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青花小罐
雲南李朝春 燒製於元末明初的建水窯青花瓷器,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一枝奇花異卉。 其產品除日常生活用具外,還燒製出專門用於隨葬的青花罐、瓶、爐、雕塑等冥器小件,這些造型古拙典雅、玲瓏可愛的青花冥器,紋飾粗獷,散發著神秘的魅力,可謂是青花精華,掌中至寶。 本文擬就其中的典型器型介紹如下。
一、青花小罐
青花罐是建水窯產品中產量最多、圖案較為精美、存世量最大的品種之一,俗稱將軍罐。 其中,一些高6~10厘米左右、造型小巧古拙的青花小罐,主要出土於明代土坑墓的腰坑內,一般內盛五穀、符咒、錢幣等與風水有關的實物,因而又稱風水罐,是專門用於隨葬的冥器。 其特徵為乳釘鈕,餅形蓋,鼓腹溜肩,短頸方唇,斂脛,小平底微內凹。 內壁不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灰青,較薄,有細開片、土沁和脫釉現象。 青花髮色呈藍黑色,主要紋飾有蕉葉紋、鳳紋、直柳葉紋、仰蓮紋和卷雲紋等,繪畫粗率,點染較多。 圖1青花雲紋西瓜蓋罐通高6.5厘米,口徑5.6厘米,腹徑8.2厘米,底徑4.5厘米。 器形呈矮胖狀,鼓腹溜肩,短頸方唇,斂脛,小平底微內凹,形同西瓜,因而俗稱西瓜罐。 蓋餅形,乳釘鈕。 蓋面繪青花雲紋,鈕頂部塗青料,肩部繪柳葉紋,足脛上部繪仰蓮瓣紋。 青花呈色藍黑,釉色灰青,釉不及底,土沁嚴重。 胎體灰白色,較粗鬆,淘洗不淨,內夾砂及雜質。
圖2是青花橄欖形小罐是迄今發現的建水窯最小的青花罐。 此罐直口微內收,溜肩,鼓腹,斂脛,平底。 通高3.8厘米,口徑2厘米,底徑2.3厘米。 紋飾古樸簡單,從肩部過腹直達脛部直向繪柳葉紋。
圖2青花橄欖小罐
二、青花高足杯 建水窯青花瓷中常見的杯有碗形杯、喇叭形高足杯、竹節柄高足杯、碗式高足杯和豆式高足杯等。 建水窯青花高足杯高僅為10厘米左右,造型多為敞口,弧腹,高圈足。 如圖3青花高足杯上部為敞口、深腹的碗形杯,下部為喇叭竹節形空心高足,形態優美,古樸端莊。
釉色發青,口沿內側繪青花草葉紋,杯心飾牡丹花紋,外壁飾牡丹紋,釉色藍黑,雅緻大方。
圖3青花高足杯
三、青花圓盒 圖4為建水窯鈷藍釉圓盒,子母口蓋,直腹,平底,底不施釉。 通高5.6厘米,盒直徑12.8厘米。 盒內壁施白釉,外壁通體施鈷藍釉,蓋面飾留白折枝花卉紋,蓋沿和盒外壁飾留白雲紋,雲朵間分別用三道白色豎線相隔。 器形規整,釉色瑩潤肥厚,有細開片和土沁現象。 鈷藍釉地湛藍幽靜,白花晶瑩通透,清新雅緻,韻味十足。
圖4鈷藍青花圓盒
四、青花碗、盤 青花碗、盤是元明時期建水窯的大宗產品,也是出土量較多的冥器,一般出土於腳龕位置或者用於火葬罐蓋。 有敞口深腹、侈口淺腹、弧腹、折沿等形制,外壁以弦紋、點紋、蕉葉、牡丹、菊、蓮、雜寶、魚紋等為主要裝飾圖案,也有開光牡丹、纏枝蓮、雲氣、仙山瓊閣等圖案裝飾。 碗內壁以人物、魚、鳳、蝙蝠、瑞花仙草等吉祥圖案為裝飾,清新明快,情趣盎然。 如青花高足碗(圖5),個舊王林寨小滿坡明代墓葬(95GWM30:3)出土,造型為撇口,腹上部斜直,下部弧形內收,底微凸,澀圈,圈足較高。 高7厘米,口徑1.5厘米,底徑6.2厘米,圈足高2.3厘米。 外壁口沿下、腹部下和圈足上分別各飾旋紋兩道,腹部飾菊花纏枝紋,脛部飾仰蓮瓣紋。 內壁口沿飾弦紋夾點紋的帶飾一周,腹壁下部和底邊各飾弦紋一周,碗心飾一“7”字。 釉色白中透黃,有碎開片。 青花灰黑色,濃艷處有結晶斑。 圈足內施鐵紅色護胎釉。
