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中太和殿中陳設的一對紫檀雲龍連山大四件櫃和西夾室門旁的一對紫檀雲龍紋大四件櫃 局部一 局部二
隨著國內拍賣季的臨近,各大拍行紛紛亮出自家王牌,北京保利拍賣古董珍玩宮廷夜場推出的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櫃無疑將成為2013春季拍場最大看點之一,備受矚目。 該對氣勢恢宏的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櫃為標準頂箱立櫃式大方角四件櫃,精選紫檀大料製成,櫃頂和後櫃板批灰。 造型四平八穩,比例勻稱,櫃子和頂箱用料相當,框架用格肩榫卯相接。 正面平整,側山落膛起鼓做,設閂桿和櫃膛。 門板和側山板均開槽裝橫帶,防止開裂變形。 立櫃中部裝架籠,設抽屜二隻。 足間裝牙板,足端穿銅靴。 此櫃的銅面頁和吊牌相當講究,造型典雅,鏨刻圖案精美,既富裝飾效果,又與紫檀櫃體色澤反差強烈,能沖淡大型家具給人的沉悶感。 此櫃最奪目之處是八扇櫃門和櫃膛立板的鏟地高浮雕,雕刻工藝神清功精,佈局繁簡有序有理,整體上給人以氣度威嚴的震撼力。 “鏟地”高浮雕是清代“大內紫檀作工”的特有工藝,即將圖案之外的底子全部剷平,使圖案突現,立體感強烈。 與一般硬木家具的“起地”浮雕法相比,同樣的圖案,“鏟地”浮雕需要多倍工時。 宮廷紫檀家具的浮雕地子平整如鏡,令普通工匠可望而不可及。 八扇門板與兩面櫃膛立牆均鏟地高浮雕五爪雲龍,或俯首或下窺,龍身輾轉,氣宇軒昂,龍爪張弩,矯健有力,足間牙板雕海水江崖,磅礴欲出。 但見龍頭飽滿、雙角上揚,鬚髮飛揚、身軀婉轉、鱗片服帖及龍爪張弩,皆用心刻畫。 每幅雲龍圖案獨立成章,又相互呼應,每隻櫃門雙龍龍頭略高出門框,既與櫃體保持一致又成顧盼之勢,共計九龍,明喻九五之尊, 威儀四方。 成對陳設整體觀之,下部櫃膛山牆兩雲龍亦左右相向,騰挪呼應。 另外,九龍之外,又以歐洲經典的“西番蓮”紋為主要雕飾紋樣,隨龍形蜿蜒纏枝而上,靈動自然,和圓明園內的西洋建築風格一脈。 西番蓮紋飾在乾隆一朝十分盛行,乾隆帝曾在1775年夏御題《西番蓮賦》以詠此花此紋,足見其喜愛之情。 此櫃紋飾既以中國皇權象徵之龍紋為主題,又輔以西方紋樣的華麗多姿,是中西文明合璧的代表作。 按清代起居環境和宮廷陳設要求,這種大四件櫃應擺放在正廳,分列左右,或收存衣冠,或貯藏珍玩,為清代宮廷起居之必備,是宮殿正廳的核心陳設,佔有最顯著的地位。 這對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櫃屬於規格極高的家具,乾隆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社會環境等因素都在這件家具上打下明顯的烙印,雕飾圖案在同時期的燒造的官窯瓷器和皇家建築石刻上都能找到相關例證,其藝術和史料價值不容置疑。 目前就該對櫃藏家關心的一些問題,本刊特邀週默和李移舟先生為大家深入解答,相信他們能夠帶給讀者一些新的收穫和啟發。 週默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明清家具材質研究專家
李移舟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古董珍玩部總經理
藝術新聞:李先生,我們知道隨著收藏人群的專業化,人們對拍品的來源越來越關注,拍品的流傳收藏脈絡、相關著錄、展覽記錄都越來越被看重。 能否先就這對大櫃的來源做一個介紹:
李移舟:此櫃是丹麥馬易爾家族的舊藏。 馬易爾家族與中國的關係十分深厚,清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馬易爾。 威廉就來到中國上海,1905年創立慎昌洋行,慎昌洋行就是通用電氣公司和國營上海鍋爐廠前身。 1909年還被任命為丹麥駐滬副領事。 馬氏夫婦居住上海和北京多年,對中國文化十分熱愛,收藏廣泛,對京劇有濃厚興趣,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結為好友。 將近一個世紀後,他的外孫白慕申1991年再次來到中國,訪尋外祖父昔日在華生活點滴後出版《馬易爾—一個丹麥實業家在中國》一書,並由於上一代的淵源,於梅蘭芳先生之子梅葆玖也成為好友。 白慕申1994年奉派為丹麥駐滬總領事館總領事,1995年赴北京履任丹麥駐華大使,2010年任上海世博會丹麥總幹事長。
藝術新聞:你剛才提到馬易爾夫婦十分熱愛中國文化,也鍾情收藏中國古玩。 那麼這對大櫃您認為是從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成為他們的收藏呢?
