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合川雲歸山上方溪寺發現巨型佛字石刻

華龍網 
方溪寺接引殿前的一對古石獅周雲攝 方溪寺接引殿前的一對古石獅周雲攝 巨型“佛”字蘊含禪意 周雲 攝 巨型“佛”字蘊含禪意周雲攝
從合川城區乘車,沿合化路(合川至化龍)朝渭沱方向西行,翻牟山,過方溪老街,一座溪水環繞的小山突兀在眼前。 這山叫雲歸山,這雲歸山上的古寺,便是古代合州“四大名寺”之一的方溪寺。
從雲歸山腳下車,穿過一片茂密的竹林,沿著一條陡峭而狹窄的青石板山路大約攀登10來分鐘,半山腰處出現一座依山而建的斜山式建築,這便是方溪寺的接引殿。 在殿前空壩上,臥著一“公”一“母”兩頭古石獅。 儘管缺耳斷腿,長滿青苔,而歷經滄桑的古石獅仍不失當年的古樸與雄風。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接引殿右面的一道紅褐色石壁上,有古人鐫刻的巨型“佛”字,該字高約6米,寬約4米,字跡流暢,字跡間蘊含著深厚的禪意,真乃是一幅難得一見的佛家書法珍品。
經過接引殿左邊的一道石梯,登上雲歸山頂。 陽光明媚的山頂,視野開闊,地勢平坦。 東面是寺廟的廚房與寮房,南面是彌勒殿,西面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門口,有合川著名歌賦作家鄧世昌撰寫的一副楹聯。 上聯是:“菩提樹下祥光不盡照環宇”;下聯是:“蓮花台上佛法無邊度眾生”。 大雄寶殿正中,供俸著面目慈祥的釋迦牟尼佛主。
與大雄寶殿相鄰的,是北面的觀音殿。 觀音殿兩側的牆壁上,鑲嵌著兩塊黑色木碑。 左邊一塊為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鐫刻的“方溪春漲、涪江扁艇、龍耳旭日、坐虎松風、石坪秋月、崙石遠眺、天池古蹟、雷霹晚霞”等膾炙人口的“方溪八景”風景詩。 右邊一塊為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鐫刻的《伏虎寺開學業禪堂》碑記。 兩塊木碑字跡工整,文筆秀麗,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欣賞價值。
據常住該寺的一位老人說,方溪寺是一塊“石船形狀”的禪宗寶地。 其西南方向正對著一個石鼓一樣的大石坪,當地人稱之為“雷坪石”。 方溪寺與雷坪石一直流傳著這樣四句“謎語”:“石船對石鼓,金銀二萬五。若有人識破,買斷重慶府!”意思是說,石船形狀的方溪寺與石鼓一樣的雷石坪,構成一個精妙絕倫的禪宗寶地,這裡不僅暗藏著不少玄機,而且還隱藏著不少“金銀財寶”。 誰能識破這裡的玄機,誰就能發現這裡的金銀彩寶,誰就能把整個重慶府買下來。
古往今來,方溪寺與雷坪石的玄機至今無人識破,也無人找到這裡的金銀財寶。 儘管如此,方溪寺卻有它悠久的歷史與奇特的來歷。 據有關史料記載,方溪寺原名“雲歸山寺”,初建於唐代。 隨後又在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加以擴建、維修,寺廟規模不斷擴大,僧人不斷增多,“雲歸山寺”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由於“雲歸山寺”前有一條縈迴環繞、由西折東、近似“方”字形狀的山間小溪,當地人稱之為“方溪”。 方溪旁邊的“雲歸山寺”,於是便改稱為方溪寺。
作為合州“四大名寺”之一的方溪寺,也與其他古廟一樣,“文革”中慘遭不幸。 古老的通明殿、大雄殿、觀音殿、祖師殿及大量碑刻被毀。 如今的寺廟建築,幾乎都是最近二十幾年來恢復重建的。 儘管如此,這裡的遊人與香火,依然是那樣的旺盛。 方溪寺的名聲,依然是那樣遠近聞名。 (通訊員周雲)
附錄:
壬戌冬宿方溪寺
【明】文方
百轉煙蘿路轉迷,翠微千丈與雲奇。
嵐根踏斷霜正月,霞影凌空井射霓。
曲屈涪渝隨界遠,縈迴星斗掛河低。
流年如駕驚塵夢,何日蓮花出玉泥?
●文方:明代合州人,21歲登進士第,官至兵科給事中。 因痛惡權臣嚴嵩專權,並時有評論,觸怒於嚴。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被罷官歸里,後奉詔復原官,於赴任途中病逝。
遊方溪寺
【清】劉泰山
偷閒捐俗事,選勝到僧家。
水落溪聲起,山高石徑斜。
村竹迷竹舍,梵語散天花。
相對忘機處,疏鐘下晚霞。
●劉泰山,字鶴坪,號硯農,清代合州人,乾隆年間貢生。 因屢赴鄉試不第,畢業執教於鄉間私塾。 其詩文多為描寫合川的山山水水,《遊龍多山》為其中之一。
春遊方溪寺
【清】張兌和
方溪無十里,一路入韎霞。
樹老依禪窟,花香近酒家。
古原燒後草,春雨社前茶。
薄暮鐘聲起,回頭山月斜。
●張兌和:字繡園。 清代浙江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人。 以舉人考充內庭教習,集資得知縣。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知巴縣,有治名。 十七年遷合州知州。 十九年知眉州,未滿歲,升寧遠府知府,未九回合州任。 二十一年知達州、直隸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