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清代黃釉浮雕龍紋瓦當欣賞(圖)


圖片資料 圖片資料
湖北武漢 李笙清
  古時的瓦是圓形的陶片燒造而成,主要用於覆蓋屋頂以遮風擋雨防水排水,保護木構的屋架部分.說到「噹」,《辭海》解釋為:「當,底也,瓦覆簷際 者,正當眾瓦之底,又節比於簷端,瓦瓦相盾,故有當名.」瓦當因其所處的位置和作用而得名,為古建築極富特色的構件之一,俗稱瓦頭,是陶制筒瓦頂端下垂的 特定部分,也是屋簷頂端的蓋瓦部頭,起著保護木製飛簷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形制主要有圓形和半圓形兩種,其圖案設計精美,字體行云流水富有變化,融繪 畫、雕刻、書法、工藝於一身.紋飾主要有云頭紋、幾何形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多種.半圓形多用於早期,紋飾以獸面紋為主,後來逐漸向卷云紋等其他 紋飾發展,可謂美化建築的精緻藝術品.
  瓦當的歷史悠久,最早源於西周時期,到了春秋晚期形成較完善的模式,各諸侯國燒造和使用的瓦當種類繁多,且各不相同.秦時瓦當紋飾取材廣泛,以 各種動物形象為主,山峰、禽鳥、魚龜、蟲草皆有,圖案寫實生動.漢代瓦當工藝得到巨大發展,做工精細質樸渾厚,宮殿樓臺屋頂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書,結 字因勢變體抑揚頓挫,後世書家篆刻常模擬瓦當風格入印;除了出現祈福的吉祥語篆體文字,紋飾題材還有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翼虎、鳥獸、昆蟲、 植物、云紋等.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字瓦當銳減,以卷云紋為主.唐代蓮花紋居多,宋時主要為獸面紋,到了明清時期,開始多用蟠龍紋,以游龍為多,或雙龍爭珠, 或回首而望,或游於海濤,或舞於彩云.
  這件清黃釉浮雕龍紋瓦當(見圖),直徑17釐米,厚4.5釐米,一邊緣有少許包漿脫落.瓦當上高浮雕龍紋,異常生動,不但龍姿優美,而且紋飾清 晰,龍鰭隱露,龍鱗片片重疊凸起,雄姿勃發,圓潤健壯,生動活潑.龍頭居中,雙角上翹,眼睛圓睜視前,鼻翼高挺,龍鬚飄拂,騰挪間似騰云駕霧,渾身上下充 滿了力量.龍尾從龍身下穿出,自然舒展,展示出龍紋的柔韌與和諧.前後四隻龍爪上下左右各有一隻,均五爪勁張,彎曲如鉤,張牙舞爪,活靈活現,給人一種兇 猛、威武、氣勢衝天之感.圖案寫實簡明,雖不見云彩,但其盤旋騰飛之態,盡顯風雲變幻之勢,神態天真栩栩如生,富於生氣.器物遍施黃釉,釉色黃潤光滑,釉 面晶瑩透澈,光亮度好,呈色鮮艷.五爪龍為皇室專用,這件瓦當應為典型的清代官造風格,構思巧妙,造型奔放大氣,雍容堂皇,從中可見清代宮殿建築金碧輝煌 的威嚴景象.
  瓦當具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價值,行情看好.對瓦當的收藏,最早的記載是北宋王辟之所著《澠水燕談錄》(卷八事志)載:「秦武公作羽陽宮,在鳳翔 寶雞縣界.歲久,不可究知其處.元祐六年正月,直縣門之東百步,居民權氏浚池,得古銅瓦,五屆破,獨一瓦完.面徑四寸四分.瓦面隱起四字,白羽陽千歲,篆 字隨勢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陽舊址也.……武公之初年,距今千有七八百年矣.武功游景叔方總秦鳳刑獄,模刊於石,置之岐陽憲臺之瑞豐亭,以貽好事 者.」這說明到了千年前的北宋時期,瓦當已成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了.至清代,瓦當更是為藏家所青睞,尤其是紋飾精美、圖案瑰麗、文字雋秀的秦漢瓦當,其市 場價格在乾隆年間就已達到高位.據清代錢坫《漢瓦圖錄》載,在乾隆年間,「長生無極」的瓦當就賣到了10兩白銀一枚的高價.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