李移舟: 他的外孫白慕申在書中就記述到了馬易爾夫婦當時的家里和辦公室裡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中國古董,到北京居住後興趣更濃。 他們購買古董的來源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從古董商人處購買,另一個就是參加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後的內部性的拍賣。 馬易爾當時在北京的居所位於現在王府井一帶,即原東華門醫院。 他的重要職位和商業的巨大成功使他有更多機會可以優先收藏到流落民間的宮廷家具。 當時在華的不少歐洲人都或多或少的收藏中國藝術品,挪威人蒙特將軍是馬易爾的好朋友,在他過世後,他收藏的上千件中國藝術品都捐贈給了西挪威裝飾藝術博物館。 1935年馬易爾在上海逝世,他的子女將他的遺產中的收藏品整理後運回丹麥,自1936年開始在丹麥哥本哈根國立博物館公開陳列展出,包括陶俑、銅塑、佛器、家具及瓷器等,這對大櫃就在其中。
藝術新聞:據我們了解,這對大櫃是目前紫禁城外世界最大尺寸的品相全美的紫檀頂箱櫃。 可否說得更具體一些?
李移舟:目前存世可供比對並見諸公私著錄的紫檀四件櫃數量極為稀少,超過三米高的紫檀大四件櫃更是鳳毛麟角。 我們查閱了清《造辦處活計檔》,發現在當時與桌、椅、寶座相比,櫃的製作量本身就極少。 同時又由於體積碩大,搬運困難,非一般房舍能容納,因而在社會動盪變遷中往往被拆散或改作它用,成對完整傳世極為難得,在全世界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做工精良的紫檀大四件櫃非常罕見,雕刻龍紋的更是屈指可數。 目前存世實例中,僅北京紫禁城中太和殿中陳設的一對通高4.4米的紫檀雲龍連山大四件櫃和西夾室門旁的一對通高3.7米的的紫檀雲龍紋大四件櫃,這都是國內外公認的重器。 上海博物館也藏有與此對大四件櫃製作年代、紋飾、尺寸相似的紫檀大四件櫃,但展出時沒有見到兩個頂箱。 2007年我們曾在秋拍推出一對高度為2.48米的清乾隆紫檀方角大四件櫃,創了當時清代御用家具拍賣記錄。 此對櫃子的高度達到3.25米,為目前紫禁城外現存最大尺寸,並且品相完好,確實絕無僅有。
藝術新聞:週默老師,你在中國明清家具研究領域頗有建樹,你的專著《木鑑》、《紫檀》成為研究中國古典家具用材的必備用書。 您多次參與故宮倦勤齋的維修方案及北京恭王府紫檀家具、內簷裝飾的複制、修復方案的製定,對清宮家具非常了解。 那對於這對大櫃您有怎樣的看法?
