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精品:拙樸質雅宣德爐
香爐是古代一種鼎爐形器物,舊時廟堂裡的香爐大多為銅、鐵鑄成,有些器型較小的香爐是用玉、石、陶、瓷、木、銅等製成。 有蓋的香爐可內置香料,點燃後香霧煙氣自蓋孔中裊裊升騰瀰漫、時聚時散,給人以無限遐想。 最初人們用香爐僅僅為了禮儀,將所穿衣物薰香;也有文人雅士喜歡在書房內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後來無蓋香爐出現,逐漸演變為用於焚香祭拜。 在古代,焚香祭拜時通常用的都是三足香爐,而在漢代前,我國就出現過以陶、瓷、銅、鐵、瓦為材料製成的香爐;到了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的迅速發展,其它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製香爐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製作的巔峰階段。 明朝宣德皇帝在位時,頗愛藝術品製作,為得一精品的銅爐,責成宮廷禦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窯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繪成圖樣。 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宣德皇帝過目,滿意後方准開鑄。 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 宣德皇帝親自監督了整個製作過程,並下令從暹邏國口一批紅銅。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為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 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啟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 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年間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明代宣德年間所鑄的銅爐屬焚香供祀之類,通常用於陵墓、寺廟及權勢之家燒香,拜佛、祭祖神。 明朝在300年間製作了不可勝數的器物,皆屬上乘之作。 宣德爐作為其中的一種,可謂前無所師法,後無能為繼,是我國古代工匠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有爐光怪真異絕,肌膩肉好神清和。窄邊蚰耳藏經色,黃雲隱躍窮雕磨。”這是冒襄先生對宣德爐的絕妙讚譽。 從文獻記載可看出,宣德爐配料嚴格,冶煉精細,一般須經過六至十二煉,這就造成了宣德出品必為精品。 而且宣德爐精妙的著色、內融,使宣德爐看起來黯淡中發奇光。 據史料記載,宣德爐有四十多種色澤,每種皆為世人所鍾愛。 整體說來,宣德爐是中國工藝史上第一次用黃銅所鑄的成品銅器,因其選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樸典雅,故而在當朝就十分珍貴,500多年來一直備受世人喜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