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中秋節》特種郵票,分別為“團圓”、“賞月”、“月為媒”。 圖二:《中秋祝福》專用普通郵資信封 圖三:個性化郵票·團圓
圖四:澳門《中秋節》郵票
圖五:台灣《民俗》郵票·中秋節
圖六:香港《香港節日》郵票·中秋節
圖七:香港《中國的傳統節日》郵票·中秋節
黨玉佔 月到中秋分外明。 農曆的八月月半稱為中秋,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由於秋高氣爽,中秋夜晚的月亮顯得格外澄澈明媚,又圓又大。 因此中秋節的月夜往往是一年四季中最明亮的夜晚。 在我國發行的郵票中,也展現了中秋月色。
2002年9月21日即農曆的壬午年中秋節,中國郵政發行一套《中秋節》特種郵票(見圖一),這是我國發行的第三套傳統節日的系列郵票。 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圍繞“月”進行,因此3枚郵票圖案中都繪有一輪明月。 第一枚“團圓”,中秋月圓,人們把月亮圓滿當作團圓的象徵,把農曆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而中秋節的傳統食物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也像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這枚郵票圖案就是一家老小在明亮的月光下團團圍坐分享月餅共進晚餐時的熱鬧景象;第二枚“賞月”,我國古代有祭月、拜月的習俗,祈求月神保佑幸福長壽,家庭團圓。 到了唐代晚期,拜月逐漸演變為賞月,並由宮廷傳入民間。 這枚郵票圖案表現的是一家三口中秋節賞月的情景,月光下菊花盛開,瓜果擺滿了庭堂,夫妻倆仰望那一輪圓圓的明月,是對豐收的祝賀,也是對來年風調雨順的祈望,更是對家人的祝福;第三枚“月為媒”,中秋節的月亮最圓最亮,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婚姻的大好日子。 民間有“男女婚姻,月老為媒”的說法,成年男女於中秋節夜三更時,在月下焚香燃燭,祈求月老撮合。 這枚郵票圖案表現了在月光下的潺潺小溪旁,一對互贈香袋、互訴衷腸的情人,構成一幅情意綿綿的畫面。 小溪中一對心形魚頭的游魚和小溪旁的兩顆心形的鮮桃正是他們愛情的象徵。
2007年8月30日,中國郵政發行一枚《中秋祝福》專用普通郵資信封(見圖二)。 在藍藍的星空中,一朵粉紅色的如意祥雲浮托著一輪圓圓的黃色月亮,下面附圖是幾間民房的屋脊和幾株黃葉的秋樹,以及“中秋”兩字行書。 這是我國發行的唯一一枚以月亮為主圖的郵資票品。 雖然圖案中沒有出現一個人物,但我們可以想像出在中秋節的美麗夜空下,普天下萬家老小團圓圍坐仰望中秋圓月時的情景,正所謂“天涯共此時”、“千里共嬋娟”。
2013年8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一枚《團圓》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見圖三)。 郵票圖案以喜慶的大紅為底色,中間為一輪金黃色滿月,月上方飄著一抹祥雲,月下方襯托象徵富貴的牡丹花;附票圖案為嫦娥奔月。 團圓是中秋的主題,也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最終歸宿。 因此郵票設計喜慶、熱烈,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直觀地表現了傳承至今的民俗文化。 這枚郵票是專門為滿足人們中秋節前後用郵而提前發行的。
我國港澳台三地郵政也都發行過有關中秋節的郵票,設計元素當然也少不了中秋圓月。 1981年10月1日澳門發行《中秋節》郵票(見圖四),全套4枚,每枚郵票畫面以“秋”字為主圖,分別配以嫦娥奔月燈、葫蘆燈、八角燈和獅子燈,象徵著張燈結彩歡度中秋。 1966年6月23日台灣發行《民俗》郵票,圖案展現的是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的不同畫面,其中第三枚(見圖五)以“嫦娥奔月”代表中秋節。 1975年7月31日香港發行《香港節日》郵票(見圖六),其中第三枚為“中秋節”,圖案是七巧板組合的一幅花燈月明圖,描繪出明亮月亮下的金魚燈,展現出人們手提彩燈,歡度中秋的熱鬧景象。 1994年6月8日香港發行《中國的傳統節日》郵票,其中第四枚“中秋節”(見圖七),圖案以“嫦娥奔月”代表中秋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