青花盤有菱口和圓口兩類,形制多為折沿、淺腹、折腰、圈足。 繪畫粗簡,僅在折沿上塗染青花料,或在盤心繪一束蓮。 如鈷藍印貼花葵口碟(圖6),2002年個舊市舊城大橋片區施工工地出土。 菱花口,折腰,圈足,直徑11厘米,底足徑4厘米,高2.5厘米,通體施透明青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瑩潤肥厚,有細開片。 口沿刻劃一道雙線葵紋,盤底為鈷藍地刻劃留白花卉紋,圖案青白相間,古拙可愛。
圖5青花高足碗
五、青花壺 明代建水窯青花壺有執壺、系壺、提梁壺等,造型有玉壺春瓶形、橄欖形、葫蘆形等,形制各異,古樸可愛。
圖7為花澆式青花執壺,灰白色胎體,通高6厘米,口徑3.5厘米,腹徑5.2厘米,底徑3厘米。 唇口有流,執柄貼於頸部和下腹部,成曲柄狀,肩鼓腹,平底微內凹,有明顯的旋切。 頸部飾弦紋3道,曲柄上飾5道粗紋,肩部與腹部繪粗簡的雲紋,脛部飾青花弦紋一道。 內壁不施釉,外壁施半釉僅及腹部,有流釉現象。 器型小巧,紋飾粗放,釉面佈滿土沁,為出土冥器。
圖8青花開光花卉執壺形體呈玉壺春瓶形,個舊王林寨小滿坡明代墓葬(M37:3)出土,為明洪武間建水窯產品。 盤口,細頸,扁圓腹,圈足,執把和流口已殘,。 頸飾空莖葉紋和雲紋,腹部一面繪開光折枝蓮紋,另一面繪開光折枝牡丹。 釉色青中發黃,有細開片,青花呈藍黑色,有脫釉現象,圈足內施鐵紅色護胎釉。
系壺多為直口,短頸,橄欖形,如青花三系壺(圖9)形體呈橄欖型,通高7.4厘米,底徑4厘米。 直口,短流,肩部有三個S型的系,平底,鼓腹,造型渾圓古樸,胎體敦實厚重。 器身施青釉,流口、三系上用青花點染,肩部飾花卉紋,腹部繪纏枝花卉紋,脛部飾變形仰蓮瓣紋。 釉色瑩潤,青花髮色深沉,局部釉下結斑,時代特徵明顯。
圖6鈷藍印貼花青花葵口碟
圖7青花花澆
圖8青花開光花卉執壺
圖9青花三系壺
六、青花爐 明代建水窯青花香爐有鼎式、竹節式、簋式、筒式等,往往與瓶組合出土於關龕內。 鼎式如青花笏耳三足爐(圖10)。 盤口,短直頸,兩笏形耳從肩部向上延伸,與盤口粘接並越過口沿向外曲伸。 鼓腹,三獸形足,粗壯樸實。 通高13厘米,口徑9厘米,腹徑9.9厘米,造型古樸敦實,渾圓豐滿,為明代景德鎮常見器型。 盤口外壁繪有回雲紋,腹部繪簡筆折枝牡丹,沿伸到足部上端,雙耳上也繪有簡筆花草,花姿飽滿,繪畫手法粗獷自然。 從胎體呈色青灰色,釉為泛青黃色透明釉,青花色澤黑中泛灰藍色和器物的裝飾風格來看,又帶有云南青花的特有風格。
圖10青花笏耳三足爐
圖11青花平口三足爐
青花盂式三足爐(圖11),通高14 厘米,口徑16 厘米。 撇口翻沿,短頸,鼓腹,三足微外撇,造型端莊。 腹部繪粗簡的纏枝牡丹紋。
圖12青花簋式爐
