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和田玉原石瑰寶現身京城

 新浪收藏 
和田玉原石擺件 和田玉原石擺件
我國國石的候選者之一的和田玉可謂玉石中的貴族,而如今難得一見的和田玉籽料更是其中的皇室,至少7000多歲的高齡是中華歷史興衰榮辱的見證者,真正是自然與文化的雙重瑰寶!
甌江城成2013春拍日漸臨近,震撼亮相的和田玉籽料原石擺件備受矚目。 古時“不成器”的原石如今已是寶貝非常,今人領會了自然之美的真諦。 甌江城成今春推出的這件和田玉原石擺件,擁有珍貴的灑金皮,而絕非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染色金皮,淺處如銀外包裹著金紗,略深處似雲朵漂浮其上,整體色彩過渡自然流暢,極富和諧之美,實乃大自然妙筆下的精妙畫作。 玉石質地溫潤滋澤,油脂飽滿,靜觀猶如一塊晶瑩的肥肉至於桌上,表面仿有油脂析出,甚至讓人產生能夠從中壓榨出油的錯覺,滋潤柔和之感盡顯,真正是古人所言“溫潤而澤”之典範。 古語說“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知玉是否有瑕疵從其外觀就可知曉,由此便可想這塊寶玉內裡是何等潔淨。 和田玉雖非翡翠一般晶瑩剔透,然而這正是和田玉的柔和之所在,光照時的極佳透感足顯其水靈生氣! 這件擺件未經一絲人工雕琢,流暢的線條,奇巧的造型均出自自然和時間的鬼斧神工。 如此質地色澤均屬上乘、形態自然的和田玉籽料原石擺件,還未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現身過,如此轟動實是再理所當然不過。
說起玉石,中國最有名的當屬和氏璧,《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講述的“完璧歸趙”的故事正是圍繞著這塊“天下所共傳之寶”展開的。 秦昭王派人送信給趙王,希望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 趙國使臣藺相如不辱使命,巧鬥秦王,最後將和氏璧完好無損的帶回趙國。 但是和氏璧究竟是什麼樣子,今天的人們眾說紛紜,且各有各的依據,只是那些歷史記載距和氏璧現世最近的也有百餘年,這中間存在偏差是再自然不過了。 這樣一來最值得一信的應該就是當時人韓非子的記載:楚人得玉璞楚山中(《韓非子·和氏》)。 這裡將和氏璧稱為“玉璞”,可見和氏璧至少是玉無疑,至於其品種,怕是還要學者就緒探究。
那麼究竟為什麼和氏璧能夠“價值連城呢?先來看看戰國時的玉器加工工藝。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古人加工玉已經是必然,戰國時期由於鐵器越來越廣泛的使用,玉石加工有了很大提高,玉器加工工藝流程也完善許多。
首先是開料,採用細鐵絲加沙,加水鋸料的方法,一般用於開片,斷料以及最初的玉件成型。 然後是鑽孔,管形鑽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到了戰國晚期鑽孔不僅用於孔洞的處理,還用到鏤空、掏膛、飾效等製玉工序。 接下來是線條,玉器上的線條大致分為陰線、舊線和線條組合,均由鐵製或較硬的石英岩礦物加工成器雕刻而來。
時間推動著人類對於美的更高追求,玉器加工工藝日益改良精進,但在戰國時期即便工藝再提高,但較後世而言仍是粗糙,尤其是和氏璧現世的春秋早期,璞玉成璧的工藝還處在由春秋向戰國過渡的起點,工藝再精良,也只能是當時粗糙工藝中的精品。 即使在當時是“前無古人”的寶貝也不能說沒有“後來者居上”的可能。 那麼,和氏璧為何如此出名,甚至多次引發戰爭呢? 這裡的歷史原因恐怕遠大於和氏璧本身。
