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燒王船

瘟神之祭典,號稱王醮,在臺灣平常為三年、五年或十二年舉行一次。但多數無定期,僅於瘟疫 猖獗之時,由神示意而行之。往時在臺南、澎湖等地,建醮之時,裝飾帆王船,載上王爺神像或其他器物,號稱王船,放流於海或予焚化之俗,頗為盛行,號稱「送 瘟」,眾皆相信,如此做法,將疫厲帶往別方,人民可免遭殃。
    
   
   將船焚化,謂之「遊天河」;送出海上,謂之「遊地河」。臺民相信,倘王船過小或添載簡陋,神意不悅,即不肯為民除疫,故為使王爺心滿意足,必須糜費多金。現在臺灣及福建地區仍有放流王船的習俗。

   離島地區由於形勢險惡,時有海寇、瘟疫等天災人禍,於是將神兵駐防各聚落村界地帶,形成以村廟為中心,五營為邊界,象徵性的 軍事防禦單位。週期性的犒軍儀式,來維持這種超自然的地方民間信仰。
 
  
   澎湖犒軍儀式如下:

1.請壇︰由幾位小法在殿內'主佛桌'前吟唱數段請神咒語,請諸神降臨,幫助小法召請五營兵馬。

2.安壇︰由鄉老或頭家以鑼聲伴隨捧出三十六神將與虎爺至殿外法壇,並擺好祭品。小法們換上法衣,手執令旗走出神殿,在法壇就位。

3.開壇、開鞭、淨壇︰'領令'用蛇鞭與符水將法壇及祭品洗淨。

4.召營:由領令及五名著青、紅、白、黑、黃服色代表五營元帥的小法手執令旗分別在法壇前'跳旗',召調五營兵馬至壇前,清點人數,以擲筊確認各營兵馬都到之後才算完成。

5.犒賞:由領令犒賞各營兵馬,確認來者身份無誤,點將一一犒賞,並下令不准驚擾村民六畜,保佑合境平安。

6.放營:小法們以與召營時相反的位置跳旗,分別在東南西北中央五個方位燒五營靈符,行'五營指',使五營兵馬確實回到各自崗位。

7.收壇︰儀式完畢,由鄉老或頭家隨鑼聲請回三十六神將及虎爺。

  神軍:

   所謂「神軍」,就是指負有軍事或警察任務的將士。天上有三十六天罡的天兵凶神,地上有七十二地煞的地兵惡煞,兩者都被稱為「神將」,而前者則稱三十六「軍 將」。此外還有雜神兵,附屬於主神的王爺或城隍爺等。全軍分成東西南北與中央(五營),各營都有神將負責指揮。中央部隊的中營,有大將軍中 壇元帥坐鎮,負責指揮全軍五營部隊。

小法:
法師的訓練由七~八歲的孩童開始,每次訓練人數以六人或六的倍數為準(有時會訓練一~二個候補者),六人分為東南西北中五營及掌中軍令者各一人;初步訓練完成後的小法僅擔任較簡單的祭儀,如每月初一、十五的犒軍。
1.竹符:內、外營均有。以高約兩尺的竹節剖開而成,其上以硃筆書寫營稱、將領和兵馬數,或僅畫上符文;符頭上包有金紙、紅布或五色布。
2.令牌或石牌:僅外營。為削尖之長形木牌,多立於木架上,其上書有營稱、將領與兵馬數。
3.三十六官將:其形式多是「人首鎗身」,上身為木材雕刻製成的頭部,臉部表情各異,其餘部分為銅枝,分3排或2排,插在特製的木架上,並置放在廟宇的神龕或中案上。
4.紙像:為外營的具象構件,依五方色糊成神像祀之,除了紙像之外,亦有紙馬、紙旗、或紙製涼傘;此類構件多出現在小祠式外營內。
5.五營令旗:通常五營令旗被放置在宮廟中案上的方形小木架中,依照「四隅」的觀念插放。五營令旗均為三角形,旗面上有些會繡圖案與文字,有些則不具圖文。
6.五營首:造型與三十六官將相似,也是「人首鎗身」,面部顏色皆為金色,分別代表張、蕭、劉、連、李五位將領。
7.壺、碗、烘爐、冬菜甕與瓷燒:僅外營有。居民將日常用品作為外營的構件,通常都是做為祭煞用的。另外還有剪刀、尺、鏡符與五方安鎮符,紅瓦,轄營令牌與黃旗等數種。
   就五營與聚落領域的關係,曾光隸認為五營營頭所分佈的位置與營頭「鎮符」儀式所經歷的路線,有別於傳統社會聚落依附血緣.籍貫而形成的甲頭廟 。
   早期人民尚鬼,聚落內屋宅的座落位置,均以五營頭界定領域範圍。隨著時代改變,新建民宅已經超出舊領域範圍,因此藉由改變鎮符路線、增加總營或小營,來滿足其慰藉心理的需求。
暗訪
1.什麼叫「暗訪」,暗訪儀式的過程又為何?
2.為何要舉行「暗訪」,儀式又代表了什麼意思?
3.哪些神明與暗訪有關,又為何有關?