週默: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奮的藏品。 在看到這件藏品之後,我和幾位研究家具的朋友一起仔細查看了大櫃的細部和測量了各部件尺寸,第二天我們又聚在一起探討,覺得這對大櫃從以下三個方面是非常具有清中期時代特色的。
一、比例極為合理:把握整體氣質是家具判定的關鍵。 無論是整體結構比例還是頂箱和立櫃的個體比例都是十分協調的,這在頂箱櫃中尤其是尺寸大的櫃類中實現難度是較大的。 由於材料珍貴,紫檀家具在製作中通常是就料而不就比例的,但我們看到的這對頂箱櫃用料和比例都是恰如其分的。
二、用料極為奢華從櫃門用材所看,所有的大料都是放在正中間,兩側用小材拼接的,這種設計和做工在櫃類裡面極為難得。 比較同類紫檀大櫃,它頂箱的門心有一塊用料達到寬度達到罕見的346厘米,這是其它櫃子絕無僅有的。 選料精到,除去背板和內部擱板等小部件外,其餘全部選用上等紫檀,幾乎所有紋理、色澤一致。 通過放大鏡觀察是金絲金星紫檀,絕大部分是金黃色且非常明顯,這種紫檀料在目前極難看到。
三、紋飾獨特,雕刻極精。 紫檀家具的做工與一般木材的做工不一樣, 有“紫檀做工”之說, 即根據紫檀木的特性, 按照獨特的工藝進行加工的一種方法。 具體分兩種形式。 一種不加雕飾、光素結合, 紫檀木本身高貴的質地、色澤、紋理及成器後給人渾圓、厚重、靜穆的感受。 另外一種, 特別是進人清朝乾隆、嘉慶以後, 為了盡顯大清帝國的富裕奢華, 利用紫檀木堅重細密、油性重、色澤一致的可塑天性精雕細刻,當時皇家造辦處集中全國手藝高超的廣州、蘇州等地工匠,製作了一批藝術水準極高的紫檀雕飾傢具。 現在所看到的這對頂箱大櫃顯著的特點是典型的鏟地高浮雕,是乾隆時期家具巔峰工藝的代表。 作為鏟地高浮雕,基礎是鏟地,這在紫檀活裡面來說具有極大挑戰性,鏟地時用心和用力必須一致,才能達到打磨後平如鏡面的效果。 這對大櫃的高浮雕技藝非常高明,龍紋和纏枝西番蓮的雕飾都非常圓潤,層次豐富,立體感極強,從側面看甚至有圓雕的效果。
藝術新聞:您將明清家具材質作為主攻方向,對國內外重點林區進行過多次實地考察,對樹木的生態環境、木材特徵均有仔細的觀察與記錄,並多次參與明清家具、古建所用木材的鑑定。 針對您的研究領域,可否對這對大櫃的材質多一些介紹?
週默:北京老魯班館的工匠把紫檀木分為以下三種:金星紫檀因紫檀木的導管充滿桔紅色樹膠及紫檀素而產生肉眼可見的金星絞絲,油質感極強,此為上品。 花梨紋紫檀又稱牛毛紋紫檀,其導管線呈灰白色,形似捲曲的牛毛紋,故稱“牛毛紋紫檀”,此為中品。 雞血紫檀表面少或沒有紋理及金星、金絲為下品。 這組大櫃的紫檀木料選材上好的金星小葉紫檀大料,級別非常高,大面積非常細小的水波紋交叉產生豆瓣紋理,非常稀有。
藝術新聞:就這對大櫃的設計風格和製作工藝來看,您認為是由哪些人員參與了這對大櫃的設計和製作呢?
週默:清代帝王儘管日理萬機,但還是會直接或間接參與到家具設計中。 尤其是雍正、乾隆帝除了審查每年度造辦工程奏銷等事外,幾乎每隔數日就有關於室內造作的諭旨,這無疑對造作間“內廷恭造”樣式、形制的形成起了決定性作用。 有一些內務府大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諡號“勤恪”的海望在雍正、乾隆年間就屢屢負責宮廷不同規模的營造事務。 當時皇家宮廷所使用的家具製作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由造辦處完成,一個是由皇家發出圖樣,在各地定制加工,根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兩淮鹽政” 、“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粵海關監督”等機構都曾負責這樣的差使。 這組大櫃是標準的宮廷做法,康熙年間養心殿造辦處創立“油木作”,主要製作皇家御用家具。 造辦處的工匠主要來自廣東和江南,他們不同的製作技藝和風格逐漸融合成京作。 京作家具以紫檀為主,在風格、造型上首先給人典雅華麗、莊重威嚴的感覺。 因為追求體態,在用料上要求都很高。 從比例、用料和細部的榫卯結構來看,這麼大體量的四件櫃是一個團隊完成的,裡面應該包括了來自廣東、蘇州等南方地區和山東、河北等北方地區的工匠。 他們按照造辦處統一工藝、統一流程、統一造型來做,集各地工藝之大成,代表了清代家具鼎盛期的最高製作水平。
藝術新聞:家具一般沒有銘款,所以準確判定年代較為困難。 能否談一下您對這對大櫃的製作年代、使用者等級的看法?