簋式爐如青花獸耳假三足爐(圖12),底徑5.2 厘米,口徑8.3厘米。 敞口,束頸,口沿有三個直徑約1厘米的小孔,鼓腹,由圈足支撐地面,而脛部下懸三個矮獸足不著地,已失去支撐作用,僅為一種裝飾。 腹部繪纏枝菊紋。 器型小巧玲瓏。 七、青花瓶
青花瓶是建水窯青花冥器中的大家族,器型多,變化大,紋飾獨特。 有玉壺春瓶、膽式瓶、梅瓶、棒槌瓶、花口瓶、瓜棱瓶、直頸瓶、荸薺瓶等品種,主要出土於明代土坑墓的頭龕內,與爐或碗、盤組合隨葬。 其中的玉壺春瓶基本器形為卷沿,侈口或盤口或蒜頭,細頸、圓腹、圈足,也有帶雙耳者。 其紋飾以花卉紋為主,以折枝牡丹、開光折枝花果紋、魚藻紋、獅子戲繡球、水波紋、纏枝牡丹紋、纏枝菊紋為主題圖案,並配以蕉葉紋、花草紋、仰蓮瓣紋、弦紋、卷雲紋等紋飾。 其中通高在10厘米左右的青花小玉壺春瓶,為專門用於隨葬的冥器。 如青花開光玉壺春瓶(圖13),喇叭形口,細長頸,削肩,鼓腹,圈足,高9厘米,口徑3.2厘米,底徑3厘米。 器身繪兩個從頸部及腹部的開光,內繪折枝牡丹紋。 造型優美,體態勻稱,俊美端莊。
圖13青花開光玉壺春瓶
圖14青花菊紋觚
青花觚形瓶一般呈敞口,長頸,豐肩,直腹,脛部急收,喇叭形平底微外撇。 如圖14青花菊紋觚形瓶,通高9.6厘米,口徑6厘米,底徑4.6厘米。 頸部繪蕉葉紋一組4片,葉脈疏密有致,清新爽朗。 肩部飾菊紋一周,腹部繪纏枝菊紋,脛部飾變體蓮瓣紋,器型端莊古樸,釉色明潤,繪畫精細生動,青花髮色濃艷純正,是建水青花的精品。 青花直頸瓶多為平口,細直長頸,溜肩,鼓腹,餅形平砂底,整體如棒棰狀,造型修長秀美,紋飾素雅質樸,胎質厚重,有雙耳和無耳兩種。 如圖15青花直頸瓶,通高12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4厘米。 頸部飾折枝牡丹紋,腹部繪纏枝牡丹紋,格調清新,韻味十足。
青釉留白直頸雙耳瓶(圖16), 方唇,直頸,頸部兩側對稱貼豎直雙耳,長直頸,溜肩鼓腹,脛急收,砂底餅足。 通高10厘米,口徑2.8厘米,底徑5.2厘米。 外壁施藍釉,釉不及底,釉色均勻潤澤,在腹部留出朵朵白色梅花紋,清新淡雅。
圖16青釉留白直頸雙耳瓶
圖17青花開光花卉雙耳花口瓶
青花開光雙耳花口瓶(圖17),長頸,頸兩側對稱置銜環橋式耳一對,鼓腹收脛,喇叭形平底。 通高17.5厘米,口徑7厘米,腹徑8.8厘米,底徑9.7厘米。 內口和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透明泛青。 青花呈藍黑色。 口沿飾迴紋,頸部飾兩層蕉葉紋,肩部繪雙弦紋,弦紋帶間飾蕉葉紋,腹部繪開光牡丹圖案,脛部飾仰蓮紋。 其器型與蒙自瓦渣地明代土葬墓(TM22:2)出土盤口瓶相同,應為明代建水窯產品。 梅瓶創燒於北宋時期,因口之小僅容梅枝而得名,建水窯青花梅瓶呈小口、寬沿、短頸,豐肩,下腹內收,平底,分矮胖和修長兩類,青花簡樸。 如個舊王林寨小滿坡出土青花梅瓶(圖18),翻沿,厚唇,短直細頸,豐肩,直腹,平底,通高17.8厘米,口徑3.6厘米,腹徑14.8 厘米,足徑12厘米。 肩部飾雙層空莖蕉葉紋,腹部飾纏枝牡丹紋,脛部飾仰蓮瓣紋套如意云紋。 器身粗矮,施青黃釉,有生燒和脫釉現象,青花呈色藍黑。
圖18青花梅瓶
圖19青花葫蘆瓶