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並言說“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這恐怕是和氏璧“後無來者”的原因。 不過世人顯然忘了,既然是“璧”,就是古代用於祭祀的玉質環狀物,是半徑為空半徑的三倍的環狀玉器,又怎麼可能製成玉璽這樣的大器呢? 況且,秦時的記載也只是說秦始皇用藍田玉造了傳國玉璽。 至於和氏璧怎麼成了傳國玉璽怕是另有隱情。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後世諸王千百年不惜兵戈相向所追尋爭奪的已然不是“卞和獻璧”的原物。
張冠李戴導致的盲目追隨並不是只發生在和氏璧身上,現在“玉中貴族”和田玉也正經歷著這樣的尷尬之中。
和田玉,顧名思義是和田地區產的玉石,不過現代人將這一傳承數千年都未有爭議的名字加上“學術”定義,情況就複雜了,成分一經分析,許多地方的玉石都成了“和田玉”,甚至這個家族中還出現了“洋人”! 不過再怎麼“規定”,和田出產才是正宗,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目前被圖利者精心操作的玉石價格使很多人在懷疑和田玉的價值,這豈不是對和田籽玉大大的折辱! 如今投資者看好玉石市場,大量資金投入其中,卻不管玉石的品質優劣,積壓過甚導致損失,就揚言玉市猶如樓市泡沫,已然不堪一擊,卻未曾細想,真正的寶玉何曾令主人失望過? 和氏璧在成為傳國玉璽之前就已經“價值連城”,而且還是十五座城池,可是現今即便一塊極品中的極品和田玉恐怕也不會有這樣的身價,甚至連“價值連樓”都談不上,可見,如今的寶玉顯然還沒有達到其應有價值。 如此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只有真正的珍品才是投資者所需要的!
和氏璧已然失傳,今人所能擁有的恐怕只能是想像出來的絕代風采,但是甌江城成的這塊和田玉籽料原石擺件卻是眾家可得之寶。 和氏璧之所以得當時人競相爭奪,除去歷史原因,另一主因應是其經過了當時最高工藝的精心雕琢,符合古人的審美觀,就如宋時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雖然是曠世佳作,卻終究是人之畫作。 而已經領悟“天然去雕飾”的珍貴的現代人更看重天然之功,這一點正是甌江城成和田玉籽料原石擺件所擁有而和氏璧永遠也不能達到的神韻與奇麗。 大自然經過數十億年的漫長時間打造的這一件作品,絕不是人工所能效仿的,這也正是甌江城成此次春拍想要展示的主旨——大自然的恩賜。 不過,本就少的和田玉經過數千年開采和古人的審美觀共同作用,這樣的籽料原石擺件更是少之又少了,所謂物以稀為貴,這是亙古不變的,而許多愛玉過甚的藏家一旦得到這樣的精品就不會再出手到市場,如此一想,恐怕這次亮相甌江城成的這塊和田寶玉再次現世定非易事了。
現今人們送給和田玉的“窮親戚”甚至“假親戚”多如牛毛,比如青海料,貴州料,甚至還有俄羅斯料和阿富汗料這樣的“洋親戚”! 它們藉著和田玉的美名身價倍增的同時,也使得和田玉“屈尊降貴”在雜亂的玉石市場“討生活”。 其實換個角度分析,價格飛速上漲的勢頭除了帶動劣質玉石價格跟風上漲之外,也是一種信號:真正的寶玉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了。 所謂的“玉市泡沫”是針對那些“窮親戚”和“假親戚”,真正的寶玉才剛剛迎來早春!
甌江城成在這個“玉市的早春時節”向拍賣市場震撼推出這塊尚未見其踪的珍品和田玉籽料原石擺件,正是要在這縷春風中向真正的投資者和愛玉者們展示什麼才是玉石中的潛力股! 推出這樣的極品寶玉,甚至以兩千餘萬的低於市場價格很多的估價拍賣,或許會得到質疑之聲,但是甌江城成用意只在呼籲藏家和投資者不要放棄對精品和極品的追求!
不過在如今珍品稀缺的情形下惊現這等至寶自然是會有質疑之聲,其實無需辯駁,是商業炒作還是真材實料不是用說的,到甌江城成春拍現場一看自然就見分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