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壽山石:悠閒富家翁的心靈恩物


  收藏的熱點,也像3月的天氣一樣多變,今日翡翠,明日沉香.在很多熱點漸次粉墨登場後,福建壽山石依然受人追捧,不斷地吸引一些房產和投資領域的老闆進入,一時間,這山水恩物成了那些悠閒富家翁最知心的夥伴.
   
每一塊壽山石都獨一無二
  談起壽山石,那些愛石者都眼睛發光,語氣激動.這到底是什麼天賜恩物,承天地之造化,對於收藏者產生如此大的魅力?
  福建省寶石協會壽山石鑑定大師陳燕峰為記者講述了這神奇的石頭的源流——壽山石俗稱為葉蠟石,也是中國發現較早的工藝石材,主要用來雕作藝術品.因為產於福建省壽山村,於是順理成章地被命名為「壽山石」.
  
壽山礦脈廣闊而複雜,每個坑脈都有它的特性,往往也有它相鄰坑脈彼此混合的同質性.但礦石中,總是精純的偏少數,雜石佔大部分.所以,選石要循 古人所傳授「印石六德:凝、結、細、膩、溫、潤」作為要件.「凝、結」表示靈氣透出而結實,不堅不脆,不松不軟,易保存.反觀部分高山石,刀感鬆軟,凝而 不結,常需用油保養,則是美中不足.是故選石以「凝、結」為首要條件.
  
此外,壽山石又受到溫度、濕度及時間的影響,產生不透明、半透明或全透明的不同彩石,古人也稱之為石腦或石髓.由於受其成形的空間所限制,故而 體積較小.雖說有取大不易之憾,但溫潤細膩的質地,卻每每使人觸目神馳,入手心蕩,成為愛石者爭相收藏的掌中珍玩.其硬度適中容易受刀的條件,也成了歷來 印人治印的最佳首選.
  熱愛家鄉的陳先生認為,這一切皆拜福建的氣候溫和之賜,才有好山好水來孕育出迷人的壽山蠟石,真是得天獨厚.
   
那些寄情壽山石的大師們
  壽山石的問世,強化了文與藝的結合,進而提升篆刻水平,並賦予印石濃烈的文化氣息.因此幾百年來蔚為一股玩石熱潮,吸引眾多文人雅士及收藏家喜愛,成為文化上獨特而耀眼的一環.
  
陳先生認為芙蓉石的細膩清雅,水坑凍石的凝結清澈,荔枝凍紋路清晰而艷麗,田坑石、都成坑石溫潤高貴,是其他蠟石所不能相提並論的.
  
不過壽山石除了原石好料越來越缺失外,雕刻工藝也是決定其收藏價值的重要因素.隨著收藏泡沫漸起,那些真正的大師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一些媚俗、粗製濫造的作品,作為壽山石的虔誠收藏者,他談到這個話題顯得有些沉重和痛心.
  
本來,藝術上尋尋蹊徑,走走彎路,實屬難以避免之事,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具體到壽山石雕上便值得商榷.壽山石是珍貴石料,且屬於不可再生資源, 開採一塊就少一塊,以其作為藝術創作探索中的實驗品,本已可惜.假如再將這種不成熟的探索僅為迎合市場而批量化製作,便不僅是可惜,而是浪費了.壽山石雕 並非要墨守成規,創新是必要的,而且歷史也證明了壽山石雕一直在發展創新,從未止步.但這種創新要建立在認識傳統、瞭解傳統、將材料特性與審美文化融會貫 通的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做到以心役物,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
  
真正愛石者,不宜只重視當作商品炒作為目的的精品,忽略了其他品級石的保存,甚至任意踐踏,實有失玩石的真實意義.
  
在市場中,郭懋介、陳達、林文舉等藝術家富有傳統文人氣息的雕刻作品受到收藏家的重點關注,收藏家也樂於在郭功森父子、石癲、石痴等藝術家的作 品中體會古典美學的韻味,而像潘驚石這樣有著紮實基本功的藝術家嘗試以獨特的技法表達自己對傳統美學的解讀,也得到很多藏家的喝彩.
  