週默:這對櫃與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內陳設的通高4.4米的紫檀雲龍連山大四件對櫃紋飾、用料非常相似,頂櫃、底櫃門都滿雕龍紋樣,邊框和立牆部位不施雕工,設計簡繁對比十分巧妙。 都是黃銅面葉、吊牌、合葉、套足。 在工藝上除了都採用多層次浮雕外,為了便於把如此大的櫃體嚴絲合縫的組裝成功,榫頭和大邊出都刻有木工記號,這對大櫃分別標記為“天”櫃和縮寫成“士”的“地”櫃,故宮這對標記為“大”櫃和“和”櫃。
目前存世所見尺寸過3米的的大四件櫃都是以五爪龍紋為主題,除了皇家是不可能有人可以使用五爪龍紋和有實力可以擁有這麼大量紫檀用材。 根據測算,這對大櫃如果重新復制,單只用料需要千萬以上,但是目前紫檀新料數量有限,能選出如此大料很難,而且選出同一材質、同一色澤、同一比重的木料更是不可能實現的。 紫檀是乾隆時期宮廷家具的首選美材,乾隆帝深知此材難以再得因而採取了特殊的保護政策,規定非內廷批准不得擅動木料,並設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在全國對紫檀木料進行掠奪性收集,使紫檀木料幾乎都為宮廷所有,保證了造辦處紫檀家具製作可以不惜功料,工藝精良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到了乾隆晚期,宮廷家具紅木製品開始出現,隨後越來越多,可以推斷此時宮中紫檀木的庫存基本用盡了。
藝術新聞:那您認為它們當時是擺放在宮中什麼位置,有什麼樣的用途呢?
週默:在清代的室內環境營造中,往往將家具和陳設作為室內環境營造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室內裝修一同考慮。 根據建築物的進深、開間和使用要求,確定家具的種類、式樣、尺度等,進行成套的設計和配置。 這組紫檀大櫃應該也是與紫禁城中某一個宮殿配套設計和定制的,一般分列在大殿的兩側,櫃前應該有五爪龍紋屏風和寶座。 從清宮史料記載來看,此類紫檀大櫃數量稀少,在清式家具及宮廷家具類中佔據十分重要地位,用於儲藏、陳列禮儀所用儀仗、龍袍等。 故宮陳設的大櫃一共有十餘套,都陳設在各處宮殿。 如現陳設在太和殿4.4米的這對櫃子由於尺寸過大,曾將頂櫃和底櫃分開放置在重華宮廚房,後來拆開散放在慈寧花園庫房裡。 故宮世紀大修後找遍故宮各處宮殿能放下這對大櫃的地方僅太和殿、保和殿、皇極殿三處。 經過準確測量,才最終確定擺放在太和殿是最合適的。
藝術新聞:紫檀和紫檀家具的歷史地位和現在的收藏價值是怎樣的呢?
週默:紫檀木生長於印度南部、西南部山區, 比較集中的產地為邁索爾邦, 土壤貧瘠, ,山坡陡峭不利於水份的保存,致使紫檀的生長十分緩慢, 成材週期一般在500 年以上。 人們常有“十檀九空”之說,就是說紫檀空心者居多,出材率極低, 一般只有10 一20 % 左右。 這些因素均是導致紫檀奇缺稀少、價格高昂的主要原因。
唐朝詩人王建的名句: “黃金捍撥紫檀槽, 弦索初張調更高。”給紫檀的定位已是十分準確和崇高的了。 紫檀因其質地如緞似玉、色澤耀眼逼人、沉穆典雅而一直深受皇家的賞識。 現在紫檀家具在我國、美國等海內外各大博物館的家具收藏中一直居於首位, 其中蘊含的歷史和政治意義是其它材質的家具不可替代的。 清代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貴重硬木,其中以紫檀為首選,當時許多黃花梨家具都被染成深色,以圖古色古香。 同時上層對厚重富麗藝術風格偏好的實現,客觀上要依賴紫檀極好的加工性能。 因而清代康雍乾三朝宮廷家具中,紫檀製品佔有極大比重,特別是到了清中期,選材非常講究,往往要求清一色,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有的家具甚至要求為同一根木料製成。 如此用料,還有更深刻的體現皇家正統意識和地位的政治原因。
藝術新聞:對於這麼重量級的拍品,除了保利春拍預展以外,我們可以在什麼時間先睹為快嗎?
李移舟:5月我們將在新保利大廈舉行的保利春拍精品展上安排這組對櫃的陳列展出,以方便藏家和機構現場體驗精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