青花葫蘆瓶(圖19)器形為小口,直頸,溜肩,上瓶溜肩鼓腹,下瓶體廣肩圓腹鼓下圓腹,小平底,器形勻稱,線條柔美。 器體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青中泛灰。 瓶體從上至下 依次繪蕉葉紋、弦紋、折枝花紋、覆蓮瓣紋、纏枝蓮紋及仰蓮瓣紋等。 青花呈色濃淡不均,有鐵鏽斑。 蕉葉各自單獨一體,相互獨立成體,蓮葉為葫蘆狀,花瓣留有白邊,具有元代青花紋飾的特徵。
九、青花瓷雕
瓷雕是建水窯青花冥器中最少的一類,也是難得的藝術精品。 如青花彌勒佛(圖20),禿頂,圓臉大耳,面帶笑容;頭部微前傾,弓背,收腹,含胸,袒胸露腹,著開胸斜襟長服,寬口大袖,衣襟飄逸,線條流暢。 右手持布袋扛於肩上,通體施青釉,五官、衣襟、衣袖等處均用青料點染,造型生動自然,形象憨態可掬。
圖20青花彌勒佛
圖21青花男俑
青釉青花瓷俑(圖21),一組,1991年出土於通海縣西山腳墓葬。 該組青花俑形態大致相同,各自直立於一個圓餅形台座上,雙手抱拳在胸,披髮梳髻,身著圓領的長袍,袍下著褲,腰繫有帶,雙手捧於胸前,手中有孔,表情拘謹、敦厚。 通高14厘米,胎質微粗,呈灰白色,釉色青中閃綠,有細開片。 人物身體各部位比例勻稱准確,衣服的衣紋線條自然流暢,層次豐富,用筆硬朗,且每個人物的神、形都保持一致,體現了熟練的雕刻工藝和手法。 瓷俑的頭髮、眼睛、眉毛、領口、衣袖、鞋子都加青花點染,具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圖22青花貓形燭座
青花貓形燭座(圖22),昂首,豎耳,卷尾,為匍伏臥式,腰部正中位置有一圓形孔,前爪伏地,全身施青釉,用青料凸呈出五官、鬍鬚、斑紋等關鍵部位,釉色呈青灰色,青花呈藍灰色,色彩斑駁,神態威猛,氣宇不凡。
圖23青花鎮墓獸
獸形青花鎮墓獸(圖23),後腿踞坐、前腳支撐地面與後坐腿呈三角形,昂首,呈坐狀;高鼻大耳,圓眼外凸,呲牙咧嘴作怒吼狀,下頜有山羊鬍鬚;腹部肋骨暴綻,尾巴向上捲揚。 全身施青釉,眼睛、鬍鬚、鬃毛、尾毛以及前肢等部位均用青花鈷料勾勒點染。 構思譎詭奇特,形象恐怖怪誕,具有強烈的神秘意味和濃厚的巫術神話色彩。 以上元明建水窯青花皿器小件,玲瓏古拙,紋飾簡樸生動,釉色青潤,青花呈色深沉,展示了中國傳統青花瓷器的另一種美,既體現出與中原文化一脈相承的特點,又有粗獷、厚實的雲南地方特色,堪稱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的奇葩異卉。
參考文獻
1、馮先銘《中國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2、馮先銘《古陶瓷鑑真》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2月
3、田丕鴻《建水陶瓷文化》雲南人民出版社[微博] 2006年12月
4、馬文鬥《薪火南來》雲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8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