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華邦《百駿圖》檀香雕件作品賞析

《古典工藝家具》雜誌
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作品:《百駿圖》檀香雕件 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作品:《百駿圖》檀香雕件 《百駿圖》檀香雕件局部 《百駿圖》檀香雕件局部
《百駿圖》檀香雕件是華邦歷時三年才得以完成的一件作品。 5月17日至5月21日,在第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它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的讚賞和認可,並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華邦《百駿圖》檀香雕件作品賞析
文/陳盛娥 圖/華邦
5月17日~5月21日,第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廣東深圳會展中心內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的一萬多家參展企業,及一百多位評審專家參與此次展覽,展品涵蓋家具、文玩、玉器等各門類,應有盡有,頗為可觀。 在 本次展覽中,華邦為了凸顯出獨特的文化氣息,以榫卯結構搭建門面,再透過不同媒介,展現特殊的美感和形態;以精挑細選的珍品展示人前,現場佈置搭配得恰到 好處,呈現一番渾樸有致的古典意境,給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特別是《百駿圖》檀香雕件成為了討論的焦點,受到​​在場眾多行家、藏家的好評和肯定,最後 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而這,再次說明了華邦在當今古典家具藝術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
木雕之美
木雕最早可上溯到黃帝時期或更早時期,木雕魚、髹漆木碗以及一些刻有幾何紋飾的建築木構件。 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曾出土了木雕與木胎漆器。 秦漢時代,木雕以簡練的刀法,刻出生動的形象姿態。 這些表明中國木雕大概有七千餘年的歷史,被賦予了圖騰祭祀、宗教造像的功能。 木雕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案頭文玩、家具裝飾之物。
中國傳統木雕有“外美”與“內美”。 所謂“外美”,則是運用雕塑手法,再現富有生命力的美的形體。 而“內美”則是通過情感表達,讓意義存在於形體之中。 事實上,形體的藝術表現手法有三種,具象形式、抽象形式和融合形式。 而情感表達,則是生命節律和雕塑作品相互融合的過程。
“匠人制器,繩之以墨”,木雕藝術表述著中國傳統思想的知與守。 它 接受和認同文人士大夫的標準,“不執於心,不偏於物。”它遵循莊子《莊子·知北遊》裡所說的“其用心不勞,其應物無方。”它也遵循王弼《周易例略》所強調 的“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出於象,故循言以觀像,像生於意,故循像以觀意。”同時,亦有效仿謝赫《古畫品錄》的繪畫六法,即“氣韻生動、應物象形、 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這就要求作者做到三點:一是對所採用的材料加以感知並尊重材料本質特性。 二是通過藝術構思,以點、線、面組成成塊、形、體,塑造成一種秩序井然的整體。 三是力求達到造化自然的藝術境界,讓觀賞者能夠感通互動。
在當代,木雕作品更多的是展示豐富的情景內容,裝飾題材多為仙人過海、松鶴延年等,將多個不同的人物、花鳥或場景,有機地融於一個場景之中。 它既游離於整體之外,又融匯於整體之中。 這種藝術形式需將多種雕刻手法融會貫通,才能得以完成。
器中有道
傳統木雕是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大部分,華邦也從來沒有放棄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傳承。 此次參展的《百駿圖》檀香雕件就是代表作之一,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木雕文化藝術。
《百駿圖》檀香雕件具有極強的時代風格和文人氣質。 整體比例較大,長2200厘米,寬1550厘米,高820厘米,選材嚴謹,工藝精湛,以清中期以來的寫實技法展現出氣勢磅礴的畫面。 雕件中駿馬足有百匹,不同的深、淺、遠、近,其姿態各異,神采飛揚,氣韻悉備。 馬匹在崇山峻嶺之中奔馳,佐伊松鶴與之相組合,有馬到成功之意。 構思嚴密,蒼勁老辣,惟妙惟肖,大巧若拙之製。 此件在檀香雕件中,當屬不可多得之大件,相類之器寥寥,非良工巧匠不可為之,極具收藏價值和傳世意義。
這件作品為工藝名人鄭國明經典之作。 鄭國明,華邦紅木家具掌門人,愽洽多能,才思敏捷,深得古意而自成我法,畢生精力傾注於家具藝術及木雕藝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品極多。 無論是木雕還是古典家具,他更看重的是作品的心性形神、型藝工材,換句​​話說,也就是真、善、美三個要素。 他是“善用者”,哪怕是糟了的木頭,也可以做成一件非常精緻的藝術品。 由於他所創作的家具及木雕作品常常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因而多數作品在各大展覽會上均受到好評。
孔子有云:“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在創作之時,鄭國明以此為踐,翻遍能找到的所有書籍,吸收前人的智慧和經驗。 從選材、構圖、出圖、木材處理、雕刻技法到成品保存上形成了一個具體的方案,從設計至成品盡三年始成。 選材上,一絲不苟。 用意上,選取清代西洋畫家郎世寧的《百駿圖》,將美好的“路路皆通”寓意傳達到材料上。 構圖上,從圖樣設計到創作實踐之間找到平衡點,因材施藝,側重中國畫的章法,採取三維構圖方式,以達到骨相清奇、勁挺不凡的藝術效果。 工藝上,注重刀法與材料本身的協調度,尊重檀香木本身肌理,掌握紋理規律,最大限度地保留木材的天然本色和形狀。 技法上,將圓雕、浮雕、透雕和刻線等幾種技法相互結合得以完成,工序反反复復不知道添加了多少道。 在美學上,達到了一個完美的高度,符合審美情趣及當代精神訴求,擺放於廳堂或玄關,能夠達到空間美學中強調的“虛與實”、“動與靜”。
“於可見之物中探得不可見之則”,《百駿圖》檀香雕件有形之“器”中藏無形之“道”,體現了中國文化之深厚底蘊。
志於道,據於德
華邦認為,萬物有性,道在自然萬事萬物中,格其不二,應以扶養為先,讓人盡享木器之美。 換一角度來說,在藝術創作上應達到“志於道,據於德”的崇高境界。
從2002年至今,華邦一直自我整合,不只局限於某一領域。 它致力於讓更多人了解木作,了解它背後悠久的歷史和承載的豐厚文化,以及古人在處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方式等等。 包括中國傳統家具的變化和發展,中國傳統木雕的文化傳承和藝術探索。 同時,它還不斷傳承早已被忽略和遺忘的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發揚儒釋道精神。 此外,華邦持續不斷置地種植珍稀材種,待百年之後,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
也正因為華邦有“縱使無人亦自芳”之君子德性,及“應物變化”之東方哲思,才越走越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