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資料
此面銅鏡現藏揚州博物館,品相極好,是唐鏡中的珍品。 鏡為八瓣菱花形,圓鈕。 其主紋是四個騎士打馬球的圖案,四人姿態各異,或馳馬高舉鞠杖,或回身反手下持鞠杖,或倒騎揮動鞠杖,杖法不同,表現搶球、傳球、帶球等不同的技擊法,人與球之間襯以高山、花卉紋,生動逼真地刻畫出當年在郊外運動場打馬球比賽的激烈場面。 馬球運動源於波斯,唐代傳入我國,深得皇帝和貴族的喜愛。 盛唐時期,揚州的經濟達到了鼎盛時期,人口多達47萬。 唐代揚州是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除東鄰日本使者的來往外,有不少波斯人和大食人,即古代的伊朗人和阿拉伯人,在這裡進行商業活動或定居,促進了中外之間的交流,增進了人民之間的友誼。 馬球運動也是活躍於這一時期。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史上一個繁榮強盛的時代,由於國內政治統一,社會相對安定,對外關係友好,往來交通便利,使得當時在各個方面都有了顯著的進步。 隨著農業生產的興盛,商業、手工業的發達,水陸運輸的通暢,新興起了許多繁華的都市。 揚州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它前所未有的繁榮,有所謂“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的美譽。
唐代交通發達,以長安為中心,構成了一個水陸交通網。 無論從水路或從陸路交通來說,揚州都起著樞紐的作用。 揚州便成了南北水陸轉運的重要中心,特別是南方各地運往中原的物品都必須先在這裡集中,然後由這裡沿河北上。 當時的描繪是:“維揚右都,東南奧壤。包淮海之形勝,當吳越之要衝。闤闠星繁,舟車露委。”朝廷管理轉運和囤積財貨的機關,有所謂“四場” 、“十監”、“十三巡院”,幾乎都設在江淮境內,而以揚州為多。 由於原材料來源比較方便,技術交流較快,揚州手工業的製作生產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出現了大量的工業坊和工場。 《舊唐書·杜亞傳》說:“(揚州)僑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衢造宅,行旅擁弊。”在鱗次櫛比的建築物中手工業生產場所佔了很大比重。 其中銅器的製作,揚州更是獨領風騷,有“鑄鏡廣陵市,菱花鏡中發”、“揚州青銅作明鏡,暗中持照不見影”之譽,是獻給皇家的貢品。 揚州銅器以生產青銅鏡最為著名。 唐時鑄鏡技術達到更高水平,尤以在江心舟所鑄江心鏡最為著名。 《異聞錄》載:“天寶三載五月十五日,揚州進水心鏡一面,縱橫九寸,青瑩耀目,背有盤龍,長三尺四寸五分,勢如飛動,玄宗覽而異之。”唐書關於揚州江心鏡屢有記錄,可見名不虛傳。 據史載,揚州當時確實有五月五揚子江心鑄的百煉鏡,是進奉皇家的貢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