或許這種由精緻向雅緻的轉變在較短的週期內觀察變化並不明顯,不過這一潛移默化的影響,對藝術家來說,不僅作品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品質有了跨越 式的提升,同時這也是建立自我藝術理念、完善自身創作體系和風格的契機;對於收藏家來說,收藏或許不再單純為了投資,而是逐漸轉化為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 與附庸風雅無關,這是一種境界的提升.
  
富豪湧入半為投資,半為興趣
  收藏人張笑是一個鋼材商人,他第一次與壽山石結下不解之緣,竟是在遠離福州千里之外的風景名勝——武夷山,當他們一行人興致勃勃地走下天游峰時,路邊亭子裡的精美壽山石雕吸引了他的眼球,美景加美石,真是美不勝收,一下便將四個銀裹金汶洋收入囊中.
  
回到福州後,他開始著迷於壽山石,逛藏天園、特藝城、花鳥市場成了週末休閒、度假的一種獨特方式,對壽山石瞭解愈深,愛之則愈切,常常會茶飯不 思,陶醉於其間,甚至夜間如廁,都會拐到另一個房間去撫摸一下心愛的石頭,就像情人眼裡的西施,百看不厭,百愛不膩,如痴如醉,陶然其間.一旦沉醉其中, 便將所有的煩惱、憂愁,勞累等統統拋置腦後,收穫的是那種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的確,很多房產、金融等行業的大商人開始將資本湧入這個領域.熱錢會不會稀釋壽山石的收藏質量?陳先生還是有些憂心,不過他依然堅信每一個壽山 石精品都是不可複製,更多的收藏者是為了興趣愛好,確實能讓凝思靜氣,彷彿心靈有了歸色,精神得到了撫慰.可以講,這名石確實是一些已經功成名就的悠閒富 家翁們的心靈恩物.
  
壽山石收藏家和投資者對於壽山石的審美正在飛速的進步,整體來看,現階段古典審美取向的復興成為大的收藏趨勢,受需求的影響,目前壽山石雕創作的整體藝術風格正處在由精緻向雅緻轉變的過程當中.
  
與玉器相比,壽山石的歷史還不夠長,但也經歷了若干歷史階段.從宋代用於明器到明代文人用來鐫刻印章,從楊玉璇的圓雕、周尚均的博古到林清卿的 薄意,再到解放後的浩劫與復興,到如今的百花齊放,其發展脈絡、工藝流派始終有跡可循,而玩賞壽山石,去逐漸瞭解相關歷史是一件非常有趣且有益的事.
  
與另一名石青田石相比,壽山石是幸運的.有趨於成熟並仍在發展創新的工藝,也有眾多技藝精湛的從業者,因此得以在當今石雕市場上佔據最重要的席位.
  
壽山石市場自2000年後,資源的稀缺性日益嚴重,尤其2003年非典結束後藝術品市場迎來一輪強勁的牛市行情,各種藝術門類的價格都順勢上 漲,壽山石價格也在這一時期產生巨大的漲幅,市場參與者開始意識到沒有那麼多壽山石可供揮霍了.在資源短缺的制約下,壽山石雕刻藝術整體呈現出越來越趨於 精緻的風格.形成這種風格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雕刻者出於對壽山石原材料的愛惜,常常使用保守的方式突出材料的價值;另一個原因是這一時期市場參與者整體的 審美取向尚未成熟,意識到雕刻藝術的重要性,但並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因此這一時期壽山石雕藝術除了少數作品外,整體上呈現工整細緻但卻缺少韻味的風格.這 一情形自2009年藝術品市場重新火爆之後開始發生轉變,經過多年的市場熏陶,市場參與者的審美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尤其是收藏家的審美和鑑賞能力的 提高,使得他們不再滿足於過去呆板的、千篇一律的工藝品,這一需求的變化促使藝術家開始注重作品的神韻,尤其在2010年秋拍,福建東南舉辦壽山石雕珍品 夜場,將壽山石雕藝術是否具有品位高雅的韻味作為這一專場上拍藏品的入選標準,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市場影響深遠.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