色彩鮮豔、線條流暢、情景生動,盡顯了楊門名將的翩翩風度和巾幗英雄的曼妙風采,可謂古彩藝術、工筆技法與京劇程式相結合的絕妙佳作。 《西廂記》、《牡丹亭》、《紫釵記》、《白蛇傳》並稱崑曲四大名劇。 張萬蓮老師運用古彩施繪,於相器四面分別呈現四劇的典型情節。 其人物服飾色彩鮮豔,且皆以繡花裝飾,清新雅麗,表現出典型的蘇州地方特色。 在人物的表現上,張萬蓮老師善於用畫筆捕捉典型據情中的典型情景,通過對人物扮相及姿態的設計打造出特色顯明的角色形象。 《西廂記》中的崔鶯鶯和張生,《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和柳夢梅,《紫釵記》中的李益和霍小玉,《白蛇傳》中的白素貞和許漢文,皆栩栩如生,舉手投足間彷彿正深情私語,生動傳神且極富動感和故事性,好似抓拍的劇照,極具情景感染力合藝術魅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