    為了避免惡鬼作祟導致瘟疫,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逐疫傳統。在眾多逐疫的方法中,有一種是透過某個地方村落、角頭的守護神,領有玉皇大帝的御旨,出動五營兵馬 和鬼役進行夜間巡察,驅除邪崇。這種地域性,小規模的夜巡送祟活動,是 值逢災厄的時候進行,氣氛顯得陰森,儀式就叫做「暗訪」。鹿港的執事人員習慣以「王爺奉 旨夜巡」為名,對外通告。巡境、拿鬼、送祟出境一舉完成。浙江台州稱為「收邪」,定期於每年正月18夜晚舉行,為「化龍」儀式的一部份。溫州東獄廟溫元帥 廟會也都有神轎、鬼役夜巡 。

    鹿港的「暗訪」,傳聞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分為「內巡」與「外巡」二種。所謂的「內巡」是指範圍以角頭廟為轄區的單位,一般稱 做「境內」。「外巡」則指角頭範圍以外的區域,非角頭廟主神所轄之區。
    一般「暗訪」的儀式,包含接旨、締天台、犒將三天、排班點兵、夜巡、送草人、排班收兵、繳旨等幾個過程:

1.「接旨」:因為暗訪屬於非常狀況,不能隨便舉行,故需由玉皇大帝派下暗訪的旨意,由王爺領旨,取得暗訪得名分後,才可奉旨夜巡,也代表著儀式的開始。

2. 「締天台」:領旨後馬上架設「天台桌」,上面擺著「恭奉玉旨牌位」、香爐、鮮花與果品,此一過程稱為締天台。天台桌的設立,是具體的呈現領旨王爺的名 分和資格。因為在整個儀式過程中,「天台」是代表著玉皇大帝監督整個活動過程的臨時辦公室,凡事都須在這裡請示或報備。

3.「調營犒將」:法師調營犒將,以準備捉拿邪崇,並加以圍剿。

4.「排班點兵」:排班由班頭依次向天台、正殿、正駕敬神上香,宣佈王爺奉旨夜巡,號令所屬兵將領命。排班的部分明示夜巡的名分來自上天的降旨、夜巡的主角與協力者,王爺的兵將由人裝扮,王爺的兵將具體化。
5.「夜巡」:儀式之所以要在夜晚進行,其目的在於造成由陽間轉換成冥界的作用,進而透過人神所組成的抓鬼隊伍,通過巷道,使鬼魂遊蕩者,一一被鬼役抓到王爺轎前。

6.「送草人」:在法事上,最常應用的就是草人替身,事主身上的晦氣、陰魂或鬼崇經過轉換儀式-前後拂拭草人的動作,替換到草人的身上。送草人的地點要選擇在水境,以便草人和金紙一起燒化後,將替身的草人和邪崇經由水府送到陰間。

7.「排班收兵」:主要是確定這場神鬼戰役中傷亡的狀況,以報告上天,班頭宣佈「奉旨夜巡已畢」,等於報告邪崇已被逐出境外了。
8.「繳旨」:意味著儀式的結束,而奉旨的王爺也回覆到其原有的身份與功能,做為地方角頭的守護神。

     在台灣同以暗訪為名,但祭儀主神並非王爺的夜巡活動的,還有艋舺青山宮的青山王以及大稻埕霞海城隍, 於每年聖誕前夕進行驅除性巡境。
     臺北新莊地區,在1912年開始也舉行暗訪。
     鹿港潯海施姓的發源地---福建晉江衙口有一種稱為「咬口」的儀式,由伽藍尊神聯合各境王爺館主神一起舉行。儀式若由王爺主辦,須經由乩童公開說明 王爺乃奉旨行事,先設天台桌於廟前,請天公監督儀式圓滿達成。
     儀式的前奏,家家戶戶需犒將三天,以草人制解晦氣,並豎燈腳。當晚夜巡境內,各角頭組成藝閣、馬隊、舞龍、舞獅、舉火把、點燈,以壓送草人出境 。

     廈門有一項與暗訪相似的除疫儀式活動,當地人稱為「查夜」。過程是由家長持香前導,口中唱著正氣歌,頭家爐主隨神轎、乩童之後分發符令,手裡拿著「祈境平安」的三角黑令旗。,而後為鍾馗、七爺與八爺的神偶, 隨後關帝爺.城隍神轎,而後